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在胃脘痛患者中的治疗与护理

2014-04-29 08:20郁晓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胃脘痛艾条灸治疗

郁晓庆

【导 读】胃脘痛,又称胃痛,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摘 要】 目的:探讨艾条灸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胃脘痛病人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1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艾条灸治疗;对照组19例,只进行综合治疗,进行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8%(P<0.05),患者缓解疼痛迅速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人乐于接受且操作方便。结论:艾条灸治疗胃脘痛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脘痛;艾条灸;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10-01

胃脘痛,又称胃痛,多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唆气、吞酸、呕吐等症状。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临床分型有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饮食停滞证、淤血停胃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肝胃郁热证7种[1]。我院从2012年7月开展艾条灸治疗胃脘痛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7月-2013年8月的病例中现随机抽取40名胃脘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男9例,女13例,年龄在20~72岁,对照组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在18~76。

1.2方法 治疗组是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采用了艾条灸治疗,对照组是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从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

1.3两组比较结果

1.3.1采用艾条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8%(P<0.05)。

1.3.2采用艾条灸的患者解除疼痛时间较未采用艾条灸的患者明显缩短且效果明显,并且避免了口服药对胃肠道的刺激。

1.3.3采用艾条灸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较未采用艾条灸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

1.3.4采用艾条灸时患者未产生任何不良反应而采用654-2等东莨菪碱类药物缓解疼痛时患者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是导致1名老年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现象,因此艾条灸在对胃脘痛患者治疗中值得推广。

2 治疗方法

2.1采用艾条温和灸法

2.2常用穴位

中脘、足三里、内关穴。

2.3取穴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足三里:在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2]。

2.4用法

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艾条的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遮挡屏风,点燃艾条,先灸中脘5-15分钟,再灸双内关穴5-15分钟,再灸双足三里5-15分钟。以患者自感温热为度,灸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5日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3天,再行下一个疗程。对急性发作的疾病多数1~2个疗程可愈;慢性者则需3~5个疗程。

2.5禁忌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 护理及注意事项

3.1做好告知

3.1.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3.1.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1.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3.1.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3.2护理操作中注意事项

3.2.1治疗室或病室要求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通风换气。室温保持在22-25℃,必要时关窗或屏风遮挡病人。

3.2.2施灸部位一般先上后下,先腹部后四肢。

3.2.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碘伏消毒后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2.4施灸时要先摆好体位,随时弹去艾灰,以防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

3.2.5施灸时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施灸的部位,对感觉迟钝的病人尤应注意,严防烧伤。

3.3饮食护理 [3]

3.3.1寒邪客胃证:饮食宜温软,忌食生冷,坚硬之物。

3.3.2肝气犯胃证: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忌烟酒、咖啡、浓茶等刺激之品。

3.3.3饮食停滞证;暂禁食,必要时刻予以催吐;症状缓解后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服食山楂、莱菔子粥以消食化滞。

3.3.4淤血停滞证:流质、无渣饮食,少量多餐。

3.3.5脾胃虚寒证:饮食宜温软、少量多餐、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3.3.6胃阴亏虚证: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可给木耳、鲜藕、牛奶等乳制品,或给玉竹、麦冬等煎水代茶饮。

3.3.7肝胃郁热证: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4 讨论

4.1灸法属中医治疗学中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外治策略,根据经络与脏腑关系,经络是人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脏腑疾病的反应系统,腧穴就是经络上的反应点,灸法就是通过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胃肠运动的机能状态,从而起到温通经络,调理肠胃,缓急止痛的作用,使疾病得以痊愈[4]。艾灸是灸法的一种,艾灸使用的艾条主要成分为纯净的艾绒,具有温中、逐寒、除湿的药性,气味清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对穴位产生温热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4.2选择中脘、内关、足三里艾条灸的原理: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位下正好是胃体中部,具有调理脾胃,化湿降逆(在于升降、燥湿的调理),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合治内脏,有升清降浊、培补后天、益气升阳之功,为治胃病之要穴且具有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还有使胃痉挛趋于弛緩、胃蠕动强者趋于减弱、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故刺激该穴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为治疗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致胸、胃、肠的主要穴位之一,对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有确切的疗效,能调理胃腑气机,和胃止痛。艾条温和灸三穴,可协同起到疏肝理气,温胃散寒,调中降逆,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之效。 综上所述,艾灸中脘、内关、足三里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具有安全性且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华中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责任编辑.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1.1~1.18—2006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0(2011.3重印) ISBN 7-80231-114-4 .

[2] 贾春华.中医护理学第2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ISBN 7-117-07381-0.

[3] 梁传荣.实用中医护理常规与操作技能指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 ISBN 978-7-80245-149-0.

[4] 周福生,卢满洪.中医外治法治疗胃脘痛的概况[J].新中医,1991,(5):50.

猜你喜欢
胃脘痛艾条灸治疗
艾灸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瘀血腰痹型腰痛病患者康复护理观察
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对慢性心衰合并便秘的临床观察
艾条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分析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膀胱悬吊术后尿潴留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