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空气北京的力度和速度

2014-04-29 00:44:03何佳艳
投资北京 2014年6期
关键词:燃煤北京市空气

何佳艳

“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再过几天就要开幕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共同主办的这个展览,今年主题确定为“节能低碳,清洁空气”。这是该展会自2005年创办以来,首次将清洁空气概念列为主题并作为筛选参展商的标尺。本届展会突出“清洁空气”主题,为此专设了“清洁空气”展区,清洁空气及环保相关技术展览面积达到展览总面积的60%以上,比上届提高35%,清洁空气相关参展企业数量超过150家,约占参展企业总数的50%。有意思的是,为聚焦“清洁空气”主题,组委会主动邀请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拥有先进适用技术的优秀企业,甚至零成本邀请这些企业参展,这在其他展会并不多见。这届节能环保展筹办阶段的取舍决断,恰似北京市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大气治理关系的一个缩影:从大气污染的每一个源头抓起,北京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打一场以“清洁空气”为目标的围歼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转变则在于,在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之下,治理雾霾,纾解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已成为当前北京的压倒性诉求。

化石能源使用是

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按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北京市除二氧化硫(SO2)排放浓度达标外,二氧化氮(NO2)、PM10和 PM2.5均超标。这些污染物皆来源于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其中尤以PM2.5来源最为广泛、成因最为复杂。北京市环保局主持研究的成果表明,2013年以来,北京市PM2.5的来源,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特殊重污染过程中,区域传输贡献可达50%以上。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4.1%。

“从雾霾源解析可以看出,汽车尾气、燃煤、工业生产是北京产生PM2.5的四大主凶,这些几乎都与使用能源息息相关。”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会长柴晓钟说,“能源、环保密不可分。用好能源、对能源使用的合理控制和管理是大气治理的根本。”

能源管理必先从对能源发展现状的把握开始。据柴晓钟介绍,“十一五”以来,北京市能源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2013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7354万吨标准煤。2000年以来,北京能耗平均每年以4%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了全国第四大高耗能城市。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变化。以2012年的数据分析,在7178万吨标准煤中,一产能耗为100.8万吨,占比为1.4%,2006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二产能耗为2426.1万吨,不升反降,比2006年降低347万吨,占比33.8%;三产和居民生活用能3252.1万吨和1398.7万吨,比2006年大幅度增长,增幅都在50%以上,占比从2006年的51.1%提高到近65%,成为了全市最主要的两大用能领域。北京市是三、二、一的产业结构,2012年三产的比例达到76.5%,三产的能耗占比自然也高;居民生活能耗则因为小汽车进家庭,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生活用能大幅度提高。

三是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比重不断提升。2013年北京市“非煤”能源(包括天然气、电、成品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7%左右,比2010年提高7个百分点。据北京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煤炭消费较2012年下降约170万吨。

四是能源效率不断提高。2013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为0.415(2010年可比价)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8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累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91.5%。万元GDP能耗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最低,接近世界平均先进水平。“十二五”以来,北京市以年均1.9%左右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7.8%左右的经济增长。

虽然一系列的数字表明,北京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领先于全国的成绩,但在惨重的雾霾面前,这些数字无法令人满意,无法让北京重返蓝天。

雾霾当前,迫使北京向数字极限发起挑战。

压煤、控车两大举措

根据国际大城市能源消费增长的一般规律,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刚性增长。预计2010-2020年,北京市能源消费在中速增长阶段,2020年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期,2025-2030年可能达到增长峰值。能源消费总量较快增长与资源短缺约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环保压力也将更大。

北京正试图以最短的时间将能源清洁化做到极致,以应对空气污染的压力。与世界城市相比,北京市煤炭占比仍然较高,2012年是25%,相比之下,纽约煤炭占比接近于零,东京、伦敦则为无煤城市。在PM2.5来源中,燃煤占22.4%,“压煤”成为北京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下称“清洁空气计划”)中,北京市针对压减煤专门提出了措施和时间节点。北京2012年的煤炭消费总量为2300万吨,按该计划,2015年北京市煤炭消耗将比2012年消减800万吨,控制在1500万吨以内;2017年再消减500万吨,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达到10%左右。2017年以后,再逐步向无煤城市发展。五年内压减燃煤1300万吨,这无疑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2012年的2300万吨煤炭消耗中,电厂、采暖锅炉、工业和民用散煤分别占40%、24%、19%和17%;城六区煤炭消费约占全市的50%。基于此,“压煤”的具体措施包括: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逐步关停现有燃煤电厂;集中推进采暖锅炉清洁改造,2015年实现城六区集中供热无燃煤、2017年基本淘汰远郊区县城镇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大幅压减工业用煤,2014年基本完成市级以上工业园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城市化改造上楼一批、拆除违建减少一批,城市管网辐射一批,炊事气化解决一批,优质煤替代一批”多措并举治理民用散煤。目前,东南、西南燃气热电中心已竣工投产,西北热电中心4台机组具备调试条件,东北热电中心主体结构完工;“十二五”以来,北京市累计调整退出540余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压缩水泥产能350万吨。

