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铜杀菌剂的合成工艺及其Cu2+的解吸性能研究

2014-04-29 20:13刘恩玲王晓峨陆萍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6期
关键词:杀菌剂壳聚糖

刘恩玲 王晓峨 陆萍超

摘要 [目的]利用壳聚糖开发载体化铜制剂,既可避免铜离子浓度过高的药害,又可以延长药效期。[方法]探讨了壳聚糖对Cu2+吸附量的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下合成壳聚糖-铜杀菌剂,研究其在水中Cu2+的释放动力学。[结果] CTS.Cu的最佳合成工艺:硫酸铜浓度20 g/L,壳聚糖、硫酸铜质量体积比为1/40,反应温度40 ℃,吸附时间90 min。载铜壳聚糖在水中Cu2+的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 h即可达到较高浓度,在36 h后基本达到稳定释放。[结论]为其农业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壳聚糖;铜;杀菌剂;解吸性能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018-02

铜素杀菌剂具有毒性低、广谱杀菌等优点,应用历史悠久[1-2]。然而这些铜化合物在田间的直接应用,易造成局部铜离子浓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造成药害,且药效维持时间较短,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副作用[3-5],因此,开发一种载体铜制剂,使铜离子附着于载体上缓慢的以低浓度释放,既可避免铜离子浓度过高的药害,又可以延长药效期。作为目前自然界唯一发现的碱性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具有抑菌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等优点[6],且由于其分子链具有氨基和羟基,对金属离子具有优良的吸附与螯合性能[7-9] ,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载体材料。

笔者对壳聚糖载铜杀菌剂的合成条件进行探讨,并对其在水中的解析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期获得最佳的合成条件,并对其缓释性能进行探讨,为其在农业生产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壳聚糖,仙居壳聚糖生产公司,脱乙酰度90%;硫酸铜,分析纯;火焰原子吸收仪(TAS-990FG),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

1.2 方法

1.2.1 壳聚糖-铜的合成工艺。

1.2.1.1 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影响。取2.50 g壳聚糖分别放入100 ml初始浓度为1.0、2.5、5.0、10.0、20.0 g/L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硫酸调节pH在4~5,水浴恒温振荡(40 ℃,90 min),抽滤,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硫酸铜溶液中残留Cu2+,计算吸附量和吸附率。吸附率=吸附的铜离子质量/壳聚糖质量。

1.2.1.2 壳聚糖用量的影响。取50 ml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量的壳聚糖。滴加硫酸调节pH在4~5,水浴恒温振荡(40 ℃,90 min),抽滤。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硫酸铜溶液中残留Cu2+,计算吸附量和吸附率。

1.2.1.3 温度的影響。取1.25 g壳聚糖分别加入50 ml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硫酸调节pH在4~5,分别于不同温度下水浴振荡90 min, 抽滤。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硫酸铜溶液中残留Cu2+,计算吸附量和吸附率。

1.2.1.4 吸附时间的影响。取1.25 g壳聚糖分别加入50 ml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硫酸调节pH在4~5,40 ℃下恒温振荡,分别在不同时间下取样测定硫酸铜溶液中残留Cu2+,计算吸附量和吸附率。

1.2.2 载铜壳聚糖中Cu2+的释放动力学特征研究。由试验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制备壳聚糖-铜杀菌剂。取最优条件下合成的载铜壳聚糖10 g于1 000 ml三角瓶中,加入500 ml蒸馏水,摇晃均匀。25 ℃下静置,每隔一段时间吸取上清液测定Cu2+含量以研究载铜壳聚糖中Cu2+释放动力学特征。

2 结果与分析

2.1 壳聚糖-铜合成工艺

2.1.1 硫酸铜浓度对吸附产率的影响。硫酸铜浓度对吸附产率的影响见图1。由图1可知,CTS-Cu的产率与硫酸铜浓度密切相关。随着硫酸铜溶液初始浓度上升,壳聚糖对Cu2+的吸附量不断增加,硫酸铜浓度达到10 g/L之前,随其浓度上升吸附产率增长速度较快,当硫酸铜浓度达5 g/L时,吸附产率为16%左右,而硫酸铜浓度为10 g/L时,吸附产率达到28%;而后增长速度减慢并趋于平衡,硫酸铜浓度达到20 g/L左右时,吸附产率为32%。

