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成娟
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似乎并非都是智商过人,而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的,则都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实现目标的顽强意志力。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養成习惯,小学年龄段是孩子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一般习惯还正在形成,可塑性极大,所以要特别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去歪扶正,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艰苦的工作,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培养:
首先,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因为有规律的生活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天长日久,能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动力定型,这对促进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小学生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研究表明,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8到9个小时。如果条件许可,午饭后可以小睡一会儿,但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以此可以保证学生们充沛的精力。
其次,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如向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介绍列宁小时候的故事,引导他们养成不说谎话,诚信待人的良好习惯;介绍学生所熟知的有关勤奋好学的事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等。当然,更要特别注意我们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老师往往是学生最崇拜的人,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孩子们总是把老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因此,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尽力使自己态度诚恳,举止得体,说话算数,严守约定,时时处处给孩子们树立好的榜样。除此以外,还应注意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作业工整、讲究卫生的同学,开展评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等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更容易被其他学生理解和接受,更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使他们自觉模仿并逐步形成习惯。
再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学生,要矫正就更需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同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形成,在训练中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提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如有小动作专门训练1分钟无小动作。不过光“苦练”还不行,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因为中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他们就烦了,因此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更换小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养成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最后,因为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是属于家庭的,所以,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又一课堂。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和老师,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切忌不能让孩子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丢失在家庭里。为此,我们老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取得联系,密切关注学生在家的表现,并通过家长会等形式,提高家长或监护人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与家长采取同步教育,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从而巩固和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成果。
总之,我们的教育最终是对学生的行为发生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