杜红
摘 要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整个社会迈开了向前的步伐,职场也越发“动荡”,工作像大山一样压得人们喘不过气。对于教育而言,扩招的洪流侵袭各大高校,使教师的压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越发普遍,并逐渐成为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隐患。本文首先谈谈职业倦怠的界定及其具体表现,再分析新时期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ollege Teachers' Burnout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New Times
DU Hong
(Fushun Teachers College, Fushun, Liaoning 113006)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whole community is taking the pace forward, the workplace is also more "turbulence", as the weight of the work of people like the mountains of breath. For education, the enrollment torrent invasion of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that teachers' pressure has reached unprecedented proportions. Currently,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burnout phenomenon more common and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ajor hazard. Firstly, talk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burnout and its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then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new period burnout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new times; college teachers; burnout
近幾年,教育改革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更加突显学生的地位,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照顾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提高素质,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将“教书育人”当作负担,从而无形中增大工作压力,最终形成职业倦怠。
1 何为职业倦怠
(1)职业倦怠含义的界定。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被称为“职业枯竭”或“职业衰竭”,起初是针对助人行业职业倦怠现象的描述。1973 年,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J.Freuder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这一说法,将其划定为助人行业专属的综合病症,主要指从事助人职业的过程中人们所产生的疲劳状态,包含生理、行为、心理、情绪等方面。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行业,随着“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使用与传播,人们也开始关注到教师工作的职业倦怠问题。
(2)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从小的方面看,教师影响学生的一生,从大的方面看,教师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巨大的社会责任、繁重的工作任务、富于变化的工作对象使教师成为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并不是单一的,在过度、连续的压力之下,教师可能会感到身心疲惫、思想枯竭、方向迷失、信念缺失,无法形成自我满足,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有职业倦怠倾向的高校教师会表现出迟到、漠视学习、懒于研究的懒散状态,缺乏激情,甚至还会产生离职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内心的矛盾与情绪的纠结会在课堂教学中宣泄,使师生交往过程无趣、单一。随着这一系列不良反应的不断恶化,教学的正常进行必将受到阻碍。
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
2.1 职业环境方面
很多人误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工作轻松的群体,他们课时安排少、福利待遇高、课堂随意,高校教师们搞搞研究、讲讲学、做点投资,不仅鼓了腰包、拓展了人脉,还得到社会的尊重。曾经也许这是真的,但现实的残酷也波及到高校教师群体,在高校扩招的压力下,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科研,教师都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
2.1.1 工作量增大
首先,扩招使教师工作量增加。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高校扩招与商业化经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扩招“洪流”侵袭,高校学生猛增,教师课堂组织的压力因学生层次水平不同而增加,面对几百人的大课堂,高校教师们力不从心,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成就感。
其次,教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方面,高校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在任职、晋升等各种硬性指标中生存;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的教师。相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高校教师的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身心俱疲的倦感。
2.1.2 工资待遇不高
教师虽然是灵魂工程师,但下班回到家,他们也是普通家庭的一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们也会有家庭的负担,如结婚生子、购房买车、赡养老人等等。人生的历练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撑,但是目前受教师职称评聘的影响,职称低的教师待遇不高,在进行社会交际或者经历人生大事时,往往会显得捉襟见肘。与那些在企业工作或者创业的朋友相比,心态不好的教师往往会因为工资较低而贬低自己的价值,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2.1.3 教师自主权受限制
教师的自主权是教师依据专业素养,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执行学生所认同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自由地进行沟通与协调。但是目前,一些院校对教师的束缚太多,各种考核令教师疲惫不堪。教师需要一个自由的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如果被一些形式化的考核内容所束缚,教师的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加,也给职业倦怠的产生提供了机会。
2.2 社会环境方面
每一个行业都与社会有着一定的接触,评判一个行业的好坏,往往由这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决定。虽然我国的教师被称为辛勤的“园丁”,为祖国的未来浇水施肥。但是,这个职业并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尊重,也没有受到其他行业的羨慕。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素质水平良莠不齐造成,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个人犯错,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良影响,降低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在一些院校中,不乏有这种只顾自己利益,不为学生考虑的教师。作为一名专科院校的教师,笔者也深有体会,互联网上不断曝出的个别教师的问题事件,都会使所有的教师“遭殃”,虽然这仅仅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但教师素质问题依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人们开始质疑教师们的素质,开始审视教师行业,对教师的信任度也大大降低。
2.3 教师个人方面
在教育行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重组和升格,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师资队伍也需要不断壮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引进了大量的年轻教师,随着教师的自然减员,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的态势,许多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其师资队伍的主力军都是青年教师。
首先,青年教师有激情、知识结构新,但毕竟资历尚浅,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他们在处理师生关系、转换个人角色、情绪控制等方面都不是很有经验,致使工作受情绪的影响大。如果教师在家中遇见不开心的事,在情绪的感染下,容易在课堂上发泄,造成教学失控,出现敷衍、浮躁、无故生气等问题,影响课堂上气氛的和谐。
其次,现在的许多青年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出身,在校期间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道德的熏陶和影响,对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心理准备不足,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够得心应手,面对突发的情况,很难立即找到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出现压不住学生的问题。
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当美好的职业理想和不尽如人意的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怀疑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是否正确,因而出现职业倦怠。
3 如何应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3.1 利用EAP,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EAP是当下缓解职业倦怠有效的工具,被称为“员工帮助计划”,是英文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的缩写,通常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
高校就像是企业,而教师便是员工。但值得注意的是,EAP从国外的企业管理引进,不能直接照搬照抄。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来说,EAP的利用应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等问题,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通过协调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资待遇,使教师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有归属感,从而有效地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3.2 社会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
上文中提到,教师是典型的助人行业,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行业。笔者认为,社会尊重偏低也是造成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教育变得越发俗气,中小学乱收费、周末补课现象比比皆是,有的教师甚至还暗示家长送礼、交话费等等,这些行为都使教师的崇高性受到影响。高校教师没有补课、没有收费,甚至不知道学生家长长什么样,但面对人们扣给教师的这顶帽子,也只能无奈接受。有人认为高校教师不负责,放任自流,但试想一下,如果凡事操心,高等教育与初中、高中有什么区别?学生的个性如何体现?因此,社会在批判教育时,应该就事论事,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
3.3 学校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调节
素质高的教师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情绪、经济等等,而这些调节都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实现。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从业的蓝本,也是教师对美好未来的设想。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理清人生轨迹,还能帮助教师解决当下的小问题,是教师个人调节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个人素质,鼓励教师自我提升、自我调节,从而促进教师的工作效率,让教师在教学中找到自信。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由于高校教师必须兼顾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心理压力也就比初、高中教师大很多。社会应该持续关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凝聚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力量,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压力,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郭恩霖.试析新时期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其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
[2] 侯文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 王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1(7).
[4] 王金娥.从心理学的角度论普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3).
[5] 陈帆.试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