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国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书本为信息载体的信息获得方式逐渐被网络、微信所取代,人们的書本阅读量越来越少。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阅读量很小,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低下,这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兴趣;表率;氛围
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读”本意是指阅读,就是通过阅读书面语言文字理解其内容、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过程。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得如何关键在于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重视阅读教学,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阅读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可供利用和借鉴的丰富的感知材料,以及独特的艺术审美。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读书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有些学生感到阅读是枯燥无味的,而有些学生则觉得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阅读兴趣受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则是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培养兴趣,丰富知识。知识越多,兴趣就越强烈、越浓厚。另一种是外在因素,那就是书籍本身的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去阅读,去了解书中的故事。若能将二者合一,并将其灵活运用,效果将会特别明显。兴趣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强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发挥好老师的表率作用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示范和言传身教作用很重要。早读课,老师不要总要求学生来读,自己当监工,而应该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阅读。遇到好的文章可以朗读给学生,和学生多交流一些对阅读的看法以及自己阅读的收获。在讲解阅读理解题时,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朗读文本,并和学生共同探讨材料的精髓及主题思想。作为教师,必须“言传身教”,做到身体力行,身先垂范,让学生学习,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
教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读书氛围和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到图书角,同班共享,同学们之间相互换阅,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个人读物匮乏的问题,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可以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警句,在黑板上开辟读书专栏,由学生推荐书籍让学生阅读。这样让学生在充满书香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注重发挥诵读的作用
作为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诵读是最好的手段。这个方法看上去有些老旧,甚至感觉有些笨拙,但实际运用起来效果却很好。诵读时,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要同时联动,通过有声有色的诵读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文章的内涵。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不可能组织好语言,更不可能写出好的有思想内涵的文章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口不能言,笔不能写”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阅读的积累,而语言的表达正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的。我们在讲解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重视诵读的作用,对那些优美的文章,要变换多种方式去让学生参与诵读,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几句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述一下,然后再去做阅读的题目。学生认为,这样做题不仅效率高,而且准确率也提高了许多。当然,老师还应该在平时指导学生诵读时扫清阅读障碍,学会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生字,理解词意,这样才有利于诵读,有利于阅读理解文意。
四、老师要多鼓励学生
由于社会原因,孩子们几乎很少有和他人交流的机会,沉默寡言也就成了习惯。这样必然也影响着他们与人交往,尤其是通过交往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少,他们更是羞于言谈。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周家庄学校)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