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入手,有效指导角色游戏

2014-04-29 22:28黄福琴
新课程学习·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化名警犬游戏

黄福琴

一直以来,角色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如何对“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角色游戏进行指导让许多老师觉得困惑,其实观察是我们最容易也是最直接采取的指导方法,因为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通过观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宜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游戏,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帮助,从而推进游戏的开展。然而真正在角色游戲中,教师的观察带有成人的模式,通常以旁观为主,局限于游戏中常规性的要求,如幼儿有没有在玩、有没有乱扔玩具、扮演的角色像不像……忽视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案例】宝宝的药

当当(化名)手上拿着药在医院门口排队,老师过来了,发现医院的人虽然很多,但能有序地排队,高兴地说:“今天医院的小朋友真棒,把队伍排得很好。”突然发现,当当的手上拿着药却在队伍里,就说:“当当,你已经拿了药了,还不赶快回家给宝宝喂药。”当当听了,只好拿着药回到了娃娃家。看到当当回来了,凯凯(化名)问:“你问医生药怎么吃了吗?”当当没有说话,摇摇头,把药放在了一边。原来,凯凯先带宝宝去医院看病,取了药回到家才想起,医生没有告诉他药该怎么吃,就请当当拿着去医院问问医生。结果,当当被老师请回了家,提醒该给宝宝吃药了。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老师的观察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只看到了表象,“拿了药却还在医院排队。”因此,这里教师的介入也干扰了幼儿游戏的开展。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把游戏真正还给孩子呢?就让我们先从观察做起。

【观察】转变教师的角色

《纲要》指出:“教师是指导者,又是游戏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师是一个观察者。”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游戏开始后,老师都显得特别忙碌,提醒没有进入游戏的孩子要抓紧时间玩了,提醒“超市”的工作人员要把商品摆放整齐,提醒工作人员与顾客交往要有礼貌等等,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孩子会尽快参与游戏,“超市”的工作人员也会认真负责、热情接待,那么这些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游戏吗?显然不是,那么作为老师且放慢忙碌的脚步,停下来,用心观察,或许你会发现孩子需要的不是提醒,而是认同。

【案例】我是警犬

培榕(化名)(5岁半)是个“警察迷”,每次游戏都喜欢当警察,穿着警服、戴着警帽,很神气。可有次游戏,培榕跑来说:“我要当警犬。”老师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开始了警犬三步曲,第一步:从百宝库里找来衣服和黄色即时贴,制作警犬的“警服”。(为什么要用黄色即时贴呢?培榕说警犬的衣服上有反光带。)第二步:在警察局里拼插脖圈。第三步:装备备齐,警犬跟着警察出发执行任务了。

在成人的眼里培榕扮演的是动物的角色,学动物在地上爬,不卫生。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培榕行使的是“神圣”的警犬职责。这样的游戏孩子很自主,也很满足,但这需要老师的认同,认同孩子的兴趣,认同孩子的游戏需要。因为只有认同,老师才能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从幼儿的角度看世界。

【观察】推进游戏的开展

每次的游戏结束后,我们会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交流,幼儿说起游戏体验也是兴致勃勃,如“我今天当妈妈,我带宝宝去超市……”“我今天玩警察,我到马路上指挥交通”等等。那么教师在倾听的同时,能否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探讨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指导中,注重观察,抓住热点,推进游戏的开展。

【案例】飞机场

(礼铖5岁半、宓霏5岁)

宓霏(化名)是娃娃家的妈妈,她抱着宝宝去坐飞机,要带宝宝去旅游。刚找到位置坐下,飞行员礼铖(化名)就和她吵起来了。

礼铖:“你起来,你不能坐这里。”

宓霏:“我买了票的。”

礼铖:“这不是你的位置,这是我的位置。”

看着礼铖一脸严肃的样子,宓霏有点委屈了,小声说:“是谙旎(化名)让我坐这的,她是空姐。”

礼铖:“那你坐后面,我是飞行员,我要坐在这开飞机的。”

宓霏抱着宝宝坐到了后面。

看到这一段,老师没有急于上前劝架,而是心中暗喜,因为游戏的冲突意味着游戏的推进。因此,在游戏分享时:

礼铖:“我今天是飞行员,可是宓霏一上飞机就坐在了飞行员的位置上。”

宓霏边摇头边说:“没有没有,我不知道。”

师:“为什么乘客会坐在飞行员的椅子上。”

可玥(化名):“乘客可以按飞机票上的座位号找位置坐,这样就不会坐错了。”

师:“那今天的飞机票上有座位号吗?”小朋友摇摇头.

