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 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把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合作习惯,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 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应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學习习惯,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 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其次,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质.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结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 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互相尊重,打好合作的基础.
二、设计研讨问题,明确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成功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 因此,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 如:商店里有各种食品饮料,矿泉水2元一瓶、可乐3元一瓶、饼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钱,请给我配一份春游食物,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 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外,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名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当然,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给足研讨时间,分组合作探究,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所用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发现拼出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圆的周长有关,平行四行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梯形的高又和圆的半径是一样的,利用这些关系,就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四、全班交流评价,教师适当小结,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创新思维. 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简要小结,对整堂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教师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 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另外,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