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山
摘 要:本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说明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数学题,在保持数学“双基”教学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使创新意识和“双基”训练得到科学平衡,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简单介绍一些做法,以期和同行们交流学习。
关键词:开放型数学题;自主探索;逆向思维;合情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3-041-1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指定的,缺少灵活性和开放性。长期如此,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记忆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数学题,在保持中国数学“双基”教学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使创新意识和“双基”训练得到科学平衡,给数学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隐去题目结论,使其指向多样化
教学时,教师不妨把题目要求证明的结论改成依据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自主探索符合条件的结论。符合条件的结论一般都不止一个,不同的思考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结论,出现百花齐放的惊人效果。
例如在教学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确定a、b、c、Δ的符号时,有这样一道填空题:二次函数y=ax2+bx+c(如右图所示),其中直线x=23为图像的对称轴,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1)a>0 (2)b>0 (3)c<0 (4)b2-4ac>0(填序号)。这样的填空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我们不妨隐去此题的结论,让学生根据条件自主探索与a、b、c、Δ相关的正确结论。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开口向上a>0;对称轴x=-b2a,由a>0,则b<0;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c<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结论以外的结果。
这样的开放型数学题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适合各种能力的学生去解决。对于学困生来说,或许最初提出的问题过分简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成简单问题后再次提出稍难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分层次进行引导,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给出结论,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给出结论,通过逆向思维思考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这种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较好地总结、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教学几何证明题时,这种开放型题目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如: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平行四边形ABCD成为一个菱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特殊在边上,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要抓住图形的特征从边、对角线的角度去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论证过程。再如让学生归纳出“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条件,那学生就要考虑这两个角在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可以考虑“等边对等角”,若不在,可以考虑这两个角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当然,若是初三的学生还可以考虑圆中证角相等的方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逆向思考,其论证的过程也必定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在学生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反馈、点评、总结,必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概念、定理。
三、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数学开放题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选择相关的教学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以“讨论”为手段,以“探究”为途径,以“发现”为目的。
例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串(见《数学课程标准》),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
(1)计算并观察下面每组算式
8×8=64,7×9=63,
5×5=25,4×6=24,
12×12=144,11×13=143。
(2)已知25×25=625,那么24×26=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
这样,同学们就完成了对“平方差公式”的认知任务。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显然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这样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感情”、“印象”要比教师直接讲出来“深”得多。这样的开放型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对所给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猜测、验证,使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解决某些问题的方案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解决。这样的问题情境一般都是动态的,有多种方案,而且有的方案可行性强,有的方案却不够合理、科学,需要学生进行删选。这样的开放型问题能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菜园设计的问题”:用长2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面靠墙的长方形的菜园,墙长8米,怎样围才能使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学生不仅要根据菜园的面积和边长两个变量的关系,构造二次函数,还要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出函数的最大值,这个函数的最大值就是这个菜园的最大面积。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