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华帝共同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华帝的很多经销商都跟随华帝走过多年风风雨雨。在市场的搏杀中,他们遭遇过失败的打击,也品嘗过成功的喜悦,坚持一路走来,经销商老板们已经将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注入了团队中,赋予了自己企业独特的文化基因。
常雄(西安一级代理商)
1996年,已经34岁的常雄辞去了稳定的国家公职,选择了下海经商。胸怀创业梦想的他从开始做华帝榆林地区的二级商,到升格为一级商,再到接手已经几易其主的西安市场,今天成为雄踞西北家电市场的霸主,一路走来面对挑战,常雄都从来没有退缩过。因为他相信:华帝可以做到言出必行,跟着华帝走,最放心!
常雄至今还记得,2008年接手西安市场时非常艰难,为了抢占市场,他早上6点就到小区活动现场和员工一起做宣传,晚上一直守到11点人都散了才拆帐篷整理产品离开。凭着上下齐心,公司度过了2年最困难的时期,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然而,在这次开展“商道”活动的过程中,常雄意识到,公司规模在壮大,员工数量在增多,团队的凝聚力反而在削弱,看来必须要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统一价值观,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跟上华帝事业发展的步伐。
“华帝公司有五年百亿的目标,我们也有五年目标,”常雄说:“我们有个最新规划,三年之内公司销售业绩要翻一倍,五年要做到3个亿!”“在华帝五年百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华帝的一分子,作为华帝中国市场的一个区域板块,必须要完成它,要为这个大目标添砖加瓦负责任。”
罗卓斌(武汉一级代理商)
2004年,当时作为华帝公司武汉分公司总经理的罗卓斌,面对分公司转型为经销商的改制通知,曾经犹豫过,纠结过。但最终他选择了不放弃,依然选择留在了武汉这个他曾付出过青春和汗水的市场上。
回想做经销商的这10年,罗卓斌认为他能走到今天主要有两点:
一是不要轻易言退。转制初期,人员需要调整、市场亟待规范,公司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曾让罗卓斌感觉掉到了谷底,然而“想到华帝给了我这样一个发展机会,把整个市场交给我,就不能轻易言退”。罗卓斌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坚定目标,调整策略,“只是要等待一个时机”。
二是找到了一位好的操盘手。2011年,罗卓斌把华帝公司10多年的老同事陈业安请到了武汉,将公司事务全权交给陈业安打理。自己做辅助支持工作。罗卓斌说:陈业安的性格和经验恰好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两人联手能做三个人的事情。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考虑公司的战略发展问题。
经过两年多公司内部和市场的调整,原来市场最薄弱的武汉市区,已经发展了4家代理商,KA卖场也从开始的3家发展为现在的28家。武汉市场已经进入到良性的上升的轨道。面对华帝提出的五年百亿目标,罗卓斌说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公司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未来5年的销量将以不低于40%的速度增长,3年达到6000万元,5年实现1个亿。”
张智华(济南一级代理商)
