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浅析

2014-04-29 09:14胡金玉
大观 2014年5期
关键词: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

胡金玉

摘要:据可获得的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1]。中小企业群体创造了我国40%以上的利税、57%以上的销售收入、60%的工业总产值、75%以上的就业、87%的零售及商业网点。以上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但现实中,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比较严峻的外源融资障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据统计,我国每100家中小企业中只有大约14家能获得银行支持,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80家,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其成因,再通过深层次的剖析,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成因

(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

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拥有信息而另一方没有这些信息,或者是后者没有比前者更多的信息,从而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影响。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造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基本原因之一,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共识。奚君羊[2]较早提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樊纲[3]进一步认为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由于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不公开,生产制度不健全而造成了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使得商业银行缺乏了解中小企业的足够信息。为了获取中小企业的信息,需要花费一定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成本。当交易成本达到了银行贷款的底线时,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产生信贷配给。

(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问题

首先,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资料不全,数据不真,信息失实,虚账假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于中小企业。第三,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第四,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资金少、业务不稳定、经营业绩波动大、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都比较大。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被淘汰率高于大企业。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法人,安全性是银行选择贷款对象中的首要标准。为了防范风险,银行自然不会轻易贷款给中小企业,从而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三)商业银行方面存在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各类非国有经济的贷款余额普遍较低,说明了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歧视。而中小企业往往不是国有经济而是民营企业。[4]张杰(1999)从渐进改革角度考察了所有制歧视的金融制度基础,认为中国渐进改革的成功,国有银行起着很重要的稳定作用。当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提供融资形成呆坏账时,国有银行并不承担坏账损失的责任;相反,当国有银行给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出现信贷风险时,国有银行就要承担坏账损失,这导致了所有制歧视的形成,中小企业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很多都是上市企业,信息、报表都会适时的向外披露,信用等级高,银行获取信息的渠道简单,交易费用低,手续也比较简单,银行更放心、更安全的贷款给国有企业。相反,中小企业不仅借款急,数目小,笔数多,而且手续繁杂、信息封闭、费用高,银行就没有动力贷款给中小企业,结果使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中得到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1.对于以防范风险、稳健经营为经营信条的贷款银行来说,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性优势只能意味着其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加上抗外部冲击能力弱,使得银行从盈利性方面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2.利率机制不灵活。从实践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企业大,贷款的单位费用水平也比较高,根据风险平衡原则以及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要求,风险性与收益性应一致。但目前我国信贷利率的管制,无法补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所承担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因此银行信贷积极性不高。

3.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制和贷款责任终身制,对出现风险的责任人实行严厉的惩罚措施,由于信贷人员的风险承担与利益回报不相称,使得信贷部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更是视同触高压线。

4.金融机构缺乏面向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同时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贷款担保人。

(四)政府在支持、配套方面存在缺陷

首先,缺乏高素质、成熟完善的专门性管理服务机构。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片面强调“抓大”,过于重视大型企业的组建和发展,缺乏对中小企业扶持的专门性管理服务机构。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5],均设有专门的机构,如英国的小企业服务局、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厅等。而我国政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往往政出多门,而且普遍是限制多、服务少,要求多、支持少。

其次,市场体系和法制建设欠缺。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监督管理、税费优惠、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制度非常欠缺。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基本法》,但与之配套的措施却不能落实,使中小企业得不到政府真正的融资方面的优待支持。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的问题以及产生该问题的具体成因,本文相应提出如下对策。

(一)降低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减少银行对借款企业获得信息、审查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同时有利于集群企业相互间的内部监督,以防止某家企业为规避已产生的道德风险而刻意拖欠贷款而对整个集群企业产生株连。

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在银行开立账户进行储蓄、结算活动获得企业的有用信息。银行通过获取的信息,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管理贷款,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的贷款合同关系,通过持续积累的信息和周期性的合作来降低信息成本。

(二)加强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建设

首先,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6],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通过转换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防范风险能力。

其次,全面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信用是企业成功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企业管理者把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以信用求得发展加强诚信意识,积极参加信用保险和信用担保,才能靠良好的信誉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改善自身的融资环境。

最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记录和规范财务制度。信用记录是商业银行决定是否贷款给企业的决定因素之一。中小企业要提高信用记录,务必要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并切实执行,完善账册资料的记录,增强信息透明度,维护良好的信用历史,与银行建立互信互利的银企关系,为将来的信贷融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

首先,放松利率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7]李敏(2005)认为,放松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2005年由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组织的微小企业融资国际研讨会上时指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放松利率管制,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其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樊纲最早提出发展地方性非国有中小银行,[8]林毅夫、李永军(2003)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利用资本市场来解决,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9]张捷(2002)通过一个权衡信息成本与代理成本以寻求最优贷款决策组织理论模型,证明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具有优势,建议建立一个以民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10]李志赟(2002)把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元素引入到一个银行业垄断情况下的信贷融资模型中,发现中小金融机构的引入使得中小企业信贷数额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提高。

最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行比例风险控制。担保机构、中小企业和协作银行之间分散风险,实行比例风险控制,形成三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格局以规避道德陷阱。即担保机构不是进行全额担保,而是根据贷款的期限和规模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

(四)政府直接参与与间接扶持

有学者认为,政府应发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从政府机构、信用担保、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发挥作用,[11]唐广(2006)提出设立以中小企业为融资对象的政策性融资机构。2008年,人民银行、银监局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开始了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体制改革。

三、结语

本文首先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揭示了造成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原因: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素质、信用担保体系、银行管理机制、政府支持力度等原因。

针对这些具体的原因,本文依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要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必须从经济体制、法律制度建设、管理机构设置、金融机构方面解决中小企业的积累动力问题和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一步完善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信贷融资。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参差不齐,对于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何防范风险、如何简化银行的审查手续、如何改善信用评级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2007)

[2]奚君羊.银行商业化的市场定位—重塑与中小企业的关系[J].财经研究,1998(03):36-41+45

[3]樊纲.谁来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J].科技导报,2000(01):27-28

[4]张杰.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1998(10):51-56

[5]邱华炳.小企业融资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林凌一.小公司经营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7]李敏.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问题,2005(08)

[8]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根本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2003(03):20-21

[9]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唐广.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思路[J].江苏商论.2006(9): 160-161

猜你喜欢
信用体系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
论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研究
探究民商法中信用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