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青 裴进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97-02
甲状腺瘤手术的麻醉,对于病情比较简单的病例,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颈丛阻滞常存在阻滞不完善的特点,常发生血压高,心率快等不良反应。如何改善麻醉效果是我们麻醉医师关注的问题。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强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等优点。本文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阻滞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择期行甲状腺瘤切除手术的病人6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为20-50岁,56例女性,4例男性。一般情况良好,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疾患。心肺功能良好。无气管受压的情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各组包含2例男性):A组:小剂量舒芬太尼4微克静脉入壶复合颈丛阻滞。B组:单纯颈丛阻滞。
1.2 麻醉方法 采用一针法行C4阻滞,穿刺成功后根据手术需要分别等量依次行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各注射预定量的局麻药。A组于手术开始前5分钟(min)静脉小剂量舒芬太尼4微克入壶。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入室时为t0和手术开始后5分钟(min)为t1,10分钟(min)为t2,20分钟(min)为t3,手术结束时为t4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的情况。并且观察术中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VAS)评估法,于切皮时为q1,术中痛为q2以及缝皮时为q3的疼痛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3分为良好,3-4分为基本满意,5分以上为差。
1.4 统计方法 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的资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2.2 麻醉效果 两组均行颈丛阻滞,效果均可,阻滞时间满足手术要求。术中均给予面罩吸氧,持续常规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和毒性反应。
2.3 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两组入室时血压及心率均无显著异常。平均动脉压(MAP):A组血压整个手术过程比较平稳。B组手术过程血压有1.1~2.3Kpa左右的波动。各时间段组间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心率(HR):A组在手术过程心率较平稳,B组在手术中有明显上升。各时间段组间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
2.4 术中疼痛VAS评分 见表2 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大于0的病例数.最高评分均低于B组;术中最疼时VAS评分法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颈丛阻滞后常发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可能是因为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部分或完全被阻滞,使交感神经中枢兴奋性增强所致⑴。亦有患者可能对手术有所顾虑及恐惧,产生精神紧张,而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經系统过渡活动有关,以及术中的牵拉产生疼痛或不适感有关。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时间长。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静脉给药几分钟即发挥最大药效。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阻滞可明显降低颈丛阻滞引起的血压高,心率快等。因舒芬太尼剂量小,不会引起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情况。对于甲状腺瘤手术,手术不复杂的情况下,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颈丛阻滞的麻醉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文东 颈丛阻滞后血压升高的原因探讨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0.6: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