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稳
摘要 [目的]验证20%呋虫胺SG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效果。[方法]设7个处理,研究不同剂量20%呋虫胺SG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结果] 20%呋虫胺SG对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达16 d以上并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防效也增加。[结论] 20%呋虫胺SG是水稻田防治褐飞虱较为安全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20%呋虫胺SG;水稻褐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012-02
20%呋虫胺(dinotefuran)SG为最新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该药剂杀虫谱广,具有很好的内吸渗透作用,且在低剂量下即显示很高的杀虫活性,对鸟类、水生生物十分安全,对作物无药害。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之一[1],为验证20%呋虫胺防治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效果,笔者开展了20%呋虫胺SG在不同剂量下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安全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20%呋虫胺SG(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对照药剂为25%吡蚜酮WP(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和10%烯啶虫胺AS(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芜湖县湾沚镇杨老村杨伙林户种植的单季晚稻田,水稻品种为丹原粳2号,试验时段水稻处于扬花至蜡熟期,田间长势一致,试验田在试验前后只使用对稻飞虱无影响的其他杀虫剂和杀菌剂。
1.3 试验设计 共设7个处理,每处理小区面积150 m2,不设重复。各处理设计见表1。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9月13日进行。采用3WBJ多功能静电喷雾器喷雾,喷雾处理区对水量为450 kg/hm2。试验当天田间无水层,确保各小区施药后不互串。药前先用竹杆敲打稻丛振动飞虱以使其分布均匀后再全田调查药前基数[2],采用平行跳跃法20 点取样,每点调查 2丛稻,将稻飞虱拍打于白瓷盘中,分别记载各种飞虱的若虫数和成虫数。施药时的虫口基数百丛褐飞虱2 680头(其中成虫515头,若虫2 165头)。药后1、3、7、11和16 d采取同样方法调查,每小区取10点,每点2丛稻。分别计算若虫、成虫、总数的虫口减退率及较正防效。较正防效计算方法[2]: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褐飞虱成虫防效 表1表明,20%呋虫胺SG 300和375 g/hm2对褐飞虱成虫防效优于2对照但防效慢。药后7 d防效分别为52.3%和56.9%,略高于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 375 g/hm2的防效,明显高于10%烯啶虫胺AS 750 g/hm2的防效。20%呋虫胺SG 300 g/hm2对褐飞虱成虫防效药后16 d达83.3%;20%呋虫胺SG 375 g/hm2对褐飞虱成虫防效药后11和16 d分别达85.1%和84.4%,均高于2对照药剂。
2.2 对褐飞虱若虫防效 表2表明,20%呋虫胺SG 225、300、375 g/hm2对褐飞虱若虫防效优于2对照药剂但防治速度慢于2对照药剂。药后1 d,25%吡蚜酮WP 375 g/hm2和10%烯啶虫胺AS 750 g/hm2对若虫的防效分别达60.1%和69.9%,明显高于20%呋虫胺SG各剂量处理。但药后7 d 20%呋虫胺SG 225 g/hm2以上各处理的防效均达70%以上,明显高于2对照药剂,其中以20%呋虫胺SG 375 g/hm2的防效最高达84.4%。药后11 d 20%呋虫胺SG各处理剂量的防效仍达70%以上。药后16 d防效开始下降,以20%呋虫胺SG150、225 g/hm2下降最快,300、375 g/hm2防效分别达66.6%和76.9%。
2.3 对褐飞虱各虫态综合防效 表3表明,20%呋虫胺SG 300和375 g/hm2对褐飞虱各虫态的总体防效在药后7 d最好,分别为73.4%和83.0%,药后11 d防效均达70%以上,375 g/hm2药后16 d仍达77.5%。2对照药剂25%吡蚜酮WP 375 g/hm2和10%烯啶虫胺AS 750 g/hm2药后1 d防效高于20%呋虫胺SG各处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效均不如20%呋虫胺SG 300和375 g/hm2的理想。表3表明,20%呋虫胺SG各处理的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2.4 对水稻的安全性 通过药后每次调查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长势与清水空白对照区无明显差异,尽管施药时水稻处于扬花期,但均未出现不良现象,说明呋虫胺各处理和对照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水稻是安全的。
3 结论与讨论
(1)从上述防效结果看,20%呋虫胺SG是水稻田防治褐飞虱较为理想的药剂,其对褐飞虱成虫和若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达16 d以上并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防效也增加。在田间虫量达中等偏重及以下的发生程度时推荐用量300 g/hm2,在重发生情况下用375 g/hm2或酌情增加用量。
(2)20%呋虫胺SG对褐飞虱成虫防效在药后11 d后达到高峰,对若虫防效在药后7 d达高峰,这可能与成虫比若虫对呋虫胺的耐药性强有关。
(3)该试验未受不良天气的影响。施药时田间无水层,且水稻处于扬花期,植株相对于营养生长期趋于老化,对呋虫胺内吸渗透性的发挥不利,因而可能会对最终防治效果有影响。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且使用時田间有浅水层则更有利于药效的提高。
(4)从试验虫口基数看,该试验药前百丛褐飞虱2 680头(其中成虫515头,若虫2 165头)已达中等偏重发生程度。由于该地9月20~25日出现一次褐飞虱若虫孵化高峰期,药后7 d(9月20日)、药后11 d(9月24日)和药后16 d(9月29日)空白对照区百丛褐飞虱分别达7 000、9 240和10 840头(表3),达到特大发生的程度。20%呋虫胺SG 300和375g/hm2对褐飞虱各虫态的总体防效在药后7 d最高,分别为73.4%和83%,百丛残虫量分别为1 860和1 190头;药后11 d防效分别为71.5%和79.0%,百丛残虫量分别为2 635和1 940头;药后16 d防效分别为68.0%和77.5%,百丛残虫量分别为3 470和2 440头,百丛残虫量均达防治指标之上。由此可知,尽管20%呋虫胺SG有10余d的持效期,在褐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在药后7 d残虫量较高时需及时用20%呋虫胺补治一次,以达到最终防治保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南京农业大学等.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0-198.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3-16.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142-5145
责任编辑 黄小燕 责任校对 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