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

2014-04-29 18:35向明生普雁翔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动力机制中小企业转型

向明生 普雁翔

摘要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当前国家经济工作重点内容。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经济转型,首先是农村经济转型,而农村中小企业是构成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对扩大内需、新农村建设、农业现化及农村工化具有重要意义。市场拉力、政府推力及企业自身驱动力是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主要动力。农村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发展转型路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转型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小企业;动力机制;转型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845-03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ath Selection in Rural

XIANG Mingsheng et al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xpanding of domestic demand are the key work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achiev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first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ru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ural economy, rural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ransi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Market forc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thrust driving force are the main motive forces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nterprises. Rur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choose the “extension” and “content type” two kinds of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path to enhance it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areas; SMEs; Dynamic mechanism; Transition

由于企業产品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易变性,企业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科学技术的更替性,使企业发展变革、转型成为了永恒的主题。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同时也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增加国家税收的重要源泉,是促进和活跃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内需是当国家经济工作的重点,而解决“三农”问题则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因为只有广大农民群体实现增收,才能有效刺激内需。发展农村中小企业是促进农村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振兴农村经济的战略举措。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及法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受惠于大量低廉劳动力、较低的土地、生产资源成本及环境污染成本。因此,即便是采用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也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但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不确性和风险性的不断加剧,国内劳动力、土地、生产资源、资料价格不断攀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的主导方向,因此研究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1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1.1 是实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途径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村产业向更高级方向演进,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一直以来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农村中小企业是构成农村产业的基本单元,两者是互为强化的关系,只有构成产业内核的企业有竞力,产业才会有竞争力。按这样的逻辑关系推导,农村中小企业展转型,才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因此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先行。

1.2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农村经济一项战略举措,是国家“十二五”计划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发展和振兴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实现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农村发展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农村经济结构主体的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源泉,因此通过农村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壮大农村中小企业,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经济保障。

1.3 有助于实现农村工业化及农业现代化

农村工业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经济学家张培刚认为,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向高级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1]。同理,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并且是伴随着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组织管理能力及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农村工业化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是一脉相承的,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农村实现工业化的基础。充分利用本地比较优势,按照区域分工原则,把农产品加工工业作为促进西部农业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组织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及知识武装农业生产,提升农业产业的生产力、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农村中小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因此,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必然会促进和加速农业现代化。

1.4 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农”问题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农民实现收入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把农产品交给加工型的企业获取收入;二是直接加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或管理获取收入。农民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而农村中小企业是连结市场和农民的“纽带”,终端市场产品所实现的价值通过产品价值链传导至前端——农民群体。市场终端的产品实现价值越高,位于前端农民或是参与企业经营农民的收入就随之提高,反之亦然。因此通过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提升农村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动力机制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动力机制是指促使农村中小企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转型主要受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力量的驱使,从不同的着力点对中小企业转型产生作用力,而且各种力量之间存在互为转化和强化的关系。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主要受到4种动力的作用,外部力量主要是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拉力和地方政府的推力,企业内部力量主要是企业家精神内驱力和企业创新力。

2.1 市场拉力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作用机理

企业产品的消费者是企业生存和发的前提,企业产品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才会愿意购买企业产品,企业才能实现收益,投入组织再生产。在整个产品价值链上,消费者是终端,一旦终端受阻,企业生产链就难以维系。商业模式的本质在于如何更好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只有从顾客的角度设计产品和服务,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创新和转型[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的易变性、多样性、特异性趋势日益凸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农村小企业发展转型。因此市场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具有拉动作用。农村中小企业也只有以市场消费需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调整产品结构,变革经营模式,提升组织和管理效率,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2.2 政府推力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作用机理

“市场失灵”的现象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由于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以及受到我国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城市相比,在资源配置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加大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干预力度,用工业反哺农业,已作为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指导方针,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规划、产业政策及财政、税收、利率等调控手段引导和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另外通过“公共产品”供给,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制度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式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所以农村中小企业要实现发展转型,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企业家精神内驱力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作用机理

企业家精神是农村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的内核动力,是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企业家精神主要是指敢于昌险,勇于变革创新,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善于捕捉商机,追求自我成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及特质。研究企业成长的美国经济学家彭罗斯曾指出,“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精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中小企业能成长为大企业,而有的中小企业停滞不前或消亡。“长不大”的中小企业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往往能在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区域或行业的龙头企业。率先转型的中小企业往往是自身发展较佳的优质企业,推进优质企业率先转型升级,树立一批现实成功转型的示范企业,引领和激发其他中小企业转型发展[4]。

2.4 企业创新力对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作用机理

创新是企业适应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及市场变化和创造需求的有效途径。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融入和适应社会变化才會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它建立在员工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基础之上。企业通过培训,知识管理,学习型企业创建等形式,提升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曾认为,“21世纪,企业唯一恒久不变的核心竞争力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创新是实现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内在动力,通过创新变革经营模式、开发新产品、进行组织、生产流程再造,生产工艺改进,管理制度构建和优化,实现多样化、全方位的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模式。

3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

3.1 农村中小企业“外延式”发展转型路径

农村中小企业“外延式”的发展转型路径主要是借助外力,整合外部资源,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管理协同效应等外部经济效果,内化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形成农村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