1995年,张智华经历了从华帝山东分公司经理到济南一级商的身份转变。从被动执行公司政策的分公司经理到手握主动权的独立经销商,张智华回忆“当时充满激情和憧憬,满怀信心要做这件事”,但因市场、人员、思想各方面都需要适应的过程,公司经历了几年的摸索期,错过了最佳的发展时机,这也成为张智华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遗憾的地方。
究其原因,张智华总结是自己当时的观念错了。山东是一个电热水器为主的市场,张智华过去一直对这个品类不够重视,觉得在这个产品上不具专业优势,比不上史密斯、海尔,最终导致济南的热水器销量很不理想,拖累了整个公司的销售业绩。
经过总部的帮助教育及观摩优秀经销商的经验做法,如今的张智华认识到,市场是分层次的,济南市区的高端消费群可能更偏好专业品牌,但仍有大量的中低端消费群、广阔的县镇市场可待开发。
除了调整市场战略,加强热水器的销售,张智华还进一步强化了对二级商的管理,一律不再允许多品牌运作,专业专注把华帝品牌做强做大。在此基础上,张智华将明年增长目标定在80%,预计实现1.3亿元的销售业绩;配合华帝五年百亿的目标,公司做了五年三亿规划,就是定位在厨卫领域,成为本地厨房生活领域第一企业。
史海利(焦作一级代理商)
“没有华帝就没有我的今天”,史海利这样总结他与华帝的关系。家境贫寒的史海利,从小帮妈妈做小生意补贴家用,因交不起学费从大学退学后,史海利开始独立创业成为华帝代理商,从一个小个体户发展到焦作一级商,再到焦作小家电商户会长,又被推选为焦作市政协委员、解放区人大代表。华帝带给了史海利财富和荣誉,史海利也把华帝当作亲人,把华帝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精心耕耘。在焦作地区,华帝的市场占有率高达近30%。
2009年,华帝评定新的经营标准,史海利的生活小家电代理权因经营条件不达标被总部收回。作为多年的老经销商,史海利对此十分想不通,抱怨、沮丧,甚至一度破罐子破摔,连办公室都不想进。对市场的不作为使竞品趁机抢占了不少市场,二级商们也对他满腹意见。
“该买单的就买单,该承担的就承担。”如今的史海利经过两年时间的心态和组织调整,决心再战市场,快速收复失地。下一步将通过严格公司内部管理,做到“言出必行,奖罚分明”;同时加强与二级经销商的沟通,“要带着二级商一起赚钱,一起把生意做大。”好强的史海利说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让跟着他的员工和二级商都有理想的回报,都以是公司的一员为傲!
吕合存(郑州一级代理商)
吕合存说他这几年最深刻的一个体会就是“心态非常重要”。现在许多经销商心态不是很好,抱怨非常多,怨厂家价格高,不给广告费,支持少……吕合存也曾经经历过这个阶段,但他发现,抱怨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吕合存说,自从摆正了心态之后,才真正认识到路该怎样去走。很多事情都从自身找问题,那么问题也就好解决了,明白了每年定的任务都是为自己做的,生意也做得越来越顺。
如今,完备的企业架构、稳定的人才队伍让吕合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公司的战略决策上,一个月他只需要花3-5天时间,跟公司管理层讨论决定下月促销政策、订单数及外围的拓展,其余时间都能自由安排。
吕合存从内心感恩华帝,也很认同华帝倡导的让经销商从“生意人”变为“企业家”。所以吕合存现在主要抓的工作,就是要将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二级经销商的管理架构和人员素质也要提高,在华帝五年百亿的发展规划中确保不能掉队。
吕合存正计划把郑州的售后做到华帝“400”的水平,把售后真正抓起来,成为郑州市场燃气具销量的老大。同时要把100万以上规模的二级经销商组织架构理顺,确保他们有专职的导购,售后等人员。
吕合存说,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带着公司往前走,让自己的员工活得更好,更有尊严!
