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忠
毫无疑问,海淀区东升镇吸引了全市的目光。
进入4月以来,CCTV新闻频道、BTV北京新闻等先后报道了东升镇集体所有的东升科技园11栋房屋获得了北京市住建委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成为了本市首批并且至今仍是惟一获得正式“房本”的集体土地房屋项目,由此也终结了北京农村房屋的无证历史。
东升镇是北京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域,辖区面积从北二环的西直门一直向北延伸到了北五环外,与朝阳区、昌平区土地接壤。当大量的城乡结合部急于摆脱“三不管”的发展制约,绞尽脑汁融入城市而不得其法之时,东升镇利用自有集体土地,自主开发建设了东升科技园,并一举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新发展格局至此打开,前景充满想象。
外界对于东升获批北京市首个集体所有权证的解读,大多归结于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科技园区的成功。而事实上,这是东升综合发展实力的一次厚积薄发。人们只看到了高楼,却忽视了高楼之下的深深地基。通过多年的改革探索,产权制度改革、资金实力的积累、经营策略以及持续创新,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功创办科技园区的关键所在,也由此构成了东升综合实力的“黄金四角”。解析东升模式,必须从“黄金四角”出发,才能找到明晰的答案。
产权改革
和大多数城乡结合部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升镇的土地资源逐年减少,由此也凸显了劳动力就业、转出人员劳龄及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
为了让农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带着资产进城,东升镇自2002年底开始探索乡村两级的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市区政府的相关政策, 2003年东升镇相继出台了《东升乡经济合作总社集体资产处置及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东升乡经济合作总社清产核资方案》、《东升乡经济合作总社直属单位集体资产处置及经济体制改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重点推动村级和乡直属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兼顾集体利益,又要兼顾个人利益;既要兼顾乡级利益,又要兼顾村级利益;既要兼顾转出人员的利益,又要兼顾在职人员的利益;既要尊重历史条件,又要承认现实差别。
作为今天的改革成功者,东升镇对外一再强调其坚持的“四大原则”:坚持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持集体资产相对完整,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的原则;坚持承认历史,尊重现实,公平、公正、公开量化集体资产,维护和保障社区成员合法权益的原则;坚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原则;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规范操作、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改革部署,东升博展股份社作为东升乡直属单位,于2009年进行统一的清产核资、预留社保基金、统一确定各种份额及劳龄,并采取先重组后改制的方式,将乡总社部分净资产划归博展股份社量化到人。其中划归博展股份社参加资产量化的有现存企业23家,历史上已破产的企业58家,参加量化人员5400多人。
资产量化之后,农民拥有对自有份额的支配权,可通过份额流转的方式,选择直接补偿现金后退出,或者转让给其他社员,改革后的统计结果显示,农民选择退偿的份额兑现达20206万元,转股6161万元,受让5228万元。历时一年多时间,原东升乡政府对最终的股东身份进行了确认,选举出了股东代表,构成了由一个法人股,817名自然人股东构成的博展股份社。
产权改革将原东升乡直属单位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了有机分离,构建了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博展股份社,为其自主经营科技园区奠定了基础。
资金实力
东升镇集体经济自建园区始自2007年,期间受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园区定位历经了工业园区到科技园区的演变。
直至2010年,科技园区的雏形逐步显现。在海淀区政府批复的3.78平方公里园区范围内,一期20万平米建筑面积陆续投入使用,吸引了120余家科技企业入驻发展,园区产值也从最初的18亿,到2013年突破了85亿元,并先后被认定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北京市军民结合产业园”、“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
此后,无论是东升科技园经济数据的呈现,还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都成为了博展股份社能够取得“房本”的加分项,也由此吸引了各地纷至沓来的“取经者”。但负责东升科技园运营的东升博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斌却直言,“东升模式对于大多数集体经济来说很难复制”。
“要复制东升科技园的成功,起码要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资产量化到人的产权制度改革,二是要有整块的土地资源,并且掌握在集体手中,三是集体经济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障。“在陈斌看来,前两个条件或许有少量的村集体能够具备,但资金投入往往是集体经济自建园区最大也是最现实的困难。
