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乡结合部学校流动性人口子女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

2014-04-29 00:27方志英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身心健康留守儿童

方志英

摘 要: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种种误区,针对这些误区和影响,学校教育工作应采取多种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级各类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在不断增长;同时,城市和乡村结合部(城乡结合部)的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人口更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向这一区域,这里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中学生群体:即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构成的中学生群体。此外,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福州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日渐紧密,越来越多的人走出福州,走向全国各地,一些学生也因此成为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这种流动性对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适应性都产生了影响,甚至成了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当然,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如:社会环境、学生个体差异、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家庭教育等等,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足或失败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严重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孩子的身上有父母的影子”,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学校教育的顺利实现乃至一生的发展。

关于家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者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将给孩子一生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家庭气氛的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反之,孩子就更多地显示出适应性差、神经质、依赖性、情绪不稳定等特征。”

位于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来源于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大多数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他们学习基础十分薄弱,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心理素质较差,思想品德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学习优秀的人才,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每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校(主要指高中部)流动性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来探讨对城乡结合部学校流动性人口子女进行学校教育的对策。

一、流动性人口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省二级达标中学,对高中部来说,每年招收高一新生约360名,现有高中学生1000多名,其中流动性人口子女达400名。达40%,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学生家长当中,只有27%的家长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41%的家长高中毕业,而有32%的家长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有的甚至是文盲。

这些流动性人口子女都面临家庭教育缺失的严重问题,其突出的表现为:有些流动性人口子女并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交往表现为空间上的远距离、实践上的不确定性和短暂、交往方式的非面对、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和情感交流的缺失。有些流动性人口子女虽然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这些父母大都为农民工,平常忙于生计,对子女的教育疏于管理,家庭教育极其薄弱。总之,这些流动性人口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较多误区:

1.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对子女抱有很大的希望,每天下班回家只问成绩,其他啥都不管,而且也不能正確地分析不同阶段的成绩,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孩子小学每门都90分以上,到了高中怎么这么差了?”后来通过老师的解释才免去回家对孩子的棍棒教育。

2.放任自流,自由成长

这类家庭的父母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教育的任务就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做家长的只要能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供给他们上学的钱,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家长自身素质较差,对孩子起不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认为“知识不重要,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更有甚者,整天忙于自己的生意,对子女的学业不闻不问,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学习时间让他们也参与到自己的“捞钱”活动当中。正是在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逐步形成各种心理障碍,从而阻碍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

3.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揪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是极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予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策探讨

面对城乡结合部的高中流动性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我们应当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形成。但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探讨对这些学生的学校教育对策是一项急不可待的任务。经过几年努力和探索,我们认为应当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主体、教师积极领衔组织的“学校—家庭—社区”和谐、互动的教育环境。

1.提高认识,正确归因

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师,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教师的艰辛努力常常得不到满意的回报,致使他们容易产生教育教学“反应和职业倦怠”。我们经常听到同事抱怨“这样的学生没法教了,这样的家长太难缠了”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强烈信号。必须承认我们的教师长期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已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职业倦怠。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虽然学生的来源我们无法选择,但可以选择的是适合这些学生的施教方法。首先,应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的职责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流动性人口子女更多的关怀,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业上的成功与失败做正面归因。

2.发挥期望效应,营造成功氛围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质就是“爱、期望、信任”效应,它要求教师对学生抱有爱心、理解和信任,达到情知统一,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城乡结合部学校,这里的学生所缺少的正是对他们的“爱、期望、理解和信任”。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积极正确地运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充满成功的学习氛围。

通过教师的关爱、辅导、沟通来改善流动性人口子女的学习状况,以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通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建议实施以下策略:第一,建立“流动性人口子女”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第二,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设立“倾诉箱”,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第三,热情关怀,使“流动性人口子女”真正融入学校集体生活之中;第四,交流协作,加强对监护人的指导,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必访;与同学争吵打架必访)。

希望通过学校教育唤起全社会对“流动性人口子女”的关爱,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关心流动性人口子女的合力。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城乡结合部身心健康留守儿童
浅谈城乡结合部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解决的策略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城边村”学校周边环境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与建议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浅谈我国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