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书习惯 提高写作能力

2014-04-29 18:10张淑弘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感写作能力习作

张淑弘

有人说,读书是吸收信息的过程。这句话不错。但对语文教学来说并不完全,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所谓语感,就是不经过评价直接感受语言文字美的能力。许多学生写不好习作,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感不强,品不出文章好坏,其根源主要是读书少。因此,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加读书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需途径。

小学生参与某种活动经常从兴趣出发,参与的次数多了就容易形成习惯,所以,读书要从故事性强、知识性强的书读起。这些书容易吸引学生,读后能进一步产生兴趣和充实感。笔者有一个体会:培养习惯和巩固习惯可同时进行,即把学生从读书获得的兴趣和充实感与成就感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必要的,为此,我适当组织故事会、朗读比赛等活动。但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讲的故事必须是“读”的故事,不能是从电视里看到的故事。创设读书氛围也是重要的。读书氛围就是指这样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羡慕的、追求的、作为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标准的,都与读书有关。学生想的是读书,议的是读书,引以自豪的还是读书。老师与学生沟通的主要话题也是读书,比如每周一、节假日之后都要问学生:你读了什么书?学校在表扬一个班级时,也要把读书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当然手抄报、读书角、“小红花”也能对形成读书氛围有一定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培养读书习惯,不能忽视对教科书中课文的学习。一般地说,课文都是精选出的作品,其内容、文字、表现形式都适合学生;另一方面,学习课文有教师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指导,对提高学生感受语言文字能力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决不能浪费课文这个重要资源。

读书要与积累相结合,这既能促进读书习惯的养成,也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直接影响。积累什么呢?一要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最受重视的词语、短句,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往往忽视了“人生聪明识字始”。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三结合的,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会影响使用,因此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多认识几个字”。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备好字典、词典,遇到生字一定不能放过。一次在讲评习作时,作文题目是《我熟悉的一个人》。一位同学写《我的爸爸》,其中一段是:“他总是笑呵呵的,嘴里经常哼着流行歌曲,他还喜欢开玩笑,他不到40岁,体重就180斤了,妈妈说他心宽体胖。”他刚读完,另一位学生举手纠正:“你读错了。不是心宽体胖(pAng),而是心宽体胖(pAn)。意思是,心胸开阔身体就觉得舒适,而不是胖(pAng)的意思。”这说明,在读书时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多么重要。二是积累方法。写文章本来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但对小学生而言,借鉴、模仿一些写作方法,对克服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还是有必要的。应该注意,我们现在说的读书活动,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有一阶段,学生对习作的开头感到很困难,虽然老师强调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不用绕弯子,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们提醒学生在看书时,要注意一下作者是怎样开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情况就有所好转。三要积累修养。读书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潜移默化提高人的修养。对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读书的作用永远高于说教。小学生通过读书的积累,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在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尊重别人、遵守公共秩序、崇尚科学等方面要着力吸收。有“底气”的文章好看,而有“底气”的人才能写出有“底氣”的文章。这是我们提出通过读书“积累修养”的出发点。

读书还要与动笔相结合。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关键是练笔的实践,而且没有速成的捷径。有些书宣传能速成,那是骗人;有些辅导班承诺能速成,那是坑人。“课标”规定第二、第三学段,每年要在课内写16篇习作,这是必须完成的。此外,我每学期向学生布置5~8篇写读书体会的课外作业,其好处是可以促进学生在读书时既动眼又动脑动手,还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这种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作用很大。开始,学生觉得“没啥写的”,此时,教师的指导是很重要的。以前在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时,我给学生一些提示:先写年龄、外貌,再写爱好、事迹,而且规定很细:头发、眼睛、鼻子、嘴,实际上是给学生设定一个框框,学生写完之后,千篇一律,没有一点生气。有了这个教训后,我对学生说:“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觉得什么精彩你就写什么。实在写不出,你就默写其中你认为最好的一段,或者抄一段。”没给学生设定框框,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严,但时间长了,学生写作能力却有了明显的进步。

猜你喜欢
语感写作能力习作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