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研究

2014-04-29 19:41:31姚敦泽
学理论·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

姚敦泽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化是一种力量,能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对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两位经典作家研究文化动力的基础是唯物史观,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科学技术、教育、精神理念、先进的意识形态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动力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启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建设,要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促进经济繁荣、政治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42-04

当今世界,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动力作用。“知识经济”、“政治文化”、“文化软实力”等观点的提出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化,表明文化的作用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遗憾的是,学术界中很少有人去全面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期刊库里至今只有河南省委党校的孟宪平教授发表的两篇论文。实际上,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动力的内涵及研究维度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献中,两位经典作家多处对文化动力做了精要阐述,使文化动力的理论趋于系统完善。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的内涵,首先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内涵。两位经典作家对文化的应用和今天学术界的应用大体相同,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经过劳动实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内涵与文明相接近。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到的“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以及在《资本论》中经常使用的“文化初期”等就属于广义上的使用。狭义上的文化则主要指人类在并列于经济和政治的精神领域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具体就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到的“法律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这些东西及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活动。总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论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与劳动实践密切相关,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也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动力的阐述,大多是从狭义文化的角度着手的,这可以从他们的著作文献中充分体现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多处论述了科学技术、教育、道德、宗教、理想、信仰、文艺、法律、哲学等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他们充分肯定了这些因素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实际上这就是文化的动力作用。恩格斯晚年创立的历史发展合力论和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理论,对文化动力更是做了重要补充,从而使他们的文化动力理论更加丰富完善。在1890年9月写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因素、阶级斗争、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这些因素实际上都可以归为经济、政治、文化三种因素,因此,文化对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是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按照恩格斯的阐述,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起决定作用。关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其突出性表现就是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这里边也包含着文化动力的思想。在1890年10月写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包括他们的错误在内,就要影响全部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发展。”[1]598这句话明确地表述了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而意识形态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因此恩格斯在这里提的同样是文化对经济基础、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动力作用的意思。

通过上面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动力的内涵可以这样表述:文化是一种力量,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能够对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文化的动力作用。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献中可以看到,两位经典作家阐述文化动力,包括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出发进行阐述,都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在阐述的过程中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而在坚持这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又强调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相互影响,阐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动力的具体阐述

在阐述文化动力的过程中,两位经典作家多处论述了各种特定的文化形态的动力作用,例如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教育的动力作用,理想、信仰、意志、动机的动力作用,先进的意识形态的动力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作用等等,这些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思想的核心内容。

1.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大发展和政治大动荡的时代,他们目睹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这影响在他们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蒸汽机的发明使用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两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指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就包括科学的力量。在论及资本的时候,马克思也指出“资本是以生产力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2]178。这些论述其实已表达了科学是一种生产力的意思。对于科学的发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生产技术的需要会刺激科学的发明和发展,而科学的发展又能促进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于是科学和技术就成为一对互相促进的因素联系起来了。对此,恩格斯这样说道,“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668

科学技术的使用,对生产力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对生活在过去的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要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总和还要大得多。他们如此反问,“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3]36而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越发显出惊人的力量,简直就是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历史不断前进。科学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引领着生产力的前进步伐,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大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大变革,甚至连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方式都受到极大影响。科学技术的影响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恩格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4]602在《马克思墓前悼词草稿》中,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5]372,这可算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的最佳概括。

2.教育的动力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阐述教育的动力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教育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二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三是教育对无产阶级运动作用。关于教育,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是人与外部世界发生关系的中介,人在一定环境中通过受教育得到发展,而人在发展中又可以能动地改造环境改造世界,这是从哲学层面谈的。在对教育的相关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一定社会的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生产实践的活生生的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总是包含着阶级性的,因此教育总带有一定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了教育的动力作用,认为教育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4]44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会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6]339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通过教育能使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也能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从而促进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在上面的这段话中,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广大劳动者才能在智、体、劳等多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到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之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就是把人训练成机器,这种教育直接的结果只能是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格的极度扭曲,因此资产阶级的教育是极不合理的。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阐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克服资本主义的劳动造成的人的异化状态,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释放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阐述教育对阶级斗争的作用时,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同工人大众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强调教育对工人阶级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的未来就是人类的未来,而这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7]217。而在批判资产阶级否定教育的阶级性这一反动论调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的教育也是由资产阶级的现实情况决定的,共产党人做的只是使之摆脱统治阶级即资产阶级的影响而已。这些阐述充分说明了教育对无产阶级提高阶级意识和推动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3.精神理念的动力作用

