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云南制糖业发展的思考

2014-04-29 04:30马瑜陆峻波易璟李富生
农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形势云南对策

马瑜 陆峻波 易璟 李富生

摘要:云南制糖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农产品加工业,云南也已成为中国第二产糖大省。制糖业的发展关系到云南省600万蔗农的切身利益,发展好制糖业是解决云南省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但云南制糖业仍然存在甘蔗种植劳动力资源不足、优良品种研发和推广滞后、原料不能满足制糖生产需要、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以及制糖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装备存在差距的问题。在国家对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新形势下,云南制糖业应把握好自身优势,抓住机遇,通过加大对制糖业的扶持,实行甘蔗种植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进行结构调整,重视科技创新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制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制糖业;云南;新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6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3-0688

0引言

食糖是中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基础性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发展好制糖业关系到4000万蔗农的切身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云南制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具有云南省特色和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全国18个产糖省区中,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和产糖量均居全国第2,是中国产糖优势区域之一[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制糖业已经成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农产品加工业,是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糖业发展已经步入糖农增收、企业增效、糖业税收同步增长的轨道[2]。在国家对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新形势下,云南制糖业应把握好机遇,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糖业体系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制糖业健康发展。

1云南制糖业的发展现状

1.1原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政府和制糖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甘蔗种植的扶持和反哺,通过提供机耕、种苗、肥料、农药和地膜,加强基础设施和田间管理,提高甘蔗收购价格等措施,改善蔗农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了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2012年,全省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1.72万hm2,比2010年增加1.72万hm2,增长5.74%,使制糖业原料甘蔗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2蔗糖产量创出新高

根据对近10年来云南省蔗糖产量的统计分析[3-4](图1),从2006/2007榨季云南省糖产量开始逐步增加,2007/2008榨季,云南省糖产量首次突破200万t,达到216.25万t,比2005/2006榨季增长了75万t,增幅达53%。2009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经济研究室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榨季云南制糖业的产糖量高达223.52万t,同比又增产7.27万t,在保持高产量的同时实现了稳步增长,维持了云南作为中国的二大产糖大省的地位[5-7]。2009—2012年,云南省连续4年干旱,给云南省食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2009/2010榨季、2010/2011榨季云南省糖产量有所下降[8-9]。经过几年抗旱救灾,增加甘蔗的种植面积,2012/2013榨季,云南食糖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24.19万t[10]。

1.3制糖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布局调整和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间整合重组步伐不断加快,部分落后制糖能力逐步退出或者得到优化,食糖生产逐步向优势企业和优势地区转移。云南省主要产糖州市包括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红河、玉溪、西双版纳[11],这7个州市的产糖量已占到全省食糖总量的98%,可见云南省制糖业布局优势集中度在不断提高,生产布局日趋合理。

1.4制糖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近年来,云南在制糖技术工艺方面,引进了一些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如制糖过程集成控制系统、烟道气余热利用技术、低硫制糖新工艺以及糖厂用水深度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等,并在部分制糖企业中开展应用。在自动控制方面,甘蔗压榨自动控制系统、锅炉全自动控制及能源集中管理、糖厂蒸发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均得到广泛应用。在装备方面,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如采用环保高效燃硫炉、全自动板框压滤机、全自动离心机、快速沉降器、高效撕裂机、板式换热器等新型设备。通过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使云南省制糖业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2云南制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云南制糖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国家对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新形势下,云南制糖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并存在一些与当前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2.1甘蔗种植的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云南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的劳动力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使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蔗糖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在种植、管理、砍摘以及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匮乏,使甘蔗生产过程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影响甘蔗种植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2.2甘蔗优良品种研发和推广滞后

甘蔗品种老化,甘蔗新品种研发、选育、推广滞后是世界产糖国共有的问题,云南省自主研发、繁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甘蔗品种少,‘台糖系列的甘蔗品种已经超过种植面积的70%,品种单一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农业环节种植安全。需要加快对甘蔗优良新品种的研究和推广速度,以改善目前甘蔗种植的现状。

