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素玲 陈洁莹 林丽春
【摘 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隐患及潜在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技术因素、服务态度因素;环境方面;操作方面等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结论:抓好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存在问题;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68-01
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但是,手术室护理在围手术期管理还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有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等许多医疗事故。
1 存在问题
1.1 制度不健全 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完善。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法律意识淡薄,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随着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投诉增多,护理侵权诉讼增加。手术护理记录单也成为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要求须具有规范性和准确性。
1.2.2 技术因素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将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对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未能熟练掌握或使用不当,可造成监测结果不正确或意外发生,影响护理安全。
1.2.3 服务质量因素 护士自身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或工作繁忙超负荷工作情况下,均可能造成术中离岗或兼台。
1.3 环境方面 手术室内噪声源,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不仅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其适应性,而且使医护人员因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
1.4 操作方面 手术体位摆放不正确,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损伤或肢体压伤。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易然消毒剂引燃,造成电灼伤。
1.5 接错病人 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错放手术间,或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方式不正确等。
1.6 清點物品有误 手术前、中、后,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清点有误,工作不严谨,数量不符。
1.7 用血用药有误 输血输液查对工作不严格,输错血、输错药,或标识不清导致误用等。
2 防范措施
2.1 制度保障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成立安全管理组,护理质量监控组,及时总结护理疏漏,调整工作程序,健全各项制度,防患于未然。
2.2 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尤其是对应急能力的培训。优化解决医护关系配合的程度,理解在手术中配合步骤与手术医师思维同步的境界,抢救病人进动作敏捷迅速。
2.3 强化法制观念 管理者应认真审视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护理人员要加强自己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法规增强风险意识,规避安全隐患,杜绝纠纷。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手术护理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4 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 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如定期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术中医护人员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机不能带入手术间等,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
2.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室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3 讨论
护理安全与否直接影响整体医疗质量。抓好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和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卫生知识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对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更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也就日渐凸现。因此告诫每位护理人员,当你能够在一开始就预防问题的发生时,你为什么要花时间去查找和补救呢?任何人只要决意小心谨慎,避免错误,便已向零缺陷目标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解颖,沙儒.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干预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62
[2] 田永峰.刍议护理职业道德[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l1(1):28—29
[3]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