这里的精神理念主要包括动机、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在内的精神因素。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指出人在认识外部世界时,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8]285。接着恩格斯就指出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这种力量如何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另外,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时也谈到了意志因素,并把它看成一种力量。恩格斯指出历史就是许多单个的意志形成无数交错的力量形成合力的结果,每个意志对社会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自己的影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书信中,很多地方都涉及理想、信念、信仰等概念,但他们对这些概念多半都持批判和否定态度,因为这些概念大多都是和宗教神学、空想主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些都是不大科学的甚至是虚幻的东西。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正确的理论和信仰是不断壮大工人阶级队伍,促进无产阶级运动的持续发展的精神保障,而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是推动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文献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很少使用“共产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这两个术语,但是他们却未忽视过“共产主义信念”所产生的力量,他们非常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政党和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和教育。恩格斯曾说,“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的是:使欧洲无产阶级,首先是德国无产阶级相信我们的信念是正确的。”[8]23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广大无产阶级理解进而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无产阶级运动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宗教信仰说成一种妖术,并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把信仰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也批判了那种唯心主义理解式的对“美好世界”的信仰,指出追求这种信仰是没有意义的。在恩格斯看来,宗教信仰以及那些唯心主义理解式的信仰都是对无产阶级运动有害的,只有对工人政党和群众加强科学社会主义的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使无产阶级政党不断成长壮大,推动无产阶级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4.先进意识形态的动力作用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意识形态指的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上层建筑,实际上就是狭义文化范畴的这些东西,具体包括哲学、道德、宗教、文学、艺术、法律思想等。对于意识形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也做了诸多阐述,而在论述意识形态的动力作用时在前面加一个先进,是有特定内涵的。先进是对比落后来讲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就是同一意识形态在不同的时代也可能体现出先进与落后的特点来。先进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更能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以及人的发展,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精神和人类发展愿望的意识形态。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例,对比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来说它属于先进的意识形态,而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无产阶级这个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意识形态,这时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属于落后的了。

在恩格斯晚年的几封书信中,恩格斯谈到了意识形态的能动性作用。在1890年10月写给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并且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基础”[1]598是不言而喻的。在同一封信中,恩格斯還谈到意识形态包括它们的错误在内也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地方表述了:哲学在很多时候成了一种武器,宗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此外文艺作品也可以产生积极力量。恩格斯就曾指出画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在宣传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一百本小册子大得多,马克思也认为西里西亚流行的革命歌曲《血腥的屠杀》是一个勇敢的战斗的呼声,鼓舞了很多人。以上这些阐述明确地表达了意识形态能对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意思。实际上,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无论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或意识形态都是一种力量,经济和政治是一种现实的力量,而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先进的意识形态如何推动人的发展呢?主要靠的是教育,用先进的意识形态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树立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不断推动人的发展。

5.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作用

传统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和保留下来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具体包括一些传统的思想理论、传统的艺术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等。1890年9月,恩格斯在写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1]592这段话中的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在这里就可以当作传统文化来理解。根据恩格斯在这里的阐述,传统文化对创造历史也起着的一定的作用,虽然是经济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它对历史的发展毕竟产生了属于它的影响,它以它自己的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实际上,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极大,一个国家或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所散发出来的力量,那影响绝对是不可小觑的。传统文化可以穿越时空传递延续,而且时刻浸透于现实之中,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习惯。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传统文化的动力作用时,一般是针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讲的。传统文化也有优秀的和糟粕的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对历史的发展起动力作用,而糟粕的传统文化不仅不能提供动力作用,还会阻碍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传统文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很多地方做了相关阐述,分别论述了它们的动力作用和阻碍作用。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优秀的东西,能够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经常提到的希腊艺术和罗马私法等等,都对后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外譬如辩证法,辩证法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这传统的东西却是一个认识事物规律的好东西,经过一代代的传承发展,最终在马克思手里变成一个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绝好工具和锐利武器——唯物辩证法,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强有力的方法论基础。这里只是举出一些例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思想以及制度等,这些无不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保守落后的一些东西。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谈道:“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8]312在这里恩格斯指出传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不过却是保守的力量,它对社会的发展只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52。这里的传统的观念指的是私有制观念,对比当时已出现的共产主义的公有制观念来说也是一种落后的观念,这观念对社会的发展起的还是阻碍作用,最终是要被取代的。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启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文化建设,要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促进经济、政治以及人的不断发展,从而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會主义现代化中国。

1.必须注重文化建设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中,可以看出文化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强大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文化、先进意识形态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阐述,启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二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三要注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今时代,科技乃第一生产力,科技越先进的国家发展越快,在竞争中越处于有利位置,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发展我国科技,争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于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这项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就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到经济政治建设的成败。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努力建设正确反映广大人民利益、符合中国经济政治事实、适应中国的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同时对那些与中国经济基础及发展现状不相适应或不完全适应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斗争,以保国家社会的安定和谐和永续发展。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使之适应时代的变迁,适应中国当前的发展。

2.实现文化力向经济力、政治力的转换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的观点,文化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是由经济决定的,但文化能对经济、政治产生反作用,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和谐文化,大力借助科技和教育,要让科技引领经济发展,要通过教育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建设者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从而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具有和谐作用、引领作用、认同作用、凝聚作用、形象作用、创新作用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过程中应当把这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文化力向经济力、政治力的转变。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动力作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3.注重以文化促进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动力思想也阐述了文化对人的解放和发展所起的动力作用。“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6]120从恩格斯这句话,可以看出文化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意义之重大。人的解放包括劳动的解放、宗教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和思想的解放等多方面。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文化的发展对人的各种解放起了重大作用,它促使人类从各种束缚中逐渐解脱出来。另外,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化作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也得到了发挥和发展,因此创造的文化过程也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实现和发展的过程。其次,通过教育更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强调教育是造就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最终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军队的学说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间平等互信思想探究
理论导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1:31
人与科技的辩证关系
现代交际(2016年18期)2016-11-10 14:58: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现代交际(2016年4期)2016-04-08 15:10:54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教学与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2
略论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体系的基本结构
西部学刊(2015年1期)2015-02-03 16:44:55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