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南等
【关键词】护士;成就动机;护理管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0-02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产生强烈愿望,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动力,以及克服困难追求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1],较高的成就动机能预测较高的工作投入。对护士而言,成就动机是个护士立足本职,坚持不懈投入工作,并获取成功的内在原动力,但关于护士的成就动机的研究鲜见报道。为从根本上提升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本课题组对护士的成就动机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湘西地区2所三级医院的85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持有注册护士执照;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自愿配合调查。排除临床进修护士、实习生及因休假、外出学习或进修等原因无法完成调查的护士。
1.2 研究工具
1.2.1 自编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职务、护龄、婚姻状况、人事编制、科室等。
1.2.2 成就动机量表 [2] 采用由挪威心理学家Gjesme,T.和Nygard,R. (1970)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中文版本由叶仁敏和挪威Hegtvet,K.A.于1992年进行了修订。量表的分半信度为 0.77(P<0.01),效度为 0.58(P<0.01),是成就动机研究中常用的一个主要的成熟量表。
1.3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4份,回收问卷902份,回收率88.08%,剔除无效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857份,有效率95.01%。
1.4 数据处理 用SPSS13.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均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护士成就动机总体描述,见表1。
2.2人口学变量对护士成就动机的影响分析
本研究探讨了一些人口学变量对护士成就动机的影响,其中成就动机得分在独生子女、出身地、婚姻、人事编制、科室等社会学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3.1 护士成就动機的现状
本次研究显示,该地区三级医院护士合成成就动机水平不高,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37.99±6.45)略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34.12±3.87),这与蒋海兰[3]等众多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影响护士成就动机的人口社会学因素
由表2,表3可以得出,不同科室、人事编制、婚姻状况、出身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护士的成就动机中分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配偶者得分高于有配偶者(P<0.05),可能是无配偶护士的家庭工作冲突较少,更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身的事业,更愿意积极进取去追求未来事业的发展;独生子女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比非独生子女的护士得分高(P<0.05),这与调查前预测结果不同,考虑可能是独生子女更加自信、更在乎自我的感受和实现,因此在追求事业的成功的过程中比非独个体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欲望;城市出身的护士与农村出身的护士比较而言,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较高(P<0.05),根据麦格雷戈的自我需要理论,当其他层次较低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体就追求更多的满足比如自我实现,可能是城市出身的护士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工作对于其而言不再是糊口养家等基本功能,而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因此他们更愿意追求事业的发展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临时工避免失败的动机得分比其他组别高(P<0.05),考虑临时工对自己岗位和工作的稳定性比较担忧,在工作时往往害怕失败,消极面对事业的发展;急诊科护士比其他科室的护士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高(P<0.05),考虑急诊科病情急、工作强度大,对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很大的考验,当个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得分高便会表现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该科室的护士更愿意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本研究表明护士的成就动机水平并不高,那究竟是除社会学资料以外哪些因素影响着护士的成就动机水平?因此,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考虑重视这方面的探讨,从而提出提高护士群体成就动机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怡熠.企业员工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J].学术论坛,2008,22(6):22-24.
[2] 王宏.青岛市医生成就动机与责任心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4.
[3] 叶仁敏,HagtvetKA.成就动机的测量与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2,(3):14-16.
[4] 蒋海兰,刘海容,焦卫红,等.军队三级医院聘用制护士成就动机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2):88-90.
[5] 王宏.青岛市医生成就动机与责任心的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4.
作者简介:
刘燕南,讲师,主管护师,硕士在读。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工作,目前在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护理教育,护理心理。
基金项目:
1.南华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2013XCX27,2.怀化医专校科研项目:2013ky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