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倪晓晖
【关键词】逆行;浅静脉留置针;肿瘤患者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90-02
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操作方法同常规静脉输液法。静脉输液原理是利用液体静压原理和大气压原理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压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而手﹑足背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在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时,当液体在静压下输入人体时,由于浅小静脉走行于皮下与深静脉交通,无静脉瓣,刺激侧支循环及小静脉交通开放,网状静脉血液可迅速到达静脉吻合处。而正常人中心静脉压为6-12cmH2O,输液压差为80cmH2O,借助于压力差,逆行静脉穿刺可通过深静脉回流心脏 ,回流快,滴数不受影响。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手段之一,但目前化疗药物的口服种类少,静脉是药物摄入的一个主要途径。【1】常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于长期反复肿瘤化疗化所致的血管损伤大、血管弹性差的病人操作困难,病人活动时不易固定。如果渗漏可造成局部红肿、灼痛、甚至形成皮肤溃疡,更严重者可造成局部感染和败血症等。【2】我们通过采用逆行浅静脉留置針给肿瘤化疗患者进行穿刺,使操作更加方便,而且在原有常规穿刺基础上增加了穿刺的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06年1月至07年2月我科已有30例肿瘤病人已经进行了逆行浅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其中肺癌20例,食管癌5例,肝癌3例,结肠癌2例。留置部位分别在在踝关节3例和腕关节7例,时间平均为5天,均无静脉炎发生。现有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出品规格为22G×25mm的浅静脉留置针、夫明薄膜即能完成本项操作。
1.2 操作步骤 在逆行浅静脉留针操作中,为了避免针头穿透静脉管壁而致穿刺失败,要在静脉近心端以10°角将浅静脉留置针斜面刺入皮下,而后将留针尾翼轻压皮肤,平行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立即抽出内置针,将套管针缓缓送入血管内,加以夫明薄膜固定。逆行浅静脉留针的操作只适用于手、足背静脉网,而不适用于血管管腔内有静脉瓣,管腔比较大的静脉。留置时间≤5天的静脉炎发生率为0,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建议3~5天更换一次,使用甘露醇、化疗药物留置时间要≤3天。
2 注意事项
2.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2合理使用静脉
2.3掌握输液技巧
2.4新拔针发【3】
3 讨论
3.1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临床进行输液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般情况下,血液在静脉管腔中呈向心方向流动,常规的浅静脉留针操作进针方向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由于物理作用血液不易流入针管内,而采用逆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进针方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头穿破静脉管壁时,受静压作用血液则更容易更快冲入到血管内。但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常规穿刺部位已被破坏,常常只在近指、趾关节根部或腕、踝关节可见较直较完整的血管,常规浅静脉留置针很难固定,针头易脱落。
3.2采用逆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其优点是:(1)操作简单,比常规的浅静脉留针固定更加稳妥,针头不容易脱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通过采用逆行和向心性浅静脉留针交替使用,减少血管穿刺次数,使已损伤的血管得以修复,有利于保护浅表静脉。(3)静脉炎、液体渗漏发生率比常规的留置针低。
3.3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长,我院每年都能收治大批的肿瘤患者。由于慢性肿瘤患者病程长,消瘦衰竭,多次化疗导致血管损伤,常规静脉穿刺部位由于反复穿刺又加重血管损伤,给肿瘤患者带来痛苦。如何减少肿瘤患者反复穿刺,保护浅表静脉,减轻病人的痛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逆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不仅可以解决此问题,而且增加了浅表静脉穿刺手段,拓宽了静脉的使用范围,液体渗漏、静脉炎发生率低,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开辟了新的途径,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秀玉 赛肤润治疗早期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护理体会 中华临床护理杂志 2006.26(6):121
[2]赵丹凤 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进展 ,护理研究,2001,15(5):215
[3]李珊1,丁小萍2,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防治的进展,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jan;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