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彦君
【摘 要】目的:总结中药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其规律。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其中中药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有60例。结合患者个人和药物两个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以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为主的共有52例,涉及30种药物。口服中成药8例。60例患者中有过敏史41例,临床治愈56例,留有后遗症3例,死亡1例。结论:严格执行临床用药规范,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注意患者过敏史,用药期间要严密关观察患者的反应。
【关键词】中药制剂;过敏休克;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44-01
臨床治疗中广泛的应用中药制剂,中药制剂的优点在于副作用小,药性温和,使用安全。但是,中药品种在不断增加,中药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出现不良反应的很多,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结合2008年1月~2012年6月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制剂导致的过敏性休克60例的特点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总结中药制剂造成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在《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检索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关于中药导致过敏休克的60例,其中病例报告27例,不良过敏事件报告33例,共60例。分别对60例中药制剂导致过敏性休克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60例中涉及的药物因素包括:使用药剂的类型、用药的途径以及用药时间和用药次数、是否和其他药物并用。收集患者因素包括患者状况、过敏史、临床表现以及转归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关于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为3~80岁。平均年龄为(39.5±20.3)岁,其中12岁以下的患者为12例,12岁~60岁患者为32例,60岁以上的患者为16例。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31例,没有药物过敏史的有13例,过敏史不详细的有16例。
2.2 临床表现
药物过敏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其中有44例除了血压下降和测不到血压的状况,还表现为微循环存在一定的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发冷、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稀疏。有38例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1]。26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迷不醒。24例患者的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以及发热的现象。17例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持续高热的症状,经过及时的抢救,有57例患者康复,留下后遗症的患者有2例,死亡1例。
2.3 致休克药物
分析患者的用药,涉及到休克的药物有30种,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位于前五位,60例患者中由于这种药物产生过敏休克的有9例、7例、6例、5例、3例。以注射剂静脉给药为主的有56例,其余为口服给药。具体药物分布见表1。
3 讨论
从上文中的资料可以总结出,造成过敏性休克的中药制剂很多,药物分布也很广,其中通过静脉给药的56例。4例中采用口服给药,位于前五位的上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首先,中药制剂的成分很复杂,含有淀粉、蛋白色素等,药液中含有半抗原物质,可以与血浆蛋白混合,产生出高致敏原物质,导致过敏休克[2]。其次,中药制剂的提纯度不高,含有其他的致敏成分,经过高温灭菌以及水解等过程产生致敏物质。最后,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相互作用会产生化学物质,药物中含有助溶剂,静脉注射的时候与抗体结合,结合程度比口服要严重,结合物也是造成过敏休克的原因。静脉注射的方式增加了临床用药的不安全性,所以临床用药应该尽量的采用口服药[3]。
上文资料中表明,患者有药物或者食物过敏史的31例,无药物食物过敏史的13例。可以进一步说明发生过敏也与患者既往药物、食物过敏有关。有药物过敏的31例,发病的机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所以临床用药之前,要重视患者的过敏史的信息.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一定要小心用药。过敏休克是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一旦发生需要迅速抢救,切忌转院延误抢救时机,本组病例治愈56例,说明大多数的患者经过抢救都能恢复健康。对于导致死亡的1例很少见也很难预计效果,警示用药科室要加强用药的监护,保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红艳,陈有法.中药制剂致过敏性休克85例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6,37(10):33-34.
[2] 张淑爱,吴增春.504例中药制剂致过敏性休克统计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863-2864
[3] 王丽媛,李彩霞.中药制剂致过敏性休克79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3):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