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保
摘要:为了研究饲用型甜高粱掰除分蘖和保留分蘖以及是否间苗同产量的关系,通过采用大田对比随机区组的方法,研究土壤含水量、植株外部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保留分蘖、不间苗处理能高效利用降水和灌水,使植株显著增高,单株总茎数增加,显著增加产量,较掰除分蘖、间苗处理增产12.87%。高密度种植饲用型甜高粱保留分蘖不间苗不仅能显著增加产量,同时还可以减少掰除分蘖和间苗定苗造成的人力财力损失。
关键词:饲用型甜高粱;保留分蘖;不间苗;产量
中图分类号:S35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3-0942
0引言
甜高粱是一种新的能源、糖料和饲料作物[1-4]。随着中国畜牧业快速发展,饲草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而饲用型甜高粱因其生物产量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5-8],但在栽培中是否保留分蘖,是否间苗尚未定论,目前中国甜高粱栽培以去除分蘖栽培为主,去蘖栽培需耗费大量人力,已成为甜高粱生产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9]。甜高粱生产中多主张苗期及时去除分蘖以减少对主茎养分的消耗,但其分蘖期较长,分蘖再生能力较强[10-12]。
黎大爵为中国甜高粱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先后引进数个甜高粱新品种,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甜高梁会议,完成了多部甜高粱著作[1-2]。王德生[9]认为甜高粱通常应在3~4片叶时间苗,5~6片叶时定苗,要去小苗留大苗,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中等肥力地块,每公顷留苗75000。杨丰力[10]认为早去分蘖,可以促进单株壮苗。吴秋平等[12],郑庆福等[13],刘丽华等[14]通过甜高粱不同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在常规种植密度(每公顷75000株)下,保留分蘖利于增加甜高粱糖产量,并能够达到简化栽培管理和降低经济人力投入的目的。管延安等[15]研究表明,多数甜高粱品种种植密度不可过大,每公顷留苗75000~90000株为宜,一般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并及时查苗补苗。要及早去除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单株生长健壮。目前在高密度条件下种植饲用型甜高粱是否去除分蘖、是否间苗尚未定论。笔者通过对饲用型甜高粱BJ0603在掰除分蘖和保留分蘖以及是否间苗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植株含糖量、产量对比分析,明确高密度条件下栽培饲用型甜高粱是否间苗和保留分蘖,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凉州区金沙乡于庄村,试验区地处北纬37°59'、东经102°35',海拔高度1516 m,年降水量162 mm左右。前茬作物为马铃薯。试验地块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灰钙土。
1.2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A)间苗定苗,每穴留1株,生育期掰除分蘖;(B)间苗定苗,每穴留1株,全生育期保留所有分蘖;(C)不间苗、不掰除分蘖。栽培模式为全膜双垄沟灌栽培:选用幅宽120 cm、厚度0.008 mm地膜,小区面积为3 m×5.5 m=16.5 m2,每个处理3次重复,覆膜时间为2013年4月8日,4月16日浇安种水,5月13日播种,9月25日收获。参试品种BJ0603,穴播量2粒种子,穴数165000穴/hm2。施底肥尿素225 kg/hm2(含氮量46.4%),磷酸二铵375 kg/hm2(含磷量46%、含氮量18%),在整地时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苗期后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 kg/hm2,生育期内灌水4次,每次灌水1050 m3/hm2。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测量植株株高,茎粗,含糖量,小区产量。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从根部向上第二节中间茎粗;含糖量用手持测糖仪测量,测量从根部向上第二节、第六节含糖量;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重量测定法,测量0~30 cm土层水分状况,3次重复;根据土壤含水量测算土壤储水量(mm)、耗水量(mm)、土壤水分利用率[kg/(mm·hm2)];小区单收计产,测鲜物质产重。
1.4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DP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从图1饲用型甜高粱全生育期不同处理0~30 cm的平均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结果和观察表明,除苗期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差别不大外,其余各个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处理A大于处理B,处理B又大于处理C,说明保留分蘖由于植株多,能充分利用降水和灌水,有利于植株茁壮成长,为产量积累奠定了基础。
2.2不同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表1看出,各处理收后储水量与产量成反比关系;耗水量和产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571.37x-14668,R2=1;结合图1和表1,保留分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比掰除分蘖水分利用效率高25.1 kg/(mm·hm2),而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y=571.37x-14668,R2=1。
2.3不同处理对饲用型甜高粱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保留分蘖处理使株高明显增高,植株株高、单穴总茎数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茎粗与产量成负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叶片数、含糖量没有明显变化。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保留分蘖有助于产量的增加积累,保留分蘖产量比掰除分蘖产量高12.87%。
3结论与讨论
在每公顷穴数165000穴,穴播量为2粒的密植条件下,掰除分蘖与否与植株含糖量关系不大,保留分蘖、不间苗可以增加饲用型甜高粱植株株高,生物产量,同时可以减少间苗、掰除分蘖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解决了种植中一大技术难题。
邵荣峰等[9],吴秋平等[12]认为常规密度(每公顷75000株)下保留分蘖对主茎秆含糖量影响较小,不仅可免除栽培中去除分蘖造成的人力财力浪费,同时可获得更高的产量与笔者的结论一致,本研究是在每公顷穴数165000穴,穴播量为2粒的密植、不间苗栽培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保留分蘖不间苗由于植株多,能充分利用降水和灌水,有利于植株茁壮成长,比掰除分蘖间苗水分利用效率高25.1 kg/(mm·hm2),产量亦比掰除分蘖间苗高12.87%,进一步验证了不仅在常规密度、间苗种植条件下,保留分蘖可以获得高产,而且在高密度、不间苗条件下,保留分蘖任然是获得高产的主要方式。杨丰力等[10],管延安等[15],冯国郡等[16]研究表明多数甜高粱品种种植密度不可过大,每公顷留苗75000~90000株为宜,一般3~4叶期间苗,5~6叶期定苗,要及早去除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单株生长健壮,增加产量,与本试验结论相反,这与品种、地域条件差异有一定关系,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需要通过分蘖去留与密度、品种等因素结合进行试验研究,以充实试验结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黎大爵.开发甜高粱产业,解决能源、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55-581
[2] 黎大爵.优良的饲料作物.甜高粱.牧草与饲料[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6):291
[3] 黎大爵,廖馥荪.甜高粱及其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7,35.
[4] 赵立欣,张艳丽,沈丰菊.能源作物甜高粱及其可供应性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5(4):37-40
[5] 袁宝财,单巧玲.甜高粱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2(6):14-15
[6] 王艳秋,朱翠云,卢峰,等.甜高粱的用途及其发展前景[J].杂粮作物,2004,24(1):55-56.
[7] 高明超,王鹏文.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114.
[8] 郭平银,齐士军,徐宪斌,等.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J].山东农业科学,2007(3):128-130.
[9] 邵荣峰.去除分蘖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2(1):126-128.
[10] 杨丰力.高寒地区燃料乙醇原料甜高粱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110-111.
[11] 王德生.能源与青贮兼用型甜高粱杂交种辽甜3号[J].中国种业,2009(9):83.
[12] 吴秋平,王永军,姜文顺,等.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利用的比较分析[J].作物学报,2010,36(11):1950-1958.
[13] 郑庆福,李凤山,杨恒山,等.种植密度对杂交甜高粱“甜格雷兹”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5(04):61-65.
[14] 刘丽华,吕艳东,李红宇,等.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1): 27-29.
[15] 管延安,张华文,杨延兵,等.能源甜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8(7):107-108.
[16] 冯国郡,叶凯,涂振东,等.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8):1552-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