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广西就业结构演进影响因素分析

2014-04-29 21:12白玉华吴艳文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VAR模型影响因素

白玉华 吴艳文

摘要:就业结构对衡量一国或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域就业结构变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广西就业结构虽然在不断地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水平。研究选取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第三产业产值四个指标为解释变量,以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被解释变量构建了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等因素对广西就业结构影响最大。

关键词:VAR模型;就业结构;影响因素

一、 引言

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就业问题愈发重要。充分就业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配第、克拉克、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人的研究业已证实,就业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有显著影响,目前学术界一般采用就业结构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研究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和机理为经济政策调整和就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分布、构成和联系,有多种划分方式,最常使用的是按照国民经济部门划分的就业的产业结构。如今,就业结构已成为反映就业整体状况的最重要指标,它已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广西处于东北亚与东南亚的海陆结合部,是东北亚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等亚洲三大经济圈的交汇区域,具有泛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接壤的沿边优势、陆地口岸和海洋通道优势,地缘战略意义重大。近十年来广西借力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通过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和吸引外资、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3%,尤其是工业增速明显,年平均增速达到16.5%,就业规模增长了45%(1995年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广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升级。但两者间是否协调发展?就业结构受哪些因素冲击最大?基于对此问题的探讨,本文选择结构偏离度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二、 广西就业结构现状

就业的产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分布情况,基本数据是广西1990年至2011年的三产产值和三产就业人数,这段时期广西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明显,且统计手段也日臻完善,数据质量较高。

1990年~2011年间广西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不断提升,尤其是2007年以来出现了比较强势的提升,因为这一时期广西确定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方针,将承接东部地区的衰退产业作为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建立产业园区、设置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等措施扶持产业转移项目。2010年广西提出未来十年要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包括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電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以推动北部湾经济建设,这些规划项目已相继开始实施,进而开始显著影响广西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产值比重小幅波动,基本上徘徊于36%的比重水平。总体上看,广西产业结构还处于比较低水平的“二三一”型。

就业方面,1978年~2011年广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但比重超过50%仍处于高位水平。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平稳,长期维持在10%左右,这说明广西的第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效应(就业弹性)比较弱,只在2005年始出现较大的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二产业,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2007年始又出现下降的趋势。整体上看就业结构并未出现明显的改变,仍旧是“一三二”型。而同期全国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为34.8∶29.5∶35.7,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全部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最高,就业结构呈现“三一二”型,明显优于广西就业结构水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广西的就业产业结构水平更低,差距明显。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国别比较数据,2009年38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继越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之后位居第5;同期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荷兰等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不足5%。根据钱纳里标准,工业化中期阶段就业的产业结构标准为15.6∶36.8∶47.6,而2011年广西的就业结构依次为53.3∶19.1∶27.6,仍然停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才能对产业结构升级发挥正面推动作用,目前的研究一般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来衡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动是否协调。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间的偏差,另外还可以用就业结构总偏离系数衡量整体经济与就业偏离程度。公式为:

i=-1 =|i|

i和分别表示就业结构偏离度和总偏离系数。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下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决定的。在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各产业的生产率最终将趋于一致,从而使各产业的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趋于一致。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两者发展的协同度越低;反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的协同度越高(见图1)。

图1折线显示,1990年~2011年间广西第一产业偏离度一直小于零,徘徊于-0.57左右,而近五年来有扩大趋势。这说明广西第一产业与其就业之间不仅存在着非协同因素,有隐性失业情况,且这种隐性失业程度在加大,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压力越来越大。第二产业偏离度为正,在三大产业中的偏离度最大,说明存在较高的劳动力迁入压力,意味着第二产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未能充分吸收。但2007年以来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出现了逐年下降趋势,表明第二产业正逐步优化,劳动力迁入压力逐步减小。第三产业偏离度不断下降,正缓慢接近于0,说明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协同度较高,而且还在逐年优化。图1还显示出产业总偏离度呈现短暂性回升但总体向下的运行趋势,表明在1990年~2011年年间广西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程度在不断提高,近5年接近2.5,经济结构优化显著,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2008年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为0.28,2010年江苏省的产业总偏离系数为1。

三、 广西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变量选择。国内学术界对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出口、产业结构、工资等因素对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其中,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变动的最根本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都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而间接改变了对劳动的需求结构。为深入剖析广西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被解释变量,代表就业结构水平,考察自1990年以来广西的就业结构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选取以下指标为解释变量,并进行建模实证分析:

(1)固定資产投资。本文选取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反映产业转移与承接效应的指标。广西将承接东部地区的转移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因此伴随东部地区的低附加值制造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迁移广西的产业规模尤其是制造业规模呈现扩张之势,直接表现为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由此拉动了区域就业规模,改变了就业结构。

(2)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外资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就业促进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因此本文选取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来测量对外开放度对广西就业结构的影响。广西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又是泛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迅速,外资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广西与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贸易往来,东盟与广西双边贸易年均增长达41.8%,“十一五”时期引进合同外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85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量比“十五”翻一番。

(3)出口占GDP比重。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6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33.31亿美元,规模屡创历史新高,位居西部地区第三。尤其是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更不容忽视。对外贸易中,出口产业部门获得更有利的成长机遇,导致该产业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需求量增加,间接影响了就业结构,因此本文选取出口占GDP比重作为就业结构变动的测度指标是符合广西的经济发展特点的。

