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4-04-29 20:12李善华
中国市场 2014年18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帮助英语教师缓解职业倦怠心理并愉快地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8-0166-03

職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1974)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国外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如费斯特(Feist,1985)、司德菲(Stetty,1989)、休伯曼(Huberman,1993)等的教师职业生涯倦怠阶段研究,巴利·A.法伯(Barry A.Farber,1992)的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形式研究及马勒诗(Maslach)的教师职业倦怠评估工具研究等。在我国虽有王一敏、刘晓明、孙红和王国香等专家学者已开始了教师职业倦怠方面的研究,但教师职业倦怠仍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在很多方面尚需深化和完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急需大量有较高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职英语课程则是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的。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有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专业成长,同时也影响了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整个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予以关注,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广大英语教师安教乐教,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1.1角色过多和教学效能感低下带来的压力

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近年来,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逐渐被淘汰,而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法走进了高职的英语教学。这使得英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交际合作者、教学组织者、教学效果评价者、课堂资源整合者、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己以及教学研究者。担当如此多的角色对英语教师来说,存在很多困难,何况这些角色有时在现实条件中还存在冲突,日积月累产生了职业倦怠。另外,由于高校扩招,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相对来说也更加参差不齐,尤其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少数民族学生没接触过英语,语法结构掌握得也很差,甚至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持有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对高职英语教师而言,要不断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学生对英语课的轻视和厌倦,远比其他工作更易让他们感觉到疲惫不堪,甚至会怀疑自身工作的意义。于是,职业倦怠就难以避免。

1.2“心理饱和”情绪产生的压力

“心理饱和”指人已经处于一种非常厌烦的、不想再继续某种任务的心理状态,即心理的承受能力到了不能承受的程度。若长久处于机械工作的状态,人的心理更是容易疲惫、倦怠。教学工作也不例外,不断重复的教学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疲惫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很多高职院校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的过关率极为重视,造成学生以通过A、B级考试为主要学习目标,使得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模式的应用上感到束手束脚。对待教学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年复一年的考试战役中消耗殆尽。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学内容的重复,在重复讲解的过程中,导致很多英语教师认为个人的才能无法施展,使其自我价值的评判不高。这些重复性的教学带来的心理“饱和情绪”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心态,教师对教学工作机械地应付,缺乏主动性,从而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就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并引发职业倦怠心理。如某一英语教师反复地强调某一知识点,而学生却一再犯错的话,该教师或许会误认为是自己的表达有错,甚至认为学生反感自己,这样的话教师就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职业倦怠感。

1.3工作量过大造成的压力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教师要比其他许多行业的人员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对于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教学工作量重以及教学难度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英语教师平均周课时为12学时,有的甚至高达16学时,许多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后明显感到体力不支,疲劳过度,来不及调节自己的身心。同时,有的院校目前的英语课多为两个以上的班级合班上课,大班上课使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增加,学生的纪律问题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再加上英语课教学的效果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教师的辛劳短时间难以在学生身上显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除担任基础英语课教学课程外,40%以上的教师曾担任过行业英语、专业英语等其他课程。太大的工作压力和过高期望以及过重的教学负荷,会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1.4管理和评价体制造成的压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铁饭碗”正在逐渐被打破。评聘分开、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择师评教、按绩取酬、末位淘汰等举措使得众多教师心神不定,恐慌不安。英语课程在高职院校虽然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但因涉及各专业,课程比例大,学生面广,所以仍无法形成主导优势。很多院校更注重其专业建设,英语教学状况和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导致对英语学科建设方面投入偏低,奖励政策偏向专业课教师,英语课教师缺乏政策支持,很难争取到科研项目,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受到影响,更不用说在这个领域出一些科研成果。目前,对英语教学的评估常用的方式是随堂听课和期初、期中和期末检查等,由于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会导致教师出现临时应付、敷衍了事的情况。同时,每学期进行的学生评教、教学督导评教、教师互评等也不免会掺杂一些人为因素。硬性的、终结性的评价体系还是高职英语教师的主要依据,如利用A、B级的过关率及其他各种考试和比赛成绩等来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学历进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的等级和配套经费的多少等越来越成为硬性指标。所有这些都为英语教师带来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极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2解决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2.1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对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改的深入开展更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很多教师,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师,会对自己工作的能力产生怀疑,英语教学的效能感降低。因此,有目的地让教师参加进修,定期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的英语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坚定他们对自己职业的信心,增强执教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效能感。

2.2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缓解教师的“心理饱和”情绪

职业倦怠的产生更多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领导要积极了解教师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职业特性并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使得教师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他们不仅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也能获得职业上的安全感。同时,学校也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适应教学环境,沟通情感,相互理解,帮助教师缓解压力,减少孤独,排除心理障碍,促进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2]。对于英语教学中常常出现的“心理饱和”现象,英语教师不仅要注意传授知识,还要试着去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尝试和创新不同的授课方法,正如学者郑渊洁所说:“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这样,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学生也有了新鲜感并对英语课有所期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听课质量,也降低了由学生“心理饱和”而引起教师“心理饱和”的概率。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有积极的心理准备,沉着地采取各种有效方法来缓解自身的“饱和”情绪。

2.3教师个人要注意自我调节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工作压力。面对压力,首先要对压力有正确的认知。压力虽然是危机,但也蕴藏着机会和机遇。因此,作为高职英语教师,第一,应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事业。客观冷静地思考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自己所面对的职业压力。第二,要学会自我调节,掌握一定的自我调适策略。如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等。第三,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教育工作的意义,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教育活动的效果,从而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第四,作为英语教师肩负着振兴英语教育的重任,更应感到自己工作意义的重大。充分认识到这些,才能克服职业倦怠情绪,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教育工作。第五,加强身体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良好的体魄往往和蓬勃的朝气联系在一起,一个充满朝气的人往往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他会体验到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4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关心支持。为此,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都要努力创设一个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注意提高英语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尊重英语教师的劳动,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负荷与精神压力,为英语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专业发展机会,在评审职称方面适当减低对英语教师在科研论文成果方面的硬性要求,努力创造条件让英语教师获得事业成就感,促进英语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激发其对英语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动力,从而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3]。另外,对英语教师教学、科研的评价也应根据其特殊性而建立相对科学、合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机会,促进英语教师的积极、主动发展。

此外,社会和家庭也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职业,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抱有正确的职业期望。我们必须承认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要把原本是家庭的、社会的责任也强加给教师。这样才能帮助教师个体减轻压力,减缓倦怠感的产生,积极地投入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2):62.

[2]李学容.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4(16):48-49.

[3]黄文芬.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4):12-14.

[作者简介]李善华(1972—),女,汉族,青海乐都人,硕士,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研究。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英语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论小学英语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的有效性调查与研究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分析
教师知识理论视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教材自主能力调查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