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英
【摘 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护理对象,对照组、实验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给氧、引流、叩击与雾化吸入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胸片改善程度与体温变化。结果:实验组胸片改善程度与体温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80%,对照组48.8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期间实施雾化吸入、给氧、引流及叩击等护理干预能缩短患儿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51-02
在儿科中,小儿支气管肺炎是3周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该肺部炎症发病急速,病情进展较快,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呼气急促。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随之增高,本文旨在观察雾化吸入、给氧、引流及叩击等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护理对象,对照组、实验组均为45例,所有患儿初诊均为支气管肺炎。患儿男49例,女41例,年龄2个月至6岁,其中,对照组病程为(5±1.5)天,实验组病程为(3±1.5)天,组间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室内通风、确保患儿保暖、饮水、用药处理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患儿接受如下护理内容:(1)给氧:患儿年龄小,肺组织尚处于发育阶段,肺功能低,因肺部炎症促使患儿支气管、肺泡处于充血状态,表现呼吸困难,根据患儿实际情况,护理人员采用鼻塞给氧,注意确定每日给氧时间及次数[1]。(2)引流:视患儿病变肺叶的确切发病部位确定其引流姿势,通常左上肺炎者易采用半卧位,后右侧前倾并呈后仰位姿势;右舌叶或中叶肺炎者易采用右侧卧位姿势[2]。(3)叩击:护理人员采用空拳叩击患儿的胸背部,每日5次,每次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4)雾化吸入:事前清楚患儿鼻腔内分泌物,以剂量5ml的生理盐水作为雾化液,于雾化液中添加爱全乐或糜蛋白酶(药物机制:稀释痰液)药物,后进行雾化吸入。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两组患儿行胸片检查及体温测量,对比胸片改善程度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其中,胸片改善程度划分等级:无效、好转、显效、痊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行t检验,数据以(n%)表示,P<0.05为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结果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实验组体温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即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护理干预对患儿临床治疗具有辅助作用,但不同的护理模式所产生的效果有所差异,我院实验组患儿行给氧、引流、叩击及雾化吸入等护理干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結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给氧旨在改善患儿呼吸困难;体位引流旨在借助重力作用将患儿支气管内所滞留的分泌物通过合理的咳痰方式排出,以便于维持呼吸道通畅,利于病情好转;叩击旨在通过空拳叩打患儿胸背部,达到呼吸道所滞留的分泌物顺利排出的目的,且在叩击影响下,利于改善患儿肺部的血液循环状况,利于消退肺部炎症;雾化吸入旨在借助细微的雾滴随患儿行雾化吸入集中于支气管及细支气管较深部呼吸道内,经雾滴充分发挥药效达到击退肺部炎症的目的[3]。以上护理干预令实验组患儿获取了满意的效果,如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1±0.5)d,对照组为(3.9±1.5)d,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实验组痊愈17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1例,患儿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29例及无效4例,有效率为4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以上论述,我院由实践、观察得知给氧、引流、叩击及雾化吸入等护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实验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且胸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因此,该护理干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静.38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1):258.
[2] 刘秀芬.62例小儿肺炎的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2010,07(11):187-189.
[3] 孙祥玲.小儿肺部炎症的护理体会[J].齐鲁杂志,2010,13(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