(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为此需要在模型中引入能够反映产值变动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去测度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第三产业是为第一、二产业和为居民消费服务的产业部门集合,它的长期发展态势可以反映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所以本文采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来代表产业结构异动。

2. 模型说明。由于选定的变量间存在着动态相关联系,所以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和脉冲响应函数来考察就业结构的影响因素。VAR 模型是一种经典的非结构化模型,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而建立的模型。该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进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VAR模型常用于预测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系统,并用于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VAR模型公式为:

yt=Atyt-1+A2yt-2+…+Apy1-p+t

其中:yt=LAB23t,LGDZCt,WSTZt,CKt,SCt,εt为随机扰动项,Ap为参数矩阵。p=1,2,3…,t=1,2,3…,LAB23指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LGDZC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WSTZ为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CK为当年出口额占GDP比重,SC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了使数据更为平滑,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和消除数据序列的异方差的影响,本文对变量固定资产投资取自然对数。

在进行VAR模型分析前,需要先对变量序列做单位根检验,如果序列不平稳需要进行差分,当进行到第i次差分时序列平稳,则说明原变量序列服从i阶单整。当所有检验序列均服从同阶单整,可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然后构造VAR模型;在建立VAR模型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1)ADF检验。我们首先使用EVIEWS软件对LAB23、LGDZC、WSTZ、CK、SC 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这五个变量的原始序列是非平稳的,lab23、lngygd、wstz的一阶差分变量通过了单位根检验,lngdzc、ck的二阶差分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sc的三阶差分变量通过单位根检验。

(2)建立VAR模型,对VAR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为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采用四项评价指标——FPE 准则、AIC准则、SC准则、似然比检验法,结果均显示应选择滞后期为2,所以建立VAR(2)模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第三产业对就业结构的VAR方程表达式如下:

DLAB23=0.181 673 251 872*DLAB23(-1)+0.076 662 181 985 9*DLAB23(-2)+0.044 760 968 848 1*DLGDZC2(-1)+0.026 541 188 327 1*DLGDZC2(-2)-0.934 872 075 942*DWSTZ(-1)+0.466 985 636 393*DWSTZ(-2)-0.196 427 040 784*DCK2(-1)-0.270 609 641 091*DCK2(-2)-0.001 021 841 662 33*DSC3(-1)-0.002 659 535 459 34*DSC3(-2)+0.004 262 801 261 84

通过计算模型的AR特征根多项式,借助单位圆图示,发现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全部位于单位圆内,这表明所建立的VAR(2)模型是稳定的。这意味着当模型中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会对其他变量造成冲击,但这种冲击(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地消失。就本文研究对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影响就业结构的因素很多,整体来看由就业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产业结构这五个变量所构成的经济系统是稳定的。

(3)格兰杰检验。为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在VAR模型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

表2数据显示,所有检验结果的P值均小于0.05,很显然,固定资产投资的二阶差分变量、外商直接投资的一阶差分变量、出口额占GDP比重的一阶差分变量、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3阶差分变量这四个解释变量及其整体联合构成被解释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這说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产业结构是就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4)脉冲响应。以上通过VAR(2)模型分析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产业结构波动对广西就业结构的影响。为了确定就业结构与其四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下面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分析。

图2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A图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正负影响兼有: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受到一个正的单位大小的冲击时,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先增加,增加期内依次经历递增、递减再递增、然后递减的态势,第四期之后开始出现就业比重的下降,第五期后又迅速回升,之后再递减、递增交替而行。对此,本文的解释是当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时,短期内带来就业的增加,但投资完成后,投资期间的劳动用工会减少。但由于劳动力需求是引致需求,随着时间推移,新工厂、机器设备依次投入使用,用工需求也会出现增加的趋势。先进机器设备的投入还会挤压用工需求,就业需求因而又出现下跌情况。图B、C、D的脉冲响应图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出口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也有两个方面:正影响、负影响。与A图不同的是,是随滞后期数先减少再增加。为进一步反映四个解释变量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大小,需要进一步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结构的贡献率最大(约为20%),其他依次为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我们对这一结果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前文已经述及广西近年来借助东盟和泛北部湾合作着力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外开放对广西就业结构的变动影响显著。

四、 结论

宏观上看,广西就业结构的演变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不断优化中。但这种优化只是相对的,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高,第二产业由于发展比较滞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第三产业不发达,就业人员多从事传统服务行业,就业层次不高,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接近饱和,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发展。此外,广西就业结构受外资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比较大,说明广西就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并非依赖于内源式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的依赖性较强,这会增加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就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就业容易受国外经济影响,外商投资和出口一旦有波动,对就业的冲击比较大;二是对低教育层次的劳动力影响利好,因为生产要素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这些行业吸纳的劳动力主体是低教育层次的劳动者;三是不利于高教育层次的劳动者就业,因为资本并未显著流向广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未来广西大学生的就业将会遇到困境。

参考文献:

1. 广西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 陈万明,石丽.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分析.商业研究,2012(5).

4. 夏海清.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就业结构在中国的实证检验.经济问题,2012,(1).

5. 袁霓.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

重点项目:2011年广西财经学院校级项目“广西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11C27)。

作者简介:白玉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广西财经学院经贸学院讲师;吴艳文,复旦大学博士后;美国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

收稿日期:2013-12-05。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VAR模型影响因素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