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

2014-04-29 19:36朱皖芳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乐素养教学方法

朱皖芳

[摘要]器乐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课程,激发天性中对音乐的喜爱。大仲马曾如此赞美:“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兴趣又是促进学生不断将自己天真活泼的童年进行器乐训练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兴趣教学,若无兴趣,则老师和父母的训斥也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和热度,从而走向恶性循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认识事物乃至从事某种有意义的活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器乐演奏;器乐教学;教学方法;音乐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关系的重要纽带,令学生享受音乐,使得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必须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丰富的教学经验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从教多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下面就让我们从学习器乐的心态和目的以及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器乐学习者的心态和目的

(一)“引流归渠”说

“学生性子太活泼好动,作为家长想通过器乐学习让学生静下心来。”不少家长如是说。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刻意引导,那么学生的兴趣就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器乐学习上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器乐的技巧,更可通过这个来训练学生的心性。古人云:“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由此可见,器乐对人心性的磨练。演奏需要沉心静气,同时却又要求手脚灵活。日复一日训练学习者的耐力、持久力。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心养性”。

(二)“智力开发”说

“学习器乐演奏有利于协调人的左右脑,开发智力潜能”。中国古代即有“天人合一”之说,即音乐的本质是自然的艺术,自然之音就是艺术之声。在中国的古代经典《乐记》中就提到过这样的观点,即“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这种音乐与人生自然相互结合的观点又会作用在人身之上,古人认为乐音会带来愉快的生理和心理享受,“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所以是否具有音乐鉴赏的能力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相当好的修养和能力智力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

音乐还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教师,因此他从孩提时起就受到音乐的陶冶,且与音乐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6岁的时候,小爱因斯坦就已经能拿起乐器演奏乐曲逗家人开心,而当他到苏黎学院进行新生报到时,手中还拿着他心爱的小提琴。这位成就极大的学者曾经说过:“音乐世界赋予我的直觉,对我的新发现运动物体的光学原理有着极大的帮助。”

器乐的演奏和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人的效应器官——口、手、脚。“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师父知道。三日不练,大家知道。”为了保证演奏的水准,必得日日勤加练习,方为正道,器乐的演奏,除了天分,更需勤奋。而指挥调动这些效应器官都受约于脑神经中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的脑筋是你常用它就越灵活。

(三)“增添筹码”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学习乐器,一方面希望获得乐器方面的等级证书,为以后升学、就业增加一些机会筹码;另一方面希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除了功利之用,学习乐器对于开发人的左右脑,培养协调性有很大帮助。气质,是一种自内而外流露的东西,它是用能力烘托出的自信,用修养培育出的情操,用坚韧催生出的美丽。学习器乐不仅为学生的童年增添了艺术色彩,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给学生的光辉前程增添了一条艺术之路。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使他们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培养严谨而踏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除去以上两个因素之外,为自身多添一点筹码也是父母对学生爱之深责之切的重要原因。学习乐器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甚至对于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有提升。乐器的练习,基本上都是要求双手进行的,这样就正好填补了平时左手使用不多的缺憾,尤其对于三四岁就接触乐器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开发智力的方式。学习乐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背诵乐谱、不断学习纠正弹奏技巧,对学习者都是一个自我考验、提升的过程。

课外活动多的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周围伙伴们的羡慕和学校老师的夸奖,也更加容易融入更多的社交圈子,成年之后的音乐学习被认为是高雅的。

(四)“价值认同”说

当学生因为学习了器乐而在各种活动中大放光彩,受到嘉奖之后,会对他们原本只是做兴趣之用的课外器乐学习起到很好的反激励作用。马斯洛“人生五要素”学说中,凌驾于其余四条“生存”、“安全”、“情感”、“地位”之上的最后一条,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受到的鼓励和表扬而更加热爱器乐的学习,如果家长和老师做耐心的、长期而有效的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天性中对音乐泛泛的兴趣,很容易会被培养成心理学中对自身发展起很好作用的“自我价值认同”的部分。

器乐教学是一种审美教育,是培养与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课程,激发天性中对音乐的喜爱。大仲马曾如此赞美:“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兴趣又是促进学生不断将自己天真活泼的童年进行器乐训练的动力,如果没有兴趣,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兴趣教学,若无兴趣,则老师和父母的训斥也会极大地打击学生学习器乐的信心和热度,从而走向恶性循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认识事物乃至从事某种有意义的活动起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般来说,人类有着爱好音乐的天性,和音为声,谐音为乐,但学生的注意力未经特殊训练时是很容易发生转移的,因此这就要求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还要注重对注意力的保持。

