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特马克·胡尼亚孜 吐尔逊娜依·恰连
[摘 要] 近年来,农业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给种植户带来了非常好的经济收入。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北疆地区蝗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 蝗虫 情况 防治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69-01
蝗虫是危害我区农作物的生物灾害之一,具有暴发性、迁移性和毁灭性的特点。蝗虫的发育是一个变态发育,要经历一龄跳蝻、二龄跳蝻、三龄跳蝻然后发育为可以飞的四龄蝗虫,这时活动范围大,危害自然最大 。
一、这几年蝗虫发生情况
这几年来我区农区蝗虫发生(2级)发生,阿勒泰地区和塔城地区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发生,呈偏重发生(4级)。
意大利蝗、黑条小车蝗、西伯利亚蝗等为主的土蝗将偏重发生(3级),主要发生农牧交错区。伊犁地区、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局部将出现高密度点片发生。
二、防治目标和任务
几来年农区蝗虫防控总体目标是“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飞蝗处置比例达80%以上,其中生物防治面积占处置面积的2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土蝗处置比例达60%以上,其中生物防治面积占处置面积的8%以上。通过生态控制、生物防治、联防统治等措施使蝗虫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化学农药使用减少10%左右,将完成农田及农牧交错带防治面积目标。
1. 防治时期和指标
飞蝗防治指标为0.5头/m2,防治适期为3龄和4龄盛期;土蝗防治指标为5-10头/m2,防治适期为3龄和4龄盛期。飞蝗密度5头/m2以下和土蝗密度20头/m2以下的中低密度发生区、湖库水源区和自然保护区,重点实施生物防治;飞蝗密度5头/m2以上和土蝗密度20/m2头以上的发生区,重点实施化学应急防治。
2. 主推技术
2.1生物防治技术。利用杀蝗绿僵菌、蝗虫微孢子虫等微生物农药和其他植物源农药防治,保护蝗区生态环境。主要在中低密度发生区、湖库及水源区、自然保护区使用;
3. 防治技术。
蝗虫重发生区通过组织地面应急防治专业队,开展地面应急化学防治,用5%锐劲特每亩8—16毫升,每亩60—80毫升,菊酯类,40-50毫升喷雾。当蝗虫未进入农田而达到防治指标时,在农田草场交错地带打5—10米的保护带,受害严重的农田全面喷雾防治。
4. 生态防治技术。
农牧交错带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开展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适宜蝗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开发和农田基本建设,最大限度地消灭田埂、夹荒、地边等适宜蝗虫产卵地段。在蝗虫重发生区边缘种植蝗虫不喜食的作物,如豆类作物等。同时积极保护天敌,利用养鸡养鸭控制蝗害。
5. 工作措施
5.1农田和农牧交错带,4月中旬份开始进行监测,每10天一次,当蝗虫混合种群数量达10头/m2时,改为5天查一次,如连续三次调查虫量高于10头/m2时,立即开展以乡为单位的普查工作。普查时采取随机取样方法,每块取样不少于10点,每点用1×1m2取样框取样。当农牧交错带5月中旬至6月中旬蝗虫种群密度达30头/m2以上时,应立即发出防治警报组织防治。同时积极发布预报,要做到蝗虫发生、防治信息一周一报,特情特报,蝗虫发生严重地区,要及时制作、发布蝗虫发生动态电视预报节目,以确保防蝗指挥调度工作及时到位。
5.2关键季节建立治蝗值班与蝗情报告制度
严格蝗情报告制度,4月中起全面开展农田及农牧交错地带的蝗虫监测工作,要求全面观测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准确适时预报,每周一将调查情况和相关数据上报。在蝗虫防治关键季节,各级植保部门继续执行防蝗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