“近几年来,东升科技园经历了一个自主建设园区、自主完成配套的过程。” 陈斌说。很多人认为,东升科技园建设之初,周边大的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东升镇对科技园的建设投入主要是把原有的厂房改建成办公室,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由于是集体经济建设的园区,园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与周边大的市政管线对接,通常情况下不在市固定资产支持的范围内,只能通过集体自筹资金加以解决。“东升镇对科技园的滚动投入达到了3亿多元,这对大部分北京的村集体经济而言都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更重要的是,对于集体经济创办的园区而言,由于土地是集体的,没有可向银行贷款的抵质押物,几乎没有融资途径,园区建设投入只能依靠集体自有的资金积累。”在陈斌看来,北京大部分乡村集体都面临着同样的资金难题,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做支撑,集体经济创办园区只能停留于想象层面。
据陈斌透露,目前,取得集体土地房屋所有权证的东升科技园正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抵押贷款方面探索新的融资尝试,这或许会为今后集体经济组织取得所有权证后的建设融资找到一条新出路。
经营策略
东升科技园将集体创办园区的成功归结于“三个自主”,除了自主投资、自主建设,集体经济创办的东升科技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主经营”。
而之所以选择自主经营,陈斌坦言,首先,是东升镇政府出于对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问题的考虑。据他介绍,东升科技园一期就安置了280位当地农民在园区就业,如果园区不是自主经营,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其次,东升科技园集体土地的性质决定了其建设的房屋只可出租不能出售。这种模式曾在建设之初对园区的招商活动形成了制约,将一些有意在东升科技园购买办公楼的大型企业挡在了门外,但却为东升科技园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并且从容地进行腾笼换鸟创造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如何使集体资产不断壮大并可持续发展,如何使农民获得长久的利益及保障,由集体自主经营的东升科技园始终在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近4年来,东升科技园多次伴随着经济转型对园区企业进行腾笼换鸟,从最初的电子信息,发展到现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农业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业并举,东升科技园始终保持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仅从这一点上讲,“自主投资、自主建设、自主经营”的理念,就对于集体经济创办园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此外,只租不售能够使园区发展、建设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集体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能够长期受益于园区经济发展的红利。
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股东代表的多次公开表述早以得到验证。在2013年博展股份社分红大会上,该社股东代表屈建凯就表示,2013年,其家庭总收入为19万,比2012年增加了5万多。
持续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此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出台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与“三农”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的战略地位也日益突出。
诸多的发展契机,让从农民手中成长起来的东升科技园看到了新的努力方向,基于自身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深刻理解,东升博展开始探求新的盈利方式,依托自身优势与周边农村探索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博展股份社的设想是,利用东升科技园的空间载体,通过和园区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设智慧农业体验中心,向参观者和农民展示高科技农业的成果,以及集合了各种新技术的新农村2.0版建设标准,并将此作为新农村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揽子解决模式。
东升科技园源自村集体,本身就是农民自我创新的结果,其最大的优势也在于来自农民、最懂农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升一直在思考乡村集体经济如何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如何利用自身的资金实力和发展经验,将高科技农业的成果输出到海淀区的山后农业地区,构建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生态产业链条。
据陈斌介绍,东升科技园已经与海淀区柳林村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建成了集合农业高新技术的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而东升科技园将作为这些有机农产品的展示平台,未来将展示的优质农产品在中关村区域内的园区中进行销售。
作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的科技园区,东升科技园以其持续的模式创新,诠释了乡村集体经济对如何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的理性思考。
如果一个乡村集体经济只关注经营,它将成为一个市场驱动的企业。而如果集体经济把持续的模式创新作为其内生性行为,那么它势必会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组织,这或许也是东升集体经济快速崛起并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