2.1.2 壳聚糖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在50 ml 20 g/L的硫酸铜溶液中,CTS用量在0.25~1.25 g,吸附产率随壳聚糖用量增加而增加。壳聚糖用量在1.25 g时,吸附产率为30%。此后随着壳聚糖用量的增加,吸附产率大幅度下降。由此可知,20 g/L硫酸铜溶液中,壳聚糖质量与硫酸铜体积比在1.25∶ 50即1∶ 40时最佳。

2.1.3 温度对吸附产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反应温度在25~40 ℃时,吸附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0 ℃时吸附产率达到最高值,为32%。而后吸附产率随温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5~35 ℃产率随温度的增加增幅很大,而35~50 ℃吸附产率变化较小,差异不显著,基本保持在31%~32%,是较理想的反应温度。

2.1.4 吸附时间对吸附产率的影响。由图4可知,随吸附时间的增加,壳聚糖对Cu2+的吸附产率不断增加,吸附时间在0~5 min时吸附产率增长速度较快,而后增长速度减慢并趋于平衡。当吸附时间达到5 min左右时,吸附产率达到21%,吸附时间达到15 min左右时,吸附产率达到25%,吸附时间达到90 min时,吸附产率为30%,而后增长速度趋于平衡。

2.2 载铜壳聚糖中Cu2+的解析 由图5可知,载铜壳聚糖Cu2+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 h即可达到较高浓度,即在前8 h内具有很快的释放速度,8 h后释放速度明显减慢,铜释放量也趋于平缓,但仍呈上升趋势。在36 h后基本保持稳定释放,由此可见,36 h内已达到了Cu2+吸附-解析的平衡。Cu2+是铜素杀菌剂抑菌的活性成分,其释放的快慢和持续性直接决定了杀菌效果和持续性,由释放曲线可见,载铜壳聚糖在较短时间内能有效杀菌,且杀菌效果持久。

3 结论

该研究探讨了壳聚糖对Cu2+吸附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TS-Cu的最佳合成工艺为:硫酸铜浓度20 g/L,壳聚糖、硫酸铜质量体积比为1/40,反应温度40 ℃,吸附时间90 min。载铜壳聚糖Cu2+释放量8 h即可达到较高浓度,在36 h后基本保持稳定释放。

参考文献

[1] 史友艳.铜素杀菌剂及其合理应用[J].农村科技开发,2004(2):28.

[2] 韩林,韩学斋,尹树玳. 铜素杀菌剂的种类及使用[J]. 河北果树,2002(2):31-32.

[3] 常红岩,孙百晔,刘春生.植物铜素毒害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1(2):227-230.

[4] 倪吾钟,马海燕,余慎,等.土壤-植物系统的铜污染及其生态健康效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1):1-5.

[5] 蔡道基,单正军,朱忠林,等.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1,3(1):61-68.

[6] 金晓晓,王江涛.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衍生物的抗菌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7):174-180.

[7] 徐甲坤.壳聚糖及其羧甲基衍生物的配位化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8] 段新芳,孙芳利,朱玮,等.壳聚糖金属配合物的防腐性能[J].林业科学,2004,40(6):138-143.

[9] 魏永峰,张苏敏,杭超伦,等.壳聚糖Cu(II)配合物的合成及吸附能力[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4):364-368.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020-5023,5032责任编辑 李占东 责任校对 李岩

猜你喜欢
杀菌剂壳聚糖
12种杀菌剂对三线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新颖杀菌剂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壳聚糖修饰甲醇燃料电池PtRu 催化剂
杀菌剂灌根注意事项
壳聚糖的应用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不同杀菌剂对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的防效研究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