王伟(北京地区一级代理商)
王伟在华帝经销商中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这不仅是因为他把天津打造成了华帝在北方的一个堡垒(品牌市场占有率第一,销量最高峰曾是三大竞争对手的总和),更因為他当年那段“孤胆英雄闯北京”的传奇故事。
2008年,为了华帝董事长一句“北京市场是我心中永远的痛”,王伟毅然接下北京这块“烫手山芋”。抱着壮士出征,不胜不归的心态,他将天津公司交给副总打理,自己单枪匹马来到了北京。当时北京市场问题复杂,年销售不足三千万元,终端破烂,价格混乱,售后不规范,KA排名更是掉到八名以外。
针对北京市场的特点,王伟对渠道进行了大胆改造。一是取消县级独家代理制,迅速开拓授权经营点100多家,并由一级商统一售后。用快销化的思路售卖家电,增加华帝与消费者的见面率。二是突破乡镇市场,在密云、平谷等偏远地区设立9个分仓,并有售后服务人员长期驻扎。这样既避开了城区的白热化竞争,又挖掘到更深的市场需求。郊县销售额从2011年的350万元猛增至2013年的2500万元。三是发掘综合超市渠道,针对北京700万流动人口会选择在综合超市购买家电的消费习惯,进驻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大卖场,每年销售额达一千多万元。
经过五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华帝在北京销售额翻了三倍,KA排名也蹿升至前三。而王伟仍未止步,他已在策划着下一场征战:拿下张家口。
李强(潍坊一级代理商)
十八年前,从待业青年到个体老板,华帝把李强的人生带上了新的跑道。十八年来,李强在潍坊这片市场精耕细作,牢牢占住了市场的头把交椅,更培养了一支“永争第一”,充满品牌使命感和荣誉感的销售队伍。
在管理二级商上,李强恩威并施。在冲销量时,他不惜将货价降低10个点,把利都让给二级商。对跟不上思路和进度的二级商,他自己掏钱送他们去学习充电,并给他们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面对拒不合作的二级商,按规定要淘汰的,他也绝不手软。在这样标准严格的管理下,李强的二级商都是专注做华帝,没有人多品牌运营。正如李强所说,“华帝就像一个漂亮的公主,她下嫁到哪一家也好,就要作为明媒正娶的太太来对待,不能当小三、小四,这样失去了对品牌的忠诚度,这是我对二级经销商的基本要求。”
十余年的商海打拼,更把李强历练成了一个沉稳睿智的领导,懂得信任员工,适时放权。李强与他年轻的80后操盘手搭档,二人一动一静,一快一慢,共同缔造了公司既沉稳又有活力,既能保持大局又对市场反应灵敏的独特文化。
下一步,李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让潍坊人均消费额达到5元,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为此,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开拓县镇市场上,要投入人力物力进一步挖掘周边县镇的消费潜力。
李定华(重庆璧山二级经销商)
李定华与华帝结缘于2004年,能把一个紧邻重庆市区仅50多公里的县级城市,做到年销售额近千万元的规模,李定华有自己独特的运作经验。
李定华从1997年就开始开发乡镇市场,每年几家乡镇店的增长,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多家。“乡镇市场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乡镇市场的销量超过城市一定是发展的趋势。”谈到乡镇市场的开发,李定华非常有信心。“人们都有一种传统观念,认为乡镇不能销高端产品。但经过我们的实践,我认为乡镇也能销高端。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乡镇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中高端产品在农村市场很有潜力,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对于华帝5年百亿的目标,李定华认为心态同样重要。“首先要专一,要做大华帝。华帝现在的产品线已经很全了,我以后开店什么都要上齐,这样销售会更好。第二是要有一个信念,一种坚持。心中要有一个目标,一旦定了目标之后,就要想各种办法去实现!”
李定华说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争取打造出五个以上百万级规模的乡镇店。目前自己在乡镇市场的布局已经基本成熟,到了该出量的时候了,至于用什么方法?李定华想得很清楚:“第一,提升店面形象,第二,实现全品类,现在都是大华帝了,生活电器、地暖、厨卫什么都有。打造几个百万级的店,肯定会增加销量。”
李俊平(陕西兴平二级经销商)
李俊平是陕西最早进行公司化运作的二级商,他早在2008年就注册了“兴平嘉禾商贸有限公司”,拥有员工二十多人。公司架构完整、分工明确,且规定家属不得参与经营管理,这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在代理华帝以来的17年来,李俊平的销售成绩每年都位列地区前五,至今已拥有五个终端。如今,华帝在当地县域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厨电市场中排名第一。
