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娟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92-01
呃逆是气从胸膈上逆,气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西医认为呃逆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刺激而致的膈肌痉挛。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中均为门诊呃逆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一月,最长3年。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治疗原则】制定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临床表现: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不能自止。
2治疗方法
结合临床症状,此病辨证为胃中寒冷证,治以温中散寒,降逆止呃。基本方:丁香柿蒂散加减。丁香4g,柿蒂15g,干姜9g,吴茱萸3g,砂仁12g,陈皮12g,广木香9g,白术12g.水煎,每日一剂,少量频服,7日为一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寒气较重加肉桂4g.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半夏9g,槟榔9g,莱菔子15g。气滞脘腹胀满者,加枳壳12g,厚朴12g,以行气消痞。气郁者加,乌药15g,沉香4g,郁金15g,解郁顺气,宽中降气。气逆痰阻,加茯苓15g,竹茹6g,顺气降逆,化痰和胃。气逆频作者,加代赭石15g,旋复花12g。呃声难续,气短乏力,加太子参15g,黄芪15g,补益中气。病久及肾,肾阳亏虚,加补骨脂15g,山萸肉12g,补肾纳气,以固其本。
3疗效观察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临床指导原则】制定。临床痊愈:临床主要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均未减轻。
治疗结果50例中,痊愈32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服药三天后缓解者28例,七天缓解者32例,14天缓解者46例。
4 典型病例
董某,女,69岁,2012年9月9日初诊。患者年初即呃逆,喉间呃呃连声,遇寒加重,脘腹不舒,纳差。 时发时止,喜饮热食,得热则减,口淡不渴,舌苔白润,脉迟缓。证属胃中寒冷证,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4g,柿蒂15g,肉桂4g,吴茱萸3g,沉香6g,茯苓15g,厚朴15g,陈皮9g,砂仁12g,刀豆子20g,广木香9g,白术15g.服药7剂,呃逆大减,飲食与日俱增,在原方加入炒枳壳15g,大枣3枚。继续服药7剂,诸恙悉平。嘱原方再服7剂,以善其后。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5 讨论及体会
膈肌痉挛属于祖国医学的呃逆范畴,历代医家对此病有较多论述。【丹溪心法 咳逆】:“呃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气自逆而呃上。”其病因多与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有关,呃逆之病在膈,与肝脾肾肺有关。其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在临床上许多患者除表现为呃声连连,声短而频,还伴有胸胁满闷,纳差,遇寒加重等症状。丁香柿蒂散主之。 丁香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为胃寒呃逆之要药,性味温辛,入肾经,有温肾助阳之功。丁香内服有促进胃液分泌、减轻恶心呕吐之,为芳香健胃剂。柿蒂降逆止呃,善降胃气而止呃。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为暖中焦之要药。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木香、砂仁理气导滞,温胃降逆。猪药合用,降逆理气之功增强。因此,选择丁香柿蒂散治疗胃寒呃逆符合本病病机,疗效显著。结合多年临床观察总结,笔者认为,该疗法具有较西药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