3.1.1

农村中小企业从地理上的分散式发展向集群式发展转型。

“小而散”是农村中小企业区域分布的主要特点,由于农村中小企业独立分散经营,加之自身在资金、管理、市场、技术方面的先天弱势,其市场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发展是一个国和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因为集群能产生竞争优势。首先,它会提高内部企业及产业的生产力;其次,它增加创新能力,并因此导致生产力提升;再次,它刺激新企业的成型,进而反过来支持创新并扩大整个产业集群[5]。农村中小企业转向集群式发展,可以产生集群效率和协同效应。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在品牌创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交易费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产品市场等方面比企业独立发展拥有比较优势。同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有助于提高政府政策扶持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产品在市场贸易中的话语权,更好地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农村中小企业走向聚集,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主要路径选择,也是提升农村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3.1.2

农村中小企业从涉足区域多产业向优势产业发展转型。

农村产业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农村地区在产业布局时往往倾向于“贪大求全”,各种产业“百花齐放”。农村中小企业经营往往也是以短期利益为导向,只要有利可图,就贸然进入一个产业。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及农村中小企业运营导向,鲜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审视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机会,其结果往往是产业和企业均缺乏竞争力。当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缺乏区域比较优势时,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可能性也比较小。农村中小企业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发展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路径。江苏、浙江一带农村中小企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产业与企业互强化效应,尤其是中西部边远地区农村中小企业,更需要借助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农村中小企业。

3.1.3

农村中小企业从个体独立发展向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转型。

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独立发展的农村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资金、人才、资源等瓶颈因素制约,往往势单力薄,缺乏竞争力。借力发力,不失为一种提升竞争战略的举措。农村中小企业可以与域内龙头企业或是城市企业“结伴同行”,形成战略联盟,嵌入大企业产品价值链中,或是与大型企业形成供应链关系,协同发展。借助大企业的资本、研发及管理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及管理能力,使大企业的竞争优势植入中小企业,使得农村中小企业可以“借船出海”,参与市场竞争。

3.2 农村中小企业“内涵式”发展转型路径

农村中小企业“内涵式”发展转型,主要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组织管理效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村中小企业发展。

3.2.1

农村中小企业从经营产品理念向经营品牌理念转型。

市场往往是制约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决定农村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主要评价指标是该企业在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比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已经成为人们消费购买产品的主要决策依据。农村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地缘因素影响,往往品牌经营意识较弱。农村中小企业由于产品缺乏品牌,主要生产低端产品,因此只能获取较低收益,没有能力投入资金提升管理、进行技术创新或引进人才,最终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或最终被市场淘汰。农村中小企业只有树立品牌运营理念,才能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品价值链,使农村中小企业产品“走出去”,参与区域外市场、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竞争。

3.2.2

农村中小企业从依赖劳动力、生产性资源经营向依靠技术创新和智力资本经营转型。农村中小企业创业之初,往往是基于当地丰富低廉劳动力或区域内低成本的生产资源,或是偶遇某个发展机会。但随着我国经济持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资源约束性日益显现,区域内环保压力不断加剧。农村中小企业应从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转变,从环境污染型的生产方式向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转变。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之本,传统的外延难于支持企业的有效发展,唯有不断的创新,才是中小企业永葆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6]。通过技术创新,一方面,改革传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入国家倡导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当代知识经济环境下,智力资本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农村中小企业要从以往重视生产逐步转向重视人才培养,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或是引进专业化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战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农村中小企业竞争力。

3.2.3

农村中小企业从传统营销渠道拓展向传统与电商并举的双渠道模式拓展转型。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只有两个职能,一是营销,二是创新”。营销往往是农村中小企业的“短板”,而营销关键在于渠道建设,因为营销渠道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通过渠道拓展,使更多消费者有机会接触到企业产品,因此“渠道为王”已成为营销管理的至理名言。农村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渠道建设资金而制约了发展,电子商务无疑是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契机。依据IDG(国际数据集团)测算,在淘宝网上开店,其营销成本比传统网下店降低约55%,渠道成本降低约47%,降低约60%运输成本和30%运输时间。农村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电商渠道,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及进行品牌推广,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渠道模式,或是直接采用电子商务模式,使产品直达消费终端,提升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2.4

农村中小企业从经营的多元化战略向专业化战略方向发展转型。我国经济已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入了“买方”市场,从“短缺”经济步入了“过剩”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特性要求越来越高。“定位之父”阿尔·里斯认为,“聚焦战略是企业创建品牌,提升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由于市场发育成熟度比较低,企业进入任何一个产业都有可能获利,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曾经的农村中小企业仅依靠本地区域市场,就可以生存和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传统“贪大求全”的多元化经营战略,正在不斷削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农村中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价值链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切入,制定清晰合理地转型战略,并有效整合改善运营流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7],聚焦区域产业比较优势和企业优势,最终成为行业“专家”,最终成为市场中的“隐形冠军”。

参考文献

[1]

杜靖.基于动力机制视角的传统企业创新转型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13(6):37-41.

[2] 吴家羲.浙江中小企业转长型升级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8):1-8.

[3] 张培纲.发展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0-35.

[4] 胡小平,刘岸东.关于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5(4):49-53.

[5] 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95.

[6] 何光浑.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及启示[J].软科学,2012(6):119-121.

[7] 张波.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0):30-35.

猜你喜欢
动力机制中小企业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风险复杂动态交互演化机理与仿真分析
科技查新服务业变革优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镇发展现状与动力机制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