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洁
[摘 要]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宣传工作不到位,劳动力转移滞后,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弱势地位没能得到根本性转变。本文阐述新时期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对策。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04-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的重要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合理途径。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新农村建设存在速度过慢、建设质量低、面子工程多等问题,大多地区新农村建设处于摸索阶段。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宣传效果不佳
首先是部分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把握不准,建设目标不明确,政策掌握不透;其次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其三是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体意识未体现,从而导致上头热、下头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其四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值过高,对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2. 劳动力转移滞后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及农民工转移培训,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依然是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六十多岁,小至十五六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3. 基础设施不完善
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县、乡(镇)两级财力有限,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没有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更是没有积累,大多数村均为“空壳村”,每出一分钱都必须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来决定,导致满脑子想法却不能付诸实施。
二、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 开展多元化宣传工作
利用电视、宣传单、墙报、标语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重要意义和工作方法。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用示范村作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才是主体,农民群众只有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建设自己的家园,才能过上幸福、小康的日子。
2.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坚持以发展促增收,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生产条件,提高农村经济活动和生产效率,达到增收的目的。二是加大土地流转,鼓励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将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产业化经营,根据本地特色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增收的活力。四是转移劳动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组织好劳动力输出工作。五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队伍的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要着力培育农村种养加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协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3. 加强村容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自力更生拆旧建新、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优化净化居住环境。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 完善培训体制,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不仅有利于建设文明农村,还有利于废除陈旧的风俗,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通过阳光工程培训、科技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生产技能水平。除了定期培训外,还要利用村级广播、多媒体、村级书屋、宣传栏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宣扬集体主义、社会公德等,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技能培训与农民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其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农业的发展。
5. 落实好领导联系示范村、部门帮扶示范村制度
将领导联系示范村、部门帮扶示范村纳入各级年度目标考核内容,要求部门每季度至少深入联系(帮扶)点上调研、指导、落实工作一次。
6. 公共服务建设
农村地广人稀,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成本高、平均效益低,公共服务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硬件基础,必须坚持将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人物,建立完备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选择合理的空间点,安排好各个空间开发时序,将公共服务供给叠加进去,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建立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的新农村建设都取得了成效,且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部门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根据本地特色开展新农村建设,争取早日实现20字方针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德忠.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2012(11):18-22.
[2]王大勇,焦雷.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1003-21005.
[3]肖玉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1(6):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