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2014-04-29 10:57:45朱宏利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语文教学

朱宏利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本文探讨在小学民族语文教学中利用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2.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3.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等途径来实现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116-03

随着我区“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推进, 当前我区不少中小学的硬件设施已经有较大的改善。无论是学校的电脑台数还是拥有校园网的学校数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多媒体计算机、大屏幕投影设备和网络已经进入了每一所学校。尤其是国家对我区双语教育的大力扶持实施的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双语教育网络资源开发建设等一系列教育现代化措施,使我区民族教育信息化有望快速发展。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认识教育的信息化?学校电脑拥有率的增长与校园网的开通是否标志教育实现了信息化?在信息技术已改善了中小学的教学环境的地区,这些技术是否被有效地使用了,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究竟起多大作用?对此需要冷静的思考和负责任的讨论,不能用硬件作为衡量教育信息化的惟一标准。

一、新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出的挑战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提出在新課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时,也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小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虽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倡学生查找资料,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培养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能力,忽视培养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导致有些学生无从下手,即使一些学生查到资料后,也不知道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有用;课堂回答问题时,常见学生拿出自己查到的资料机械宣读,却无力针对资料谈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系统全面地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迫在眉睫。

二、课程整合思想概述

1、课程整合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随着对课程内容和儿童认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出现了多种课程整合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三种:科目中心整合理论、儿童中心整合理论和注重学科与儿童心理的整合理论。其中科目中心整合理论针对学样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 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 该环境应能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 , 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他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信息技术整合与其他课程的三种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为此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分为三种基本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以各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如低年级学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学习,用Word文字处理的综合学习,一般采用让学生编小报、写介绍等方式进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整体审美能力,因此在安排整合的“任务”时,除了要考虑Word软件本身的功能及难易度外,还要考虑到语文、美术学习的进度,至少要在语文课、美术课给学生打下初步的识字、阅读、写作基础和审美基础之后,再安排这类综合任务。此种整合随着综合科目的开展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2)课堂教学和社会问题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除了要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外,还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21世纪,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旅游、环境等问题,通过创设适当的情景传达给学生,并同时完成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学习任务。如讲解病毒知识时,应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将课堂教学和社会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信息技术课程内各模块知识之间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一些模块的知识自成体系,比如,图画处理和文字处理两个模块,如果仅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考虑,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可以分别独立地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但是从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考虑,经常需要结合图像和文字两种信息载体来描述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通过“剪贴板”综合使用多个软件,使表述更生动、清晰,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因此,中小学生除了应该具有一般的语文能力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比如利用图书馆、资料库进行学习的能力。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和处理电子信息的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掌握检索文献信息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图书馆的基本属性及其作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资源。教师应定期指导学生完成查阅指定资料的任务,培养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使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能力。二是介绍数据库、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及功能、特点,培养学生检索数据库的能力以及在校园网或因特网上查阅信息的能力。三是介绍常用工具书的内容、作用、价值及使用方法,逐步加强学生对各种字典、词典及其他学科的各种工具书的了解、认识和使用,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哪些问题需要查找信息资料、确定为完成任务所需要哪些信息、确定信息来源、选择最佳信息来源等的能力。通常,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很多,到底哪些问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得到更圆满的解决呢?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确定信息任务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从而使学生下一步的活动明朗化。

(3)培养学生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习者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例如,引导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或者用笔勾画出来;指导学生设一边查阅,一边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简要摘录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发现的新信息、新方法以及自己所需的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摘记文章的题目、作者、书刊名称及网站地址等有关信息,以便今后进一步查阅。还注意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摘记,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通过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同时,应看到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教学系统有了更强的开放性,出现了黑客现象、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带来了伪科学、不健康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面对这一问题,实际教学中,我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网络社会”教育,引导他们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尊重他人在网上发表的各种成果;另一方面注意把一些有利用价值的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网络服务器上供学生学习,以防学生受到不良影响,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免疫能力。

學生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但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则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相整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了就有机会用,得到适时、适量的实践,从而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及时评价对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说说哪些同学在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具体的事例,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通过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查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很快。

2.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 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1)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拼写能力。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拼写方法是维吾尔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维吾尔文字是字母文字,而且每个字母又有不同的形式和写法(不同于其他字母文字),学生学习起来虽然认识字母的速度很快,但是在拼写过程中就遇到很大的困难(这就是为什么维吾尔学生能够小学低年级就能达到流利的阅读水平,但到了高年级还存在拼写错误的一个原因)。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媒体手段的使用,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拼写教学软件(如UyghurSofit公司开发的UTT),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每一个字母在词的不同的位置上的各种变化,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代信息技术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利用图书馆到利用电子资料库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信息技术课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比如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电子读物以及使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由于维吾尔学生很早就能达到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在小学二年级就能够流利阅读并理解一般的文字材料),可以从早开始让学生通过现代化信息工具阅读训练。

(3)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阅读方式一样,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写作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媒体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当代信息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理解及表达方式。各种文字处理系统软件的出现和日益完善,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而且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这样,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打草稿、写文章,还是检查语法,都能较为方便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同时,在使用电子媒体工具的写作中,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比如在科学、数学的写作中插入专业符号,居艺术与科学的写中中配上插图等。在这种模式下写作的学生,比使用传统的写作工具更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正如上文所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中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省份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内地高中班,内初班的学生)。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學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勇 祝智庭.技术进化与学习文化.中国电化教育[J],2004,(8):12-16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3]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4]倪文锦 欧阳乳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整合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0:30:38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28:3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考试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2:35:09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8:50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