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芬琴 陈益梅 魏伟锐 陈州川
摘要:为了减轻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新农村雷电灾害事故,解决广大农村雷电灾害事故易发的问题,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也要相应逐步跟进提高,如何组织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分各负其责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体系,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安全管理和科普宣传,发展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落实各项雷电防御措施,有效地减轻雷电带来的危害,已经摆在各级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的面前。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农民满意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真正的惠及于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雷电灾害;雷电防御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639
0 引言
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村住房改造、新能源的应用、安全监控系统的组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农村人们的防雷意识还相当薄弱,而且存在很多误区,政府部门在指导当前村镇建设规划、移民建镇、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往往只充分考虑暴雨、洪涝、地质灾害,而忽略了危害性越来越大的雷电灾害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年来雷电灾害致人伤亡事故频繁发生,雷击后采取补救措施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很容易造成社会治安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防雷减灾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从农村中、小学校等防雷薄弱环节做起,以期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真正的惠及于民。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的必要性
1.1雷电灾害已成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在自然灾害中,雷电引起的灾害算得是最严重的一种。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导致火灾、爆炸、建筑物损毁等事故频繁发生;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直到每个家庭的家用电器都遭到雷电灾害的严重威胁。中国雷暴活动十分频繁,雷电灾害严重,具有发生频次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根据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统计可知,1998—2009近12年来全国因雷电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共5731起。其中,发生在乡村的4220起,发生在城市1044起。全国因雷电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总数达11432人,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约为1:1。在全国范围内占比例较重的雷电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仍然在农村。发生在农村雷电灾害导致人身伤亡事故较严重的前3个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仅2006年,全国就发生雷电灾害近20000起,全世界每年约有10亿次雷暴发生,平均每小时发生的雷暴次数达2000次,雷电灾害具有非常巨大的破坏性,雷电灾害的产生目前人类尚无好的方法来控制和阻止,雷电灾害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1.2近年来发生在农村的雷击伤亡事件触目惊心
2009年4月13日8:30,福建省南安市出现强对流天气,电闪雷鸣,洪濑镇1位女村民在田地干农活时,不幸遭到雷击身亡。2009年6月9日18:00,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上京镇黄城村1位中年妇女于山上种地瓜苗收工回家,走到离山顶十几米远的杉树旁遭雷击身亡。6月18日下午2:30,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雷峰镇李溪村1对60多岁的老夫妻在水田里插秧时突遭雷击,老两口插秧的头顶上正好有2条输电线路,1根电杆在田中,雷电发生后另1根电线杆起火燃烧,电线击落水田中导致老夫妻双双遇难。2011年5月11日14:00,福安市下白石镇莱尾村2名渔民在行驶的渔船上遭雷击死亡。2011年6月21日16:00,闽清县梅城镇城关村龙州垱菜地的简易工棚遭雷击,造成在其中避雨的8名当地菜农中的吴某当场死亡,另外1人重伤、1人轻伤。2011年6月27日16:00,漳州平和县九峰镇复兴村朱某在复兴小学门口机耕路上遭雷击身亡。2011年8月22日16:00,闽清县梅溪镇渡口码头遭雷击,造成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17岁村民毛某当场死亡,另2人受伤。2013年5月19日,广西省南宁市横县那阳镇岭鹩村3名村民在当地采花时,突遭雷电袭击,当场死亡。此前的桂林、柳州等地,也发生雷电天气打手机导致被雷击的情况发生。
1.3农村成为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遭受雷电灾害的高危群体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简陋,农民住宅基本没有任何雷电防护措施,在户外劳作时缺乏对雷电基本的躲避知识,再加上投入到雷电防护基础设施建设少,村民普遍缺乏基本雷电防护知识而且防雷意识淡薄,致使雷电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全国大量发生雷电灾害事故统计中发现,其中人员伤亡事故90%以上发生在农村,雷电灾害事故主要发生在水稻田、池塘、海滩甚至在自家房屋。由此可见,农村成为雷电灾害事故的高发区,是雷电防御工作的最薄弱环节,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灾害伤害的高危群体,农村的雷电防护安全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农村防雷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加强对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难题、保障农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已成为雷电防御工作的重点。
