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几点做法

2014-04-29 02:54:25李楠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德育课德育中职

李楠

[摘 要]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经验,就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探讨,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教学效果

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品质教育,更是对学生的道德、心理品质的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学的有效性在于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即教师的教学效能,对教学的有效性影响极大。在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教师是主导因素。主要表现为,德育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不是定位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注重理论结果的灌输,德育教学至今还存在着以学术理论、说教为主。德育目标定位过高,德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学生缺乏学习德育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我们以前常把教材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不变的真理,预先设计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没有激情,有的只是平铺直叙的重复运动,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无味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每个德育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多年德育课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条体会:

一、增强趣味性是德育课堂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兴趣则是枯燥的。德育课教学内容涉及到的都是具有严肃性、抽象性、深刻性等特点。从观点到观点的枯燥的理论灌输方法,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教学过程轻松、有趣、有效。

对于初学哲学的中职生来说,更需要形象化的讲解,而博引趣例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方法。“趣例”可以是哲学寓言故事、成功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詩,名人名言等。例如在讲到“量变质变”时我给学生讲了“愚人吃饼”的故事,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轻松理解了哲学原理。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普通中学的初中生爱听故事的占95%以上,高中生占85%以上,这可以看出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就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使哲学常识的教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兴致勃勃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二、情感交融让德育课堂生机勃勃

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想要教好学生的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好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课堂教学,特别是像德育课这样的课程,课程本身没有多少吸引学生的地方,更应该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情感教学不能悬在半空中,必须以课程和教材为载体,调动学生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材不是无情物,德育教材虽然不象语文那样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发挥,同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德育课激情飞扬。如经济学、政治学充满了对国家发展、人民命运的关怀之情,哲学则更是极富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怀之情。“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是我们的德育课最根本的情感因素,也是最能打动富有理想的中职学生的。在教学中正确的表达这些“理”中情,引领学生体验德育课理论中的“情”。

例如在讲《经济政治与社会》“科学的消费观”一课题时,我给同学们读了“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同学们都被信的内容深深打动,进而组织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消费方面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是不是做到了适度消费、合理消费,这样就把教材中枯燥的内容生动、形象起来;将情感与期待寄予于话语里,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上认同。教学实践告诉我,没有感情的课堂教学是一潭死水,而融进了感情,它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共鸣。

三、贴近生活是德育课堂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观点,教育是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加以提炼运用到教学中去,则可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德育课的兴趣。比如讲《哲学与人生》,每讲一条哲学原理,向学生推荐一两句诗词精粹、成语典故或俗语,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静止的相对性与运动的绝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矛盾的普遍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矛盾的特殊性;“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观;“知人知面不知心”——现象与本质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另外,引用生活中耳熟的广告语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如用“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来证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则显示了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用“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来引起学生对什么“人才”的讨论从而解读从业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德育课教学必须结合生活实际,教师及时引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更新课本内容,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产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一堂好的德育课是离不开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贴近生活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才使教学效果有了改观,才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德育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德育课德育中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