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寻根”主题阐释

2014-04-29 22:10:41崔瑞英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回归主题

摘 要:《所罗门之歌》是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诺贝尔获奖作品,小说讲述一位黑人青年的成长历程,进而追踪他寻求身份感和家族历史充满神秘色彩的旅程。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奶娃的南方之旅中文化寻根,及其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旅程和成长历程,歌谣和主题的关联,从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理论,解析黑人文化回归主题极其深刻涵义。

关键词:主题;文化;成长;回归;意义

作者简介:崔瑞英,女,1982年生,陕西省榆林市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2-0-02

1.引言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文坛关注黑人文化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汲取了丰富多样的民间习俗,神话,宗教节日元素,并被称为其忠实的继承者和倡导者。因为,她也被誉为致力于黑人本土文化生存的美国作家。

小说主人公奶娃,一个渴望飞翔的四岁的男孩,他意识到只有鸟和飞机会飞,他对一切失去了兴趣。派拉特婉转和绵长的歌声回响并贯穿整部故事中。飞翔的场景寓意丰富。史密斯先生的自杀表现了对种族主义暴力的公然否定。他在空中飞翔体现了他对先辈们的接纳和黑人文化的回归。

1.1.黑人命运的历史原因初探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非洲奴隶被贩卖并运往新大陆,因此,当他们踏上美国国土的那一刻起,他们无法逃避被剥削和逃跑的命运。他们最初的记忆被书写成了一部艰辛的血泪史。(鲁亚斯 114)

文化,就其本质,相互之间本无优劣之分。当两种文化在同一个社会下共存并撞击,“强势的文化”势必会在地理,政治,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这种文化冲突下,作为本土文化的捍卫者,莫里森担负起寻求适合本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道路。

1.2 从小说主人公性格特点解读其主题

小说追溯了故事主要人物奶娃去南方的历程以及内心的转变过程。他的出生充满神秘色彩。而他对飞翔既渴望有失落,这种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迷失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处在白人世界边缘的人和对白人文化和种族压迫的逃避。

奶娃个性是关注自我,漠视周围一切的。他既未爱过别人,也没有给任何人提供过帮助,他对周围一切抱着漠视的态度。他的绰号“奶娃”生动地体现了他的心里倾向。这些个性特征相互融合,注定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小说追溯了黑人青年奶娃的成长历程。与此同时,他的人生与“所罗门之歌”密切关联。因此,飞翔预示着他的心灵成长和成熟过程。

为了寻找黄金,他开始了去南方的旅程。后来,这一寻找历程后来演变为追寻家族起源的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他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并逐步走向成熟。

1.3. 奶娃追寻黑人文化迷失的记忆

奶娃在北方的生活寓意黑人文化的渊源,之前他对外界世界一无所知。他来自一个缺乏爱的家庭,这将导致他心智和精神的挫败感。他不满于限制和受束缚的生活。受白人文化的影响,它在北方抑郁的生活体现了他心里和文化层面的错位。

1.4 文化寻根之旅之后奶娃的自我觉醒

在去南方的旅程中,他发现了关于家族飞翔的神话。 首先,奶娃认识到表达爱的方式。因此,他学会了放心“自尊”并开始关注社会中的其他人群。在这一旅程中,他帮一名年迈的老人扛笨重的箱子从而引起了他人的误解。他开始关注受忽视的人群。同时,他开始认识到爱是相互的而不是自我占有,因为在传统的非洲文化中爱意味着付出和分享。

其次,他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奶娃揭开了“所罗门之歌”和秘密,并发现家族的历史并非源自个体行为,而是集体的支持。与白人截然不同之处在于,白人作为个体想尽一切办法脱离集体去寻找自由,而黑人注定回归集体寻求救赎,因为,只有集体中能确保内在的统一性。