2 农村成为雷击重灾区原因分析
2.1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是雷电灾害频发的客观因素
农村房子很多建在山坡上,由于受地形地貌的特殊影响,局地强对流天气较频繁,积雨云遇山地阻挡,由于迎风面有上升气流影响,使雷暴在山地的迎风面停滞少动;当积雨云受山脉阻挡时,雷暴即沿山脉走向移动,如山脉有缺口,则雷暴顺着山口移动,山口或风口的特殊地形构成的雷暴走廊的特点,且地形属于电阻率突变的地区,雷暴活动特别频繁,雷电出现概率要高于平原地带,夏季雷暴活动频繁,雷击密度大。
2.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防雷基础建设奇缺,埋下严重的雷击隐患
大部分农村建筑(包括野外作业临时搭建的建筑)缺乏必要的防雷装置。造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住房大部分属于自建的多层建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有的连设计图纸都没有,更不可能按正规程序办理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导致农村房屋建设不够科学,农村防雷装置基础建设被忽视,农民自建房的雷电防护能力“先天不足”,雷害隐患较多。二是村民防雷意识淡薄,缺乏雷电防护知识,对雷电灾害的自我防范意识不强,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是否应该安装防雷装置。有少数农民虽有雷电安全防范意识,却不知道从何获取防雷技术支持。三是农民户外作业的时间多,遭受直接雷击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了很多,而雷灾的多发时段恰巧都是在农民田间作业的集中时段12:00—16:00。四是农村地形和地理环境比较开阔,相对城市而言下垫面潮湿地较多,地底下的矿物质也容易引发雷灾。五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祟,一部分农民还存在遭到雷击是因为做了缺德事遭到天谴,自认倒霉的迷信思想。
农村自建房除了缺乏必要的直击雷防护措施外,供电线路、有线电视线路及网络线路及均为架空布设。在城市,电源线、电话线都会被埋入地下或墙体当中,而在农村,房屋分散,这些线路被“赤裸裸”的架设,大部分都是由空旷处的电线杆直接架空引入,客观上形成了雷电灾害事故易发的外部环境,一旦遭受雷击,高电压的雷电流将顺着这些线路涌向室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雷电灾害事例中农村凌乱架设的电源线、电话线等成为了“引雷入室”的元凶。
2.3政策和技术支撑少也是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农村基础建设很少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关于雷电灾害防御技术服务的支持,直接影响到新农村防雷减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3.1农村防雷监管组织机构不完善 县一级防雷减灾组织机构为防雷组织机构的最基层管理组织,而到了乡村根本没有防雷减灾组织机构,农民自建房得到防雷减灾组织机构的技术服务机会屈指可数,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基本还处于自发层面上。就连农村很多公共设施的建设都缺少政府的相关技术服务,更不用说农民的自建房建设了,农民自建房大部分没有完整手续,用不着走图纸设计、审核和审批程序,这也造成了农村防雷装置“先天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2.3.2防雷技术服务供给力不足 农村的基础建设如交通、信息网络等均远远落后于城市,因而导致农民的信息闭塞和无法享用雷电防护公共服务。农村不存在对防雷装置是否安全的检查,导致雷电灾害隐患没有被即时发现并解除。
2.3.3缺乏雷电监测与预警 缺乏针对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减灾应急预案和详细规划、对新农村基础建设方面有效的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缺乏农村地区雷电监测与预警,预警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缺乏一支为广大农民提供防雷技术服务的队伍等。
2.4防雷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雷电防御知识
近年来,随着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的建立和健全,防雷监管职能得到落实,社会公众防雷意识有了很大的增强,但在农村由于农民的科学知识有限,对雷电安全防范意识非常淡薄。有些农民还存在迷信思想认为遭受雷击是因为平时坏事做多了,得到上天的报应,对雷电灾害的发生不理不睬、不躲不防,这种封建迷信思想的存在更加重了雷电灾害的损失。
从多例雷电灾害事故分析来看,农民非常缺乏雷电防护的基本知识,农民对雷电灾害的防范意识仍然十分薄弱,遇到雷暴来临时不知道如何躲避,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国家的技术规范甚至是强制性的技术规范不能有效地贯彻执行。
3 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雷电灾害防御中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虽然农村住房建设的质量稳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房规划布局不尽合理,设计和施工监管不规范,农民自建房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山区部分农民自建房抵抗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等。加强农民自建房管理工作,提高农民自建房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施工、检测的管理工作,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雷电防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的雷电防御工作整体向前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导向作用,按照“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业务指导、村民共同参与”的原则,把农村防雷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纳入当地政府部门的目标考核任务中,建立1套适合农村相对完善的雷电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保证农民在遭受雷电灾害事故后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援,推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高效、有序发展。
