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度”

2014-04-29 00:44邹厚春
俪人·教师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事例中学犯罪

邹厚春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正确地把握教学中的“度”,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度”,对搞好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知识传授的深浅度

中学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扩展。但这种深化和扩展必须有个“度”,即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教师随心所欲,不着边际,这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还会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教师心中要有一把尺度,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扩大知识层面的最佳结合点。

例如,在教“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时,首先要求学生准确地把握它的科学含义。剩余价值是指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其次,要求学生对剩余价值这个概念进行多层次的理解,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中可通过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例,用数字计算出剩余价值 ,来说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二、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 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难易有度。若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提问的意义;若问题过难,学生的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尽管课堂的提问作用很大,但也不是提问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密,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让他们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三、针砭时弊要把握准确度

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时弊,要敢于触及。在针砭时弊时,一定要准确适度,过分渲染反而产生与愿望相反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对党内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不加分析地罗列,对社会一些不正之风夸大其辞,这样做不但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片面认识,把个别丑恶现象当成是普遍现象,把支流当成主流,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在针砭时弊时,教师既不能捕风捉影,也不能在某些细节上浓墨重彩,而要准确适度。特别要讲清楚时弊产生的原因,党对消除时弊、反对腐败的决心及其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要大力宣传一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能够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人物,达到弘扬正气的目的。

四、事例举证要有力度

中学政治课是理论与实际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课。联系实际的事例是由教师来选择,但选择的标准应由教学内容决定,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在运用事例时,应明确所选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問题。为什么选用这个,而不选用别的事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说明力度。有的教师在课前不进行选择,上课时天马行空、信口开河,想讲什么就讲什么,但都与教学内容无关,只能是哗众取宠,失去运用事例的目的性,减弱了说明力度。列举的事例同时要典型要有代表性。例如,讲授“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讲了一个中学生从违纪到一般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事例。然后叫学生对照教材分析:“他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犯罪有没有违法?他犯了什么法?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作归纳小结。这样学生不仅理解透彻,记忆也牢固,还受到了启发教育。

总之,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猜你喜欢
事例中学犯罪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在多解中学创新
Televisions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什么是犯罪?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