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记恩
【摘要】 比较阅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而古诗词的比较阅读又是其中的难点。教学中,将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古诗词,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深化阅读理解的同时,能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更有利于对古代诗词地理解和品读。
【关键词】 古诗词 比较阅读 求同存异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98-01
著名的语文教学法专家张寿康教授曾说:“在比较中阅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当前,比较阅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而古诗文的比较阅读又是其中的难点。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把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古诗文放在一起,进行有对比、有分析的学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让学生弄清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异同,认清作品的个性特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及主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比较阅读呢?关键在于“比较点”的确定。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精心地选择,善于从不同诗词作品中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各种联系,进而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恰当地选取“比较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一、异中求同,抓住共性,寻找规律
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其中在内空或形式方面一定有某些共性,具有某些带规律的东西。教学时,可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抓住共性,寻找规律,加深对古诗词的认知。
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指导学生认识同一题材类型作品的特点。如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怀古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诗人进退的思考;咏物之作,托物言志;送别之作,多抒发“黯然消魂”“旷达刚健”等不同感情……
如我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围绕“闲人”这个话题,引出陶渊明的《饮酒选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趣,柳宗元的《渔翁》,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运用“例证法”引出了这么多的“闲人”,这些都是作者罢官或被贬时期的不同作品,但相同的是,都流露出抛却官场烦恼,醉心于自然风物的悠然自得、恬淡闲适,心境的安宁愉悦。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对“闲人”的对比探讨,我们获得同一主题:这些文人虽经历生活的磨难,但依然坚强、依然乐观、依然充满诗情画意,就更能理解“闲人”的深刻含义。
当然,不同的作品也可能有着相同或类似的表达技巧。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尽管在主题与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当中的音乐描写技巧却体现出表现音乐演奏的一般规律;多采用间接描写,把抽象的乐声化成具体可感的事物,把难以捉摸的感情化成明显的情状。陆游的《书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尽管体式不同,但陆游诗中的“楼船夜雪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和辛词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都是回忆往昔战斗历程的名句,它们的写作意图是相同的,即表达作者报国的“豪气如山”。
二、同中求异,抓住个性,把握主题
比较教学的另一功能是同中求导。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出作品的个性品质,准确地归纳概括主题。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毛泽东的同题咏梅词作,前者表达了作者面对寒梅,感慨壮志难酬,屡遭排挤的内心“寂寞”苦闷,发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千古咏梅名句;后者表达一代伟人“斗风雪,迎春到”的战斗豪情以及无私奉献、不居功自傲的崇高品格,放声高歌出了“待到山花灿漫时,她在从中笑”的浪漫激情。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分明抓住了所咏之物——柳的枝条纷披下垂,婀娜多姿,由此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寄托诗人“咏春”情怀。教这首诗时,我为学生们理解同一描写对象在不同诗人眼里有着不同“意象”这一观点,特地选择曾巩的同题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为比较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同一事物所表达的不同“意象”。从而体会到曾诗分明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表明诗人孤高独立的心迹。
三、对比分析,讨论探究,质疑创新
选好比较的对象,确定比较点后,通过分析、对比,找出比较材料之中的异同之处,进而深入思考探究一下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以便加深对作品的再认识,获得创造性的见解,是比较教学的终极目标。
宋代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素以著一“绿”字而尽得妙趣。《宁词鉴赏辞典》中也有精彩的评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和谐……”教学中,为了鼓励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大胆质疑。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本诗中的结尾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意象以及体现出的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领悟诗人内心眷恋家乡,担忧此去前途的深沉愁绪。同时选择几首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的诗歌,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表现手法作比较。再引导学生联系王安石生平,深入理解诗歌感情基调:王安石因变法,多次被罢相返乡,对仕途已产生厌倦和畏惧情绪,此次奉召回京,心情自然不会喜悦。“春风又绿江南岸”并非借“绿”意描写江南春色,而是借“又”字表达惆怅担忧之情,借春风一年一度如期回到江南,感叹自己身不由己,有家难回,借季节时令的快速更迭,暗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伤。此名句乃“以乐写哀”的笔法。
总之,在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精心地选择内容,并将有关内容不断地进行比较鉴赏、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质疑创新;不仅能拓展诗词阅读的视野,而且可以更加深入地领会诗词的意蕴,提高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