再次,奶娃学会了尊重过去。在小说中,南方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非洲的过去。从地理意义上讲,从北方到南方的旅程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关联。过去的重要性在于人“不安的自我”归与平和安宁的状态。只有他将自己置身于遥远的过去才能达到身份的认同感。在第二次去南方的旅程中,派拉特因他人种族仇恨的原因而遭到误杀。在她弥留之际,她的话启发了奶娃。后来,奶娃为他唱了一首挽歌。这是爱的一种自我表达。派拉特的死促成了奶娃成长的最终仪式以及他对非洲传统的接纳。

此后,奶娃渴望飞翔无疑显现了出来,自由和内省释放的“自我”得到建构和升华。如果史密斯先生对于种族主义的自杀式逃避显示了对社会的决然否定,那么奶娃的飞翔联系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飞翔既是所罗门仪式,也是黑人文化回归的生动体现。

1.5. 所罗门之歌的寓意以及它与主题之间的关联。

在小說中,“所罗门之歌”是派拉特最喜爱的歌,它追溯了所罗门之歌整个故事。所罗门最初意指奶娃的祖父,他被黑人贩卖为奴隶。据说他离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逃离了奴隶制压迫,独自飞回欧洲。在小说中,这首歌起着重构筑故事情节的作用并体现了多重意义。一方面,它与主人公的成长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它体现了主人公内心成长的价值观。此外,它也是黑人历史和传统的载体。

小说第一场景体现了奶娃和飞行之间的关系。在奶娃出生的前夕,史密斯在医院的顶楼自杀。他的母亲遭受着分娩之痛。在这期间,奶娃的姨妈出现了。她用悠扬低沉的声音唱着歌并预示着孩子第二天的降临。

那首歌第二次出现是在派拉特的家中。不顾父亲的反对,奶娃来到了姨妈家,在那里,她在摘黑草莓的时候唱起了所罗门之歌。这首歌体现了对生活的不同价值观。在姨妈的家庭中,奶娃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她所表现的责任和关爱,激发了男孩心灵的成长。当歌声再次响起时,它无疑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和黑人文化的回归。

奶娃到弗吉尼亚的偏远荒芜的小村庄,在那里他听到了孩子们在嬉戏玩耍时所唱的“所罗门之歌”。也是在这一旅程中,他的内心产生了变化并逐步走向成熟。

1.6 从种族,时代,环境视角对主题深入阐释

首先,小说主题与种族问题密切关联。“种族指种族身份,源自自然遗传。它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种族独有的特征而且不随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这种种族身份是一个种族原始的象征,是一个种族生命力和原始动力。不变的种族表现发展,变更的语言,宗教,文学和哲学。”(朱立元 217)

其次,环境因素一方面指地理,气候和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指文化观念,社会意识和其他社会环境。同样,一个种族的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的。

再次,时间是一副全景图,它广泛意义上包括了文化,社会组织,政治和经济因素。这些要素对时间和习俗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形成了一种“心理气候”。

在种族,环境和时间要素中,种族是内在因素,环境是外在压力,而时间则是在之后发展过程中的成长力量。这三种文化影响和限制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心理范畴文化的發展。

2. 总结

从以上黑人命运的历史原因,并追溯黑人文化遗失的记忆,以及主人公在去南方探索之旅过程中的自我觉醒得出,这些因素在多层面多角度对黑人种族产生巨大影响。当黑人与白人的世界接触时,他会产生某种敏感的反映。当他作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他将以“他者”作为行为的目标,因为只有这“他者”才能赋予他价值,从而寻求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朱刚 499)因此在此基础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所罗门之歌是文化传承的媒介,它也确立了莫里森作为黑人文化捍卫者的牢固地位。从这一意义上将,它是黑人文化的一部伟大宣言。

参考文献:

[1]嵇敏:“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外国文学研究》4 (2000):50-63。

[2]托尼·莫里森:《所罗门之歌》 [M]. 舒逊译, 北京: 中国文学出版社, 1977 年。

[3]查尔斯·鲁亚斯:《美国作家访谈录》[C]. 李文俊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

[4]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猜你喜欢
所罗门之歌回归主题
《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的成长历程新论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所罗门之歌》中黑人文化的走向
戏剧之家(2016年14期)2016-08-02 13:23:10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1:31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13:04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所罗门之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