二、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本人通过多方面资料的学习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一些问题做一些浅显的探讨并提出可以采取的策略。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往往受音乐教师的影响颇深,因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教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言传身教,教师的人格魅力、专业素养等。在师德这方面似乎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幼儿,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学生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学生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学生效仿的对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出自唐代大学者韩愈的著作《师说》中的名句可谓脍炙人口,而传道、授业与解惑的责任则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达成。作为一名器乐教师,不仅仅要在自身的器乐技能上有一定的建树,还要在理论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好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平日里也要多多注意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以获得全面的音乐知识,经常阅读和研究一些有关于器乐教学和其他音乐方面的作品。在课堂上要有激情,要有饱满的精神,这样才可以以自身的力量来感染学生。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二者需要沟通,一定要避免出现“老师自顾自,学生不明白”的情况。亲切的语言可以沟通学生的心灵的桥梁,而初入音乐殿堂的学生,年龄幼小,思维集中时间短,这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口语,利用更加贴近学生思维的“学生语言”,以便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接受。教育既要教师言传,更要教师身教。言传利于学生明理,身教利于学生动情,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只有施行了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使学生情通而理达,发挥教育的强大效力。

(二)开放课堂

同样因为年龄的缘故,学生在音乐启蒙之时往往需要有家长的陪伴,这就需要老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还要适当对家长进行传授,以便于他们回家辅导,因此,我比较提倡“开放式教育”,让家长一起参与进来,直接向老师提问,老师现场进行解答,这里要求老师必定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以应对课堂上各种状况。在这种课堂式环境下还可以尝试“亲子式教育”,使整个课堂互动起来。

很多学生开始学习器乐的时间比较早,在四五岁还不如乐器高的时候,就开始了今后音乐道路的启蒙,由于智力和体力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领会和理解的知识非常有限,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都有赖于家长的协助配合,通过和教师之间成人之间思维相似的理解,将成人抽象的思维耐心地转换为孩童的具体想法,并将之带到学生的练习中。另外,家长还起到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例如什么时候练琴、针对什么问题去练,因为这些恐怕是幼儿无法自己做到的,这足见家长在课下辅导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话诚然,要想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兴趣——即学习的期待,家长首先就要明确在器乐学习中有哪些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引起他们的兴趣,继而在学生面前设立明确的,并且是学生感到有望能够达到的目标,这会让他们产生目标实现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位于第二阶层,远远高于学生练琴时产生的疲累感,一旦实现,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乐器的心理产生极其积极的影响,让他们真心喜欢。这些都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外在事物具体刺激,从心理学上讲,这些刺激可以非常直接地引起学习动机,也就是说,使其产生学习期待。

家长应该是一个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是一个充满友爱的欣赏者,是一个贴心耐心的朋友,在学生练琴时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是“监工和警察”。作为一个学生,他的演奏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大师的高度,如果真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不管学生的演奏是否真的足够美好令人欣赏,家长都应用一副享受的样子来听学生练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觉得他的学琴活动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快乐。家长可以经常和学生这样交流:“你弹(拉:得一遍比一遍好了,很好听!但是如果你能再注意一下某某问题,就更棒了!你是否能把这儿再重点练几遍?”或者采用其他委婉的方式。

综上所述,家长在学生器乐学习中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在陪伴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也逐渐研究起学生的心理和教育学的一般规律,认清自己在学生器乐学习活动中的责任,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你的学生一定能够成功,你的教育一定能够成功。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之美,让器乐表演成为学生乃至整个家庭生活中增色添彩的活动。

(三)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接受能力也因此会有差异,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性子乖巧的学生,自然就会有调皮的学生,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课堂学习中去,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这时候,就必须要恩威并施,否则会造成“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情况,学生都是爱闹爱笑的,不管好一个学生,就会打乱整个课堂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进度。

在做好学生的管理,确定了基本的秩序后,就要注意到学生接受能力和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事先安排的内容要讲完,还要照顾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孔子因材施教,所以七二门人皆为圣,三千弟子可称贤,教育中要注意随时调整重难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有效果,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决不能出现“吃不饱,吃不掉”的情况。

学生的心灵是一片神圣的土地,这里等待着教师的播种,任何一粒种子都可能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如果我们不用音乐和艺术来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这里便会被荒芜和荆棘占据。音乐作为人类美好情操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美的艺术。生活不能没有音乐,学生的成长更加离不开音乐,让学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健康茁壮的成长吧!

猜你喜欢
器乐教学音乐素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音乐院校器乐教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关于民族乐器第二课堂授课的反思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试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学生的专业音乐审美的培养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