2.3甘蔗原料不能满足制糖生产需要

伴随着云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成为了稀缺的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形成多元化的消费结构。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比较效益已经成为首要的问题,根据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各种新的农作物种植不断涌现,使甘蔗种植面积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甘蔗种植面积不稳定,造成甘蔗原料不能满足制糖生产需要。

2.4甘蔗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由于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高原山地占总面积的94%,盆地仅占6%[12]。目前,云南甘蔗种植规模小,甘蔗种植以旱坡地为主,很难进行水利化和机械化的推广,致使云南甘蔗单产和生产技术水平难以提高,甘蔗优良品种和优良的种植方法很难推广和应用。使农民种植甘蔗的投入较大,收益较低,降低了种植环节竞争能力。

2.5制糖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装备存在差距

目前,云南制糖企业规模较小,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装备方面与广西制糖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13]。云南仍然存在几个制糖企业在同一个蔗区,出现相互争夺资源的情况。由于企业规模小,集团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方面进展缓慢,既影响了企业驾驭市场、创建著名品牌的能力,又使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低,产品质量稳定程度差,劳动生产率不高;出现资源消耗水平高等问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云南省特有的自然优势[14]。

3新形势下云南制糖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3.1云南制糖业发展的优势

首先,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适宜甘蔗种植的地区之一。随着中国东部沿海传统产糖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蔗糖业将逐步退出为新兴产业留出发展空间,这些地区的制糖企业势必向云南等重要甘蔗种植区转移。

其次,云南省制糖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目前主要的2种糖产品(甘蔗糖和甜菜糖)中,甜菜糖成本高于甘蔗糖,甘蔗糖占到了全国产糖量的90%。云南作为中国第二大产糖省和国家重要的产糖基地,糖产量占全国的近1/5,对保障国内的食糖消费安全、市场有效供给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面临的机遇

在政策方面,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在境外发展替代种植,既减少了毒品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境外农民收入,建立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出台,为云南制糖业在周边国家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扩大发展的空间提供了难得政策机遇。同时,国家正在试点和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的有关政策,这将有利于实现甘蔗的规模种植,是推进和探索甘蔗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政策保证,为实现甘蔗生产水利化、机械化提供了政策保障。

在市场方面,食糖消费需求将保持稳步增长。近年来,国内食糖消费水平逐年增长,到2010年人均年消费食糖达到10.6 kg,但是与国际年平均24.5 kg的消费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糖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因此,食糖将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在国际环境方面,国际食糖生产的调整有利于中国糖业发展。随着新一轮农业谈判的不断推进,各种贸易保护和国内补贴得到一定的遏制,糖料和食糖价格趋于平稳和理性回归,农民种植糖料积极性将有所提高,为国内糖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4云南制糖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应加大对云南制糖业的扶持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对引导云南省制糖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应适当增加对甘蔗基地及制糖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着重支持重点项目、制糖科技攻关、蔗田基础设施建设、甘蔗品种改良研究与推广等[15]。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国内外的企业投资云南省蔗糖产业,促进云南制糖业的健康发展。

4.2甘蔗种植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通过产业化、规模化推广甘蔗种植,是云南制糖业提升原料保障能力,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由之路。(1)加强甘蔗种植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甘蔗种植节水治旱等技术,提高甘蔗种植管理的机械化水平[16],推广甘蔗机械收割技术,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和先进装备技术的应用推广提高甘蔗产量。(2)强化制糖企业与蔗农的产业联系,建立制糖企业与蔗农之间的实质性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制糖企业的引导作用,形成“制糖企业-蔗糖生产基地-蔗农”、“制糖企业-蔗农合作组织-蔗农”、“制糖企业-蔗糖种植专业户”等糖企和蔗农的合作模式,使制糖企业和蔗农之间建立稳固的经济利益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实体和经营机制。与此同时,组织农户建立蔗农合作组织,制糖企业直接与蔗农合作组织进行合作,可以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制糖企业可与蔗农合作组织或与蔗农签订采购合同,实行订单农业,使甘蔗生产、运输、销售有序进行[17]。(3)制糖企业还要加大投入,加强科研开发,改良甘蔗品种,提高产量,并为农民的生产过程提供服务,使甘蔗田间成为制糖企业的第一车间。(4)积极培育和发展甘蔗种植大户,扩大甘蔗种植规模,培养蔗农,积极参与到制糖企业的管理当中,蔗农可以在销售甘蔗之外,获得制糖企业的入股分红,从而提高蔗农的种植积极型,促进甘蔗种植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