3.2建立健全与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需求相适应的防雷立法
《气象法》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并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检测工作”。加强防雷立法的统筹规划和储备研究,健全立法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使防雷立法与农村雷电灾害防御需求想适应,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履行好防雷监管的职责和义务。为组织实施防雷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奠定基础,通过努力,使社会公众防雷意识、知识以及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明显增强,气象主管机构组织管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得到进一步树立和加强,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全面提升。
3.2.1完善防雷组织机构,强化防雷服务职能 当前,农村防雷形势严峻,牵涉面广,任务繁重,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不能适应新农村防雷工作发展的需要,雷电防护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充分调动全乡镇村一级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防雷减灾工作中,提高农村雷电防御从业人员的素质;进一步理顺关系,真正做到政、企、事分开,分清管理与技术服务的界面;各级防雷主管机构要各司其职,加强防雷社会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等,建立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高素质防雷减灾队伍以保证防雷减灾工作的质量、成效,完善监督机制,确保防雷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2.2采取措施,消除防雷安全隐患 结合农村实际需求和条件,制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等实施细则,在地方政府领导配合下建立和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形成各司其责、协调配合的应急机制,建立和完善覆盖雷电监测、预警、防护及产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调查鉴定等各个专业方向的雷电灾害防御标准体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村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覆盖率,对于农村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装置,要通过加强同乡镇、村的协作,探索联审联批、集中办理等工作模式,全面落实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规定和要求。积极创新农村防雷监管工作方式,确保便民、优质、高效的同时做到监管到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农村雷电灾害安全排查工作,及时消除各种雷电灾害带来的隐患,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建筑物建立跟踪机制,指导并督促农民自建房防雷整改等。
3.2.3抓好雷电灾害防范及雷电灾害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民众雷电防护意识 各级防雷主管机构应会同教育、安监等相关部门将防雷科普宣传纳入相关工作规划及安全教育培训范畴,要引导和鼓励防雷相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活动、印发科普材料等公益性活动,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推进防雷科普宣传的社会化,发放图文并茂的挂图、彩页、防雷法律法规手册等宣传材料,面向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雷知识和灾害救助方面的科普宣传,面向政府和行业用户开展防雷安全及风险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实现防雷科普宣传的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增强了民众防雷电意识。大大地提高了民众自觉防雷电的能力,确保科学、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措施和处置灾情。
4 结论
农村是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受资金投入、思想观念、认识程度等各种各样因素影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规范的过程,农村雷电防御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防雷主管部门的推进和规范服务,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各方面积极配合、合作,才能真正打开雷电防御工作的新局面,应对雷电灾害的关键在于预防,防灾重于救灾,各级防雷主管机构应通过农村实时气象显示屏、预警喇叭等方式,面向农民等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防雷知识和灾害救助方面的科普宣传,制作防雷电视专题片、防雷公益广告以及用于电视滚动播放的防雷警示短句等宣传方式,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把农村防雷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推进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