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园的第一课:学会尊重他人

2014-04-29 16:47刘春艳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第一课入园讲话

刘春艳

我们应该从社会与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并把它作为幼儿入园的第一课。

一、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必要性

1. “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友谊,增加更多的交往机会。尊重他人,使得幼儿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接纳。尊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满足与被认可感,更易获得同伴的友谊。朋友多了,交往的机会也就更多,反之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处于孤独的境地,甚至一事无成。幼儿交往过程中许多纠纷的起因往往是由于固执己见,不会协商,不能接纳别人的意见,不尊重他人的选择或者强求干涉他人而引起的。只有学会“尊重他人”,就能减少或避免纠纷,顺利地与同伴进行互动,增进幼儿与同伴间的友谊。

2. “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了一种社会交往的技能。过去,我们着力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礼貌谦让、友爱合作的交往技能,在强调自由个性、尊重人权、构建平等和谐社会的今天,也应强调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利己不损人的原则基础上,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力,“尊重他人”,让孩子获得了一种社会交往的技能,它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3. “尊重他人”,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诸多人际关系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观察和分析幼儿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经常遭受同伴拒绝、排斥的幼儿更易在后期出现退缩、孤僻、压抑甚至暴躁等心理障碍,并随之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产生消极、自卑、胆怯等良情绪。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帮助幼儿建立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使每个幼儿都有一种被重视感和被接纳感,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所理解和喜爱,从而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如何帮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1. 参与活动时,了解他人的需求。幼儿时常会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意愿,强行介入或干涉他人的行为。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打断别人的讲话、夺走他人的玩具或强行“帮”别人做事(如折纸时看到旁边的同伴还没完成,在对方没有请求帮忙的情况下,抢过来帮他折好……)诸如此类的举动,往往干涉了别人的活动自由,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因此,一方面,我们积极鼓励孩子主动交往和热心助人,同时让幼儿懂得在帮助别人或介入别人的活动时,首先要得到他人的允许,了解别人的需求,防止自己“好心帮倒忙”,落个“管闲事”的不是。

2. 在与人交谈时,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认真倾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良好开端,所以我们不仅要求幼儿认真倾听老师讲话,也要求幼儿在集体活动、个别交谈中认真倾听和领会别人的谈话。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可以玩各种听说游戏,如“鹦鹉学舌”、“打电话”、“山谷回音”、“传话游戏”等,通过复述、理解、领会谈话内容,建立倾听规则,逐步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3. 在与人交往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意愿。只有互为了解,才能互为尊重。幼儿年龄小,理解他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主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还要逐步学习用询问、观察、商量的办法去了解同伴的意愿和行为。运用移情教育,让幼儿学会观察和辨别他人的表情、情绪乃至情感变化,如他为何不高兴?为什么害怕了?什么事让他生气?我该怎么做?以此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感受,进而理解和接纳他人。

4. 在个别教育中,帮助幼儿获得尊重和学会尊重他人。在交往活动中,有两种类型的孩子他们都没有尊重他人或获得他人的尊重——霸权者和被忽视者,在交往过程中表现为粗暴强势型以及弱小胆怯型。强势的孩子(要么是年龄大的孩子,或者是老師心目中的“能干的孩子”)往往对他人的意见不屑一顾,在交往中依仗较强的能力掌控一切,忽视他人的存在;一些看似“强悍”的孩子,由于时常对人粗暴甚至动用武力,迫人就范,渐渐地也会因他的“气势汹汹”遭到他人的拒绝;而能力差或内向胆怯的孩子失去了好多表现的机会而变得消极和被动,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两类孩子,都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教育,纠正其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际关系中自己与他人的平等关系,前者需要学会认可与接纳宽让他人,后者需要锻炼能力重塑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获得尊重和学会尊重他人。

猜你喜欢
第一课入园讲话
免票入园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注水”讲话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国旗下的讲话
男朋友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宝宝入园巧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