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才 陈舒静
一、案例背景
当前,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转变。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其中有一条指导思想是“优方法”。“优方法”首要阵地是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要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千方百计地为全体学生提供观察、操作、试验以及自主探索、互相合作等有效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案例描述
学案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笔者在实践中大致采用了两种具体的操作。
讲述式教学模式适用于教学难度较大的,或较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下,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自学中的疑点进行精讲点拨。
流程图如下:
■
比如,必修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的内容不仅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如果完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难度大,结果往往会使学生陷入“学习时都懂,学完了都不懂”的困惑之中。只有通过学案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带着问题,带着探求的欲望,听教师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述,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悟,而教师的讲述只在画龙点睛之处,运用好教材中的问题串,以利于将问题步步深入,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例如,转录过程以“为什么RNA适于做DNA的信使呢?”和“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等问句串联起来;翻译过程以“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么样的?”和“游离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合成蛋白质的‘生产线上的呢?”等问题引导,营造出探求、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应答,参与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现学习的成功,使其对学习的信心得到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加强,对学习知识的印象也得到了加深。
三、“学案式”教学的反思
教学实践表明,学案式教学有效克服了旧模式中学习的机械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培養了科学思维能力。但在运用“学案式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问题的有效性
学案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提问题,立足于通过问题表达自我。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就要求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应根据学生的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问题的多而杂、参与人数的广泛而脱离实际,则容易演变成走过场,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在学案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应只注重问题的数量,更应注重问题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去。
2.合理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
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时间的有限性使得教师必须考虑如何组织高效的学习活动。在学案式课堂教学中,要让各小组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的同时,也要明确各过程是有时间限制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过程之中,而且也可以让那部分表达能力强、思维较开阔的学生得到更好的训练,还为表达能力差、思维迟缓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和学习的机会。参与探究和讨论的时间如果没有明确限制,容易形成一部分学生的一言堂,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失去参与机会。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物学案式教学,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的新模式,将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充分体现教与学的统一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朱慕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2]朱东跃.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案例研究学习模式初探.中学生物教学,2007(4).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中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