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在我校,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推进。教改后,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師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在此之前是“教师的课堂”,现在是“自主的课堂”。一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展示了,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更阳光、更懂事了。此阶段的教改,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在此,我就课堂上小组展示活动方面,具体谈谈我是怎样实施的。
一、依托导学案,精心设计高效课堂教学环节,精选课堂展示内容
我每次都把第二天学习内容的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让每位同学用双色笔紧扣学习目标,阅读相关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课外或自习课完成。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留作第二天课前小组交流讨论的内容。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先让学生进行对学,通过对学,每个学生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困惑的习题进行对子讨论,对学后,再在小组内进行组学,把对学中不懂的在组学中讨论,难点在组学时化解,扫清展示路上的一切障碍,然后将导学案上的习题逐题讲解,这时老师才能分配任务。
1.展示内容的确定
展示内容要依据学情调查,这就是教师教学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为的是要备课时估计哪些内容进行了怎样的处理,学生就能“无师自通”,再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即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
2.展示任务的分配
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尽量采取小组自愿的原则,哪个组喜欢讲哪道题就去认领,他们自己选择的题目就会很自信,达到课堂中组组有事做,人人想展示的一种氛围。而且展示内容的分配要考虑难度,应该是不同基础的学生展示适合他作法难度问题,特别是通过将一些简单问题分配到后进学生进行展示的作法,可以增加他们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开始时,我发现上黑板展示的基本上都是小组内的组长、科代表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组内的“潜能生”无形中又被搁置到了展示的边缘,他们在同学展示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面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对于容易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难度大的学优生回答;对于中等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对加高分,学优生答对加分少,一般是“你是几号就加几分”,这样大大调动了“潜能生”回答问题展示的热情。
二、利用黑板、展台等手段,分组展示讲析,点评质疑
此环节要限时高效,争问抢答,声音洪亮,记录规范。如果学生讲得不对,其他人就会立即站出来质疑、纠正,当学生不能将问题讲清楚时,老师才会出场给予“救援”。当然,对于同学的质疑和纠正,也会有适当的加分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经常有“一题多解”的现象出现,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有同学对某一题的展示讲解有不同意见时,我们要多鼓励,给予加分奖励,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节课时,导学案上有这样一道题:平面内有一点P,P到X轴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到y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且P在x轴上方y轴右侧,那么表示P点的坐标为( ),有以下四个答案: A.(4,-3) B.(-3,4) C.(4 ,3) D.(-3,-4)。大多数同学都是从问题入手,画图、描点,找到正确答案C。而在实际教学时,展示同学刚讲完,马上就有一位同学高高举起了手,说出了不同的见解:根据“P在x轴上方y轴右侧”这句话可知道该点在第一象限,符号为正正,而符合条件的只有C,应该选C,此语一出,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掌声。
三、师生总结、评价、检测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学生讲解完毕后,我不仅会对学生的知识讲解做出评价,而且我会对学生在整个课堂上的表现做出综合性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我会侧重对小组群体合作、展示能力等进行评价。每个小组员在展示得到评价后,会由小组长及时记录适当的加分,然后整理在小组的“成长记录袋”中,最后再参加班级的周评、月评等。开展“最佳小组、最佳组员”评比活动,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的局面。“当堂小测”则是利用剩余几分钟时间,对本节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一下测试,检查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很讲究方法的学科,要让学生乐于去学习,我们就只有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方法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之道,任重道远。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放飞精彩。
(作者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
?誗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