“需要吗?”大家点点头。

师:“飞行员应该坐在哪里开飞机。”

伟涵(化名):“我上次坐飞机的时候,爸爸告诉我飞机头有个小房间是驾驶室。”

礼铖:“我也要在飞机上布置个驾驶室,这样就不会有人坐错了。”

在与孩子们的讨论中,老师帮助幼儿梳理了“飞机场”的相关经验,也拓展了“坐飞机”的新经验,这些都源于老师把握住了宓霏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我相信,如果老师没有建立良好的观察基础,就无法把握教育契机,幼儿也不会感受到老师与他们同在,推进游戏的开展就更无从说起了。

【观察】记录幼儿的成长

游戏可以发展孩子这句话大家都认同,但如何通过游戏看孩子的发展却让我们很疑惑,确实游戏的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如何通过游戏活动的窗口,发现幼儿的内心渴望,真正走近幼儿,我想观察记录很重要。有句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游戏观察并及时记录的习惯很重要。每一次的游戏活动,我会做两个观察记录,一是《角色游戏观察记录表》,这个是针对幼儿游戏活动中进行的片段记录和分析,记录的内容有“游戏背景、幼儿行为、教师行为及分析”,记录的形式是以描述体系为主的。二是《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表》,这个主要进行的是个案追踪记录,每个阶段观察一个幼儿,从游戏区域选择、扮演角色、游戏情节、同伴交往等方面进行记录,记录的形式主要以记号体系为主。

有一次游戏,我发现刘靖依(化名)小朋友在游戏开始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进入游戏,问她怎么不去玩,她说找不到地方玩。于是,第二次游戏时,我就会追踪刘靖依,观察她是不是还像上次那样没有进入游戏,并运用《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表》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相关原因,如精神状态、游戏材料提供等。追踪观察几次以后,发现她参与游戏与好朋友徐晨琳(化名)有很大关系,如果今天晨琳请假没有入园,那么她的游戏积极性就较低,需要巡回几次才进入游戏。反之,游戏一开始就会与好朋友晨琳手拉着手进入游戏了,游戏的积极性也较高。这种情况与中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发展有关系,因此,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会主动地与靖依交流,帮助她参与游戏,鼓励她与更多的同伴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发展她的社会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观察记录表》的運用,让我记录了许多精彩的游戏片段,如“珍珠奶茶店”的诞生、“建筑工人的忙碌”“果汁吧的指示牌”等等。特别是那些在班级比较内向、安静的孩子,平常的集中教育活动老师不太能发现他们的个性发展,但是通过游戏中的观察记录,你会发现在游戏中他们也充满自信、积极主动,不断地在游戏中成长。比如我们班的邓俊贤(化名),平常在班级不善交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可在游戏中,我发现他的角色意识特别强,当娃娃家的“爸爸”会带着一家人逛超市、吃大餐;当交通警察,能坚持站在红绿灯旁一丝不苟地指挥交通;当邮政局的工作人员,能认真履行职责,挨家挨户地送信,透过游戏才发现俊贤的个性强,语言表达能力强,想象力丰富,他与同伴的交往也在不断进步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而且善于把观察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就让我们从观察入手,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支持幼儿的发展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走近幼儿.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2.

[2]林菁.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指导与实施.1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05.

[3]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05.

[4]王月霞.浅谈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的运用.教育导刊:下半月,2006(10).

(作者单位 福建厦门仙阁幼儿园)

?誗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化名警犬游戏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用心浇灌,静等花开
很远很远的“六一”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神秘的“茅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