4.3制糖业要进行结构调整

首先,应制定制糖行业准入标准,新建制糖企业要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标准方能准入。其次,关闭一些蔗源不足、长期亏损的小企业,重新配置甘蔗资源,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小企业,扩大生产线,组建制糖企业集团,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提升废水、废渣等集中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的能力。最后,制糖业还应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制糖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和民间资金,使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18]。同时,减少政府对制糖企业的干预,使制糖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自担风险,有自主经营权和自主发展的空间。通过对制糖业结构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并做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4.4制糖业要重视科技创新以实现现代化生产

实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制糖企业的必然要求。首先,一些科研院所可以将成果以股权、期权等方式与制糖企业合作,使优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提高制糖企业的技术水平,实现现代化生产。其次,制糖业企业可以通过创新形式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如通过吸引外资进入,或与国外企业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制糖技术,以提高制糖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后,制糖企业还应进行自主创新,如进行甘蔗新品种选育、研究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等,制糖企业可以组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专门进行科技研究工作,增强制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云南制糖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5制糖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云南制糖业不断创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加强对产业上下游员工的培训,通过对蔗农和制糖工人的技术培训,使蔗农提高甘蔗种植技术,熟悉甘蔗的病虫害防治,使企业员工能熟练掌握先进的制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对重点领域人才的引进,将企业的技术人员送到相关高校、技术院校学习专业技术,有针对性地培养实用人才;通过改善环境,提高专业人才待遇等方式,引进制糖方面的专业科技人才,如引进甘蔗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自动化、制糖副产物延伸利用等重点领域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萧竹.做大做强做优云南蔗糖产业[J].致富天地,2012(3).

[2] 邓毅.工业化与资源优势结合做大做强云南糖业[N].云南日报,2010-08-20(6).

[3] 2000—2008年度广西/云南/全国食糖产量统计[EB/OL].云南糖网http://www.ynsugar.com/Article/TYZL/200808/10761.html,2008-08-20.

[4] 06/07榨季云南各州市食糖产量统计[EB/OL].云南糖网,2007-11-29.http://www.ynsugar.com/Article/VIP/200711/6724.html.

[5] 徐欣.2008/09榨季食糖市场回顾与2009/10榨季展望[EB/OL].云南糖网,2009-10-30. http://www.ynsugar.com/Article/hot/20091 0/19164.html.

[6] 云南糖业逆势而上一枝独秀创历史最高年产量[EB/OL].中国新闻网,2009-11-2. http://www.chinanews.com/cj/news/2009/11-02/19 43139.shtml.

[7] 王薇.云南糖业产量创出历史新高[N].中国食品报,2009-11-10(2).

[8] 2010/11榨季云南糖产量将略低于200万吨[EB/OL].一财网,2011-2-23. http://finance.jrj.com.cn/industry/2011/02/23114792681 34.shtml.

[9] 云南甘蔗产业科技2011年度报告[EB/OL].白糖期货网,2012-1-10.http://roll.sohu.com/20120110/n331793220.shtml.

[10] 云南省12/13榨季生产结束产糖量创历史新高[EB/OL].云南糖网,2013-6-25.http://www.ynur.com/Article/DTXX/201306/39557.html.

[11] 邓军.云南甘蔗产业发展现状与“十二”五发展[J].中国糖料,2011(2):75-76.

[12] 云南省情编委会.云南省情[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23-29.

[13] 黄健泉.广西糖业科技发展概况[J].广西蔗糖,2010(2):39-42.

[14] 朱翠萍,杨路明.云南糖业现状及改革发展的战略对策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4(4).

[15] 王克岭.产业链视角的云南制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2):72-76.

[16] 严宗强.让甜蜜的事业更甜蜜——云南蔗糖产业发展纪实[J].致富天地,2012(3):5-7.

[17] 李宏.云南蔗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1(15):100-102.

[18] 宋亚超.云南蔗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当代经济,2012(13):96-97.

猜你喜欢
新形势云南对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诊错因 知对策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