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4-04-29 20:24罗元浩黄映晖张晋京史亚军
农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SWOT分析对策建议

罗元浩 黄映晖 张晋京 史亚军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外部面临的机遇、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北京林下经济未来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发展优势明显,机会大于威胁,宜采取趋利避害、增长性发展战略,利用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克服劣势,加快北京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林下经济;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065

0 引言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休闲游憩、科普教育、文化健身等与森林景观利用相关的活动。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承包到户的农民充分利用林地进行多种经营,从而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截至2013年底,全市林下经济累计完成建设面积达3.8万hm2,累计产值近28亿元人民币,当地林农参与林下经济累计达12万户,带动就业人数近36万人。北京市涉及林下经济建设的合作社90个,参与企业140余个。林下经济建设为推动首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林区生态涵养功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成熟、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林农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SWOT分析在其它领域的人应用较多,在区域林下经济发展应用不多,本文对北京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分析,为北京林下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实现北京林下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1 北京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分析(Strength)

1.1北京发展林下经济自然条件优势

1.1.1丰富的气候资源 北京地区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约占38%,位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平原地区被平均海拔1000m左右的大山三面环绕,形成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以及山前山后气候的天然分界线,丰富的气候资源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北京地区是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北京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1.1.2丰富的林业资源条件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林地面积106万hm2,林木面积92万hm2,森林面积69万hm2。全市林木绿化率55.5%,森林覆盖率38.6%。

北京市林业生态体系、森林资源安全保障系统和林业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3道绿色生态屏障也已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景观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林业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林业资源条件是北京林下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1.1.3显著的林地资源优势 北京的北部、东北部及西部被山地环绕,东南部、中部为冲积平原,西北方向的地势较高,东南较低,形成了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冲积台地、冲积扇地以及冲积平原的地貌组合,地貌类型多样,地域自然条件复杂,气候、植被、土壤呈有规律的垂直分布。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得北京的土地利用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适合于多种经济作物生长。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6%,林木绿化率达到55.5%,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北京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

1.2北京发展林下经济社会条件优势

1.2.1深厚的人文历史条件 北京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积淀是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丰富的林地资源为依托,结合林下种养业,重点发展森林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健身、养生疗养、科普文化等产业模式,将成为北京林下经济发展新方向。

1.2.2社会经济条件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下辖有14区2县,国土总面积1.6万km2,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4个部分。

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近1.8亿元,已接近富裕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7亿元,其中林业产值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北京林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295.60亿元,生态资产总价值达到5539亿元,森林资产总价值6148亿元。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林业潜在价值市场化的重要途径。

1.2.3突出的科技与人才优势 北京是全国的科技文化中心和国家创新服务中心,聚集有多所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知识密集区,是全国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产业发源地,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研发实力雄厚,林业科技源头创新及技术储备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科教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

北京聚集有多所林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林业知识密集区,这些科技资源是构建北京林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体系的基础,也是推进新的林业科技革命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了一些林业科研和现代林业技术的优势领域,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北京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优势领域。北京市在科技人才资源、科技资金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科技成果资源、农业仪器设备资源等方面,都在我国具有领先优势。北京的农业科技贡献率高于全国的水平,并且已经产生了一批在全国领先的农业科技研究成果。

2 北京林下经济发展劣势分析(Weakness)

2.1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成熟

通过图1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总体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信息不畅通,缺乏相应的中介组织机构,造成林地流转困难,产业规模难以扩大。产业规模小、技术支撑弱、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林农单个个体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一些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社会组织在科技培训与服务方面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科研成果与生产没有找到准确的科技支撑点进行链接,创新服务能力不足,市场环境不成熟。

2.2林农组织化程度低

通过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林农仍以传统的小农生产为主,尚未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联结机制,一方面,表明这些先进的经营组织,尤其是龙头企业对林农的带动能力还很弱,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北京林下经济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分散,尚未形成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2.3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大多数林农的林下经济产品是以初级产品的形态通过田间地头或集贸市场直接出售的,没有经过精深加工,造成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现象。通过图3可以看到,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在林下经济产品销售中所占比重非常低,市场化程度低,尚缺乏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各种类型的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2.4资金投入少

从图4来看,北京林下经济生产投入仍以农户家庭自我积累为主,公共财政覆盖不足,资金支持少;政府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不够,企业等现代经营主体投资不足,真正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介入较少,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弱,制约了林下经济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2.5品牌建设能力依然不足

对山区林下经济从业农户所做调查结果显示(图5),只有11.2%的农户生产的林下经济产品有注册商标,而其余占88.8%的农户所生产的林下经济产品都没有注册商标。表明现阶段,林下经济产品的品牌建设成效较弱,品牌竞争力较差。当然,品牌建设能力不足和相关部门工作力度、从业林农素质、产业发展规模、市场法律环境等诸因素息息相关。

关于“三品”认证情况的调查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调查中,约有64.4%的农户所生产的林下经济产品没有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产品认证。

3 北京林下经济发展机遇分析(Opportunity)