李俊平稳固客户的一大法宝就是高水平的售后服务,因为进入市场时间早,售后服务做得扎实,李俊平在当地把华帝做出了非常好的口碑。他还十分提倡品牌走进小区,有专门的社区营销队伍,保证小区月月有活动,每个月都有几个单品搞特价,做套餐。
李俊平观察到,从县区卖到乡镇市场的量越来越大,可知乡镇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所以,今年在西安一级商的建议下,李俊平毫不犹豫地开发了3个乡镇市场。因为李俊平坚信,只要真的下力气加强维护乡镇市场,这里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钱占东(河南新郑二级经销商)
钱占东成为华帝经销商,对他来说是个“好不容易等到的机会”,从得知招商信息到签约,不到12个小时。从2010年5月接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钱占东把业绩从30万元做到200万元,成为河南地区增速最快的二级商。
谈起自己的操作经验,钱占东说首先是扩充终端。2010年是一店,2011年建了二店,2012年下半年在整合店中增设华帝专柜,年底又在商场上了一个专柜,2013年钱占东进驻当地最大的家电连锁,然后紧接着还得上小店。钱占东说,新郑市的市场格局就是两个标准专卖店,三个专柜,六个乡镇店。
其次是热水器的销售占比达到54%,钱占东提炼了“一度恒温”的卖点,比其他专业热水器厂商卖得都好,煙机灶具走得也很快。与竞品的多分销商相比,华帝区域独家代理的优势很明显。
因为此前一直是做杂牌卫浴,接触华帝后,两相对比,钱占东有很多的感触。首先是华帝的企业文化底蕴很深厚,从一点一滴的工作当中都影响、渗透着他。品牌专卖店的做法和杂牌完全不一样,店面每个细节上都要求非常严格。钱占东的专卖店开业第一天,就卖了十几万,晚上关门去庆功还有人打电话说要订燃气灶,火爆程度完全超出想象。
踌躇满志的钱占东对市区市场未来的规划是希望开个超级大店,目前正在找合适的店面。而在乡镇市场上,新郑除了城区的十个乡镇已经开发了六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会愈发显示出它的价值来。
刘金华(济南乐陵二级经销商)
“以前的我死了,这次是重生。”2012年年底,一次偶然的体检,济南经销商刘金华被诊断为肝癌。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刘金华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宝贵的时间,也错过了太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事情。经过一场决定生死的手术,医生兴奋地告诉刘金华,他十分幸运,肿瘤是良性的!
百感交集的刘金华相信,能活第二次是老天给的机会,以前自己在事业上做得很不到位,现在不把握,以后肯定会有遗憾。刘金华反思自己以前做华帝的思维落后,导致店销量收入不足,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出院后,他首先砍掉之前代理的另一个品牌,专注做华帝,按照公司要求统一规划了专卖店形象并要申请开设更大面积的新店。此外,刘金华进一步加大了宣传投入,独立做的四场活动效果都很好。在公司管理上也由原来的夫妻店模式升级为团队管理,引进了不少优秀人才,提高了员工的薪酬待遇。
这一系列变革的成效在2013年的业绩上得到了体现:此前经常完不成公司任务,每年销量只有40万-50万元,2013年提货额达到130万-150万元,在以往的基础上翻了三番。刘金华现在对华帝,对市场非常有信心,他相信随着地区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刘金华表示,2014年,他将让华帝成为当地市场霸主,市场份额超过另三家品牌之和!
藤志毅(黑龙江肇东市二级经销商)
藤志毅是标准的“帝二代”经销商,他的父亲藤永君是华帝十六年的老经销商,2003年,父亲把企业传承的接力棒交到了他手上,藤志毅由此开启了自己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创业人生。
藤志毅从父亲那继承了对华帝事业的感情和忠诚,他说“做华帝不是以买卖的形式来做,而是做我自己的事业”,他也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注到了华帝事业中,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首先是加强宣传推广,每年光在当地电视台投放的广告费用就达六万多元;其次是全力“进小区”,设立了专门的小区业务经理,砸重金与物业谈,把小区包下来,全面覆盖小区广告牌、电梯广告等;最后是营销活动的不断创新,品牌联盟、淡季促销,积极尝试各种新生促销手段,拉动市场。
2013年,藤志毅创造了160万的良好销售成绩。2014年,藤志毅又给企业定了六字方针:创新、激进、共赢,销售上做了一个30%的增长计划。这30%的来源有三点:一是靠创新服务,提升10%;二是靠小区推广提升10%;三是靠活动拉动再提升10%。另外还将成立一个服务中心,把整个订单流程管理和售后管理做细,做到每安装一单,送货一单,维修一单都有专人跟踪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