但不要忘了,区域污染传输占PM2.5来源的近三分之一。据报道,北京2013年的燃煤消费量是2100万吨左右,天津差不多7000万吨,而河北将近3亿吨。北京燃煤即使降为零也是不够的,这需要三地协同,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项目环保审批、燃煤总量削减等方面共同推进京津冀地区的污染减排。目前,在联防联控方面,三地已达成一定共识。

“压煤”的同时,北京也希望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据柴晓钟介绍,北京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不足。我国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是水力资源,是水力发电,而北京缺水,根本不可能有水力发电。北京的风力资源也非常有限,延庆官厅风电场一期和二期和加密工程,加起来15万千瓦,基本已经将北京的风电资源开发完了。北京唯一比较丰富的是太阳能、地热能,还有些不太好利用的生物质能。按“清洁空气计划”,2015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达到6%左右,2013年的这一数字是4.5%。2017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比将达到7%左右。在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利用上,北京需要下大功夫。

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另一大举措是“控车”。机动车尾气排放以高达31.1%的占比成为PM2.5最大的元凶,北京目前实行严格的机动车总量控制,从今年起,年新增机动车由原来的24万辆减为15万辆,限购政策进一步升级。按“清洁空气计划”,到2017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要控制在600万辆以内,另外采取补贴措施促使老旧机动车加速淘汰,2013年至2017年,要实现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100万辆。2013年北京已淘汰老旧机动车36.6万辆,今年前4个月淘汰11.56万辆。2013年2月1日起,北京开始实施机动车排放国Ⅴ新标准,据透露北京将力争2016年实施欧六排放标准。“控车”的另一面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465公里。

在控制扬尘污染方面,“十二五”以来北京市不断加大施工扬尘监管力度,完成京津风沙源项目一期工程,实施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积极推进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7.4%,森林覆盖率达到40%。

从成分来看,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三大内容物。据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力介绍,目前,我国环保措施中,脱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PM2.5中硫酸盐的比例逐步下降,但硝酸盐比例上升很快。硝酸盐即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机动车尾气和煤、天然气燃烧是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目前,烟气、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处理问题也是北京市重点考虑的课题。与其他污染物相比,氮氧化物治理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贾力认为,在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用能单位经济效益下滑,再投资能力降低,对于大气治理整体而言是不利因素。大气治理与节能不同,节能有经济效益,而大气治理是净投入,收获的是社会效益,更考验政府的投入力度和执行力度。

内涵促降&系统促降

为实现清洁空气,据悉北京市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内涵促降、系统促降”的工作主线,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双约束机制,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完善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包括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市场、稳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等,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敲响“开市锣”以来,半年的时间里,北京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累计成交228笔,成交量16.8万吨,成交总额达884.5万元。截止到2014年5月27日,北京市碳市场交易量稳步提升,成交均价为53.4元/吨,随着第一个履约期的临近,北京碳市场将更加活跃。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节能量交易市场也已在论证之中,节能量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有望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目前,北京市通过国家备案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达到448家,居全国首位,北京市发改委正在推动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同时,北京正研究在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和碳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二氧化碳第三方核查、节能量审核、节能监测、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审核、清洁生产审核等节能减碳事务性管理方面进一步放开市场,公开遴选推荐一批专业机构,引入竞争机制。

从制造者到解决者

北京市的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老百姓的生活用能增长越来越快,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私家车的入户,使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个人化、分散化,流动性增强,治理难度加大。所以,空气质量跟每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我们不仅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更应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我们不能只抱怨,而是应该行动起来。

2011年底,北京市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在家庭、社区、学校、政府等领域倡导节能减排。为落实这一计划,近年来市政府周密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组织绿色消费日、循环经济日、全国低碳日、绿色金融日、低碳校园日、政策发布日、绿色出行日等 “主题日”系列活动;开展节能低碳专家行进社区、进政府机构、进学校等“十进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一批节能减排先进集体等。利用节能环保展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理念,介绍相关技术和应用,也是市政府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据组委会介绍,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设置了互动体验活动区,以地球村、能量柱、天幕组成的LED互动显示屏等开展清洁空气主题宣传,给观众直观的参与建设美丽家园的互动体验感受,展期内还将播放节能减排公益宣传片。交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展会此次专设了600平方米的“低碳交通”管外互动展区,

针对“交通拥堵”和交通领域PM2.5防治等现实问题,集中展示智能交通、尾气治理新技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设备,倡导“低碳交通”、“低碳出行”、“大城小车”、“家庭减排”理念,同时还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征集市民对治理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建议,强化市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

能源和粮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能源的利用必须与环境相友好,必须走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清洁化使用、能源高效使用的低碳之路。用好能源是最好的环保。北京市下一步将狠抓管理,系统提升节能环保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市场因素来完善节能环保长效机制,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还北京一个蓝天。

猜你喜欢
燃煤北京市空气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 00:44:46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中小学校长(2022年4期)2022-05-28 11:40:36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56:28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测绘(2021年11期)2022-01-24 07:31:30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欧盟新规或将导致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关闭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早晨的空气真的好吗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