3.1各项文件的出台,为北京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京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北京市林农发展的状况,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委出台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北京市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29号),提出了支持北京市林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截至2013年市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13条政策建议,北京市要充分把握国家扶持的政策机遇,积极发展北京林下经济,将为破解首都“三农问题”提供有效途径㈣。

3.2产业政策的推出,为北京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加大了对林下经济产业扶持力度。2007年,北京市专门出台了有关林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指明了首都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适宜京郊的几种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林下经济产业建设资金投入并积极利用其它渠道扶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建设,对农民合作组织给予大力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林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立,为北京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有力的支持。

3.3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巨大

北京市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种类多、消费层次高。首都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对林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当前,北京经济社会已步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达2069万人,全市GDP总量达1.8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0.3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城镇家庭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1.3%,食品消费已达到“富裕型”水平。

开展林下种养,可以为首都消费市场提供更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及特色产品。开展森林旅游、林下休闲,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方面的需求。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前景极为广阔。

4 北京林下经济发展威胁分析(Threat)

4.1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的林业事业,其建设经营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涉及到农、林、牧、副、渔、环保、卫生等多个行业与部门的参与协调与配合。然而,林下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在健全的法律体系环境下成长,有待完善的法律体系影响了林下经济的高速发展。

4.2市场组织还未形成规模发展优势

大部分地区的林下经济面积小,品种单一,没有达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经营,也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优势;此外,由于缺乏行业协会引导,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配套,龙头企业带动有限。

4.3科技日新月异,林下经济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与市场融合越来越大,各种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新的替代品层出不穷,会挤压林下经济产品的利润空间。

5 北京林下经济发展思路与模式选择

5.1利用机遇发挥优势(SO组合)

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高以及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提高的机遇下,利用中央财政和农业部资金以及政策倾斜的机会,通过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超对接,做大做强龙头,形成规模和辐射效应,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北京市科技力量雄厚、消费市场容量大以及日趋多样化发展模式的优势,建立国际产业科技园及都市型休闲观光林下经济产业群、循环型集约化生产示范产业群,占领国内乃至区域的制高点,从而大力发展北京林下经济产业。

5.2利用机遇克服劣势(WO组合)

利用政策扶持的机遇,要做好林下经济产品精深加工,扩大流通渠道、加大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以及更新营销策略,开拓市场。克服北京林下经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劣势,发挥北京市科研力量大的优势,在未来建立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休闲观光的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之路是未来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会。

加快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检验监测体系、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提高该产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

5.3利用优势克服威胁(ST组合)

利用北京市科研力量雄厚、多样化种养殖模式的优势,提高林下经济农产品科技含量,规范林下经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无公害管理,减少病害发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利用市场优势,探索林下经济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渠道,注重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消费群体和食用意识的培养,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无污染、全营养高品质健康食品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目的。

5.4克服劣势和威胁(WT组合)

促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充分利用首都科学技术资源、人才资源,鼓励科研院所与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产品研发,推广新、优品种的培育,优化精深加工工艺,升级资源配置、装备,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市级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为农民和企业提供高品质的种源、种苗、技术培训等相关服务,以建立产品分销,销售和服务体系。

加强品牌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宣传,依靠科学技术,打造多种名牌产品,以名牌产品带动名厂和基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林下经济产品的附加值,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壮大做强林下经济的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更新营销策略,扩大销售渠道,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5.5林下经济发展战略思路

结合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建立北京市生态功能型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型组织服务体系,提升林下经济产业竞争力,促进北京新农村建设。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它是节约循环型经济,它掀起了森林经营的革命浪潮,是京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又一推手。

6 北京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6.1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林下经济管理方式创新

各级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认识,完善政策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责任,使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享受到本市小型微型企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下经济的财政投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研究发展思路,确定目标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各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6.2盘活林地资源,推动林下经济跨界经营

村集体要合理规划林下经济适宜发展林地;在切实保障林农权益的前提下,允许村集体独立开展林地流转,镇、区两级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构建新型林业经营体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村集体、林农大户等主体以各种形式进入林下经济,促进林工结合、林农交合、林游融合。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林地流转服务组织,强化服务,规范操作;林地流转合同可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

6.3完善社会服务,推动林下经济吸引社会资本

建立林下经济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搭建“银林合作”平台,把林下经济贷款纳入财政贴息范围。鼓励大专院校、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等以资金、技术等参股或领办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

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农联保贷款和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等业务。保险机构要研究为林下种养业重点项目提供配套保险产品。成立林业产业联盟或林下经济产业协会,加大行业信息整合力度,拓宽对外联系渠道,有效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行业活动。

6.4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升级

发挥首都科技资源的优势,加强对林下济优势品种和高端产品的研发。鼓励科研院所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户合作,研发、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鼓励以“科研公司制”、“项目责任制”、“技术股份化”等多种形式创新科研工作者与林业企业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项目商品化、人才商品化、专利商品化、成果商品化,以解决林下经济科技投入问题。

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乡镇林业站在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及营销管理等培训,切实提高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经营管理水平。

6.5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对优秀的林下经济示范典型开展宣传,提高公众对林下经济建设的认知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林下经济建设,掀起社会参与林下经济的热潮,努力营造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临湘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考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