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蛟
教育理念:不同的基础,相同的梦想,一样的卓越;营造书香班级,自建精神家园。
[案例描述]
小月是我们班的文娱委员,天性活泼开朗,不论跟老师还是跟同学都相处融洽,她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不用说,成绩总是在前面,又能歌善舞,大家都喜欢她。她偶尔生病,没有上学,大家都想她,老师们有意无意地总会说:“小月还没来啊!”
七年级上学期,学校搞“校园艺术节”活动,可把小月给忙坏了,她是学校的“美女主持人”,帮助学生会策划节目,又是班级里的文艺骨干,组织同学排节目,比老师还在行。有小月这么一忙活,我这个班主任可比其他班主任轻巧多了。我们班的大合唱《英雄赞歌》和毛主席诗词联诵《红色记忆》可是拿了一等奖的,小月功不可没。
小月就是这样一个“活跃分子”。
可是,这学期开学,小月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沉默寡言,有时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呆呆发愣,有时趴在窗台上呆望远方,还若有所思。她也很少和同学在一起说笑了,上学放学、去食堂吃饭、上厕所都独来独往,她一下子变成了“小沉默”,班级也缺了“生气”,死气沉沉的,同学们都莫名其妙起来,我也弄得一头雾水。
“小月怎么了?她是‘早恋了?”我细心观察小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要不是家里出什么事?”渐渐地,我发现她的学习成绩也有些下降,自习课总是心不在焉。于是,我找小月谈话:“小月,你怎么了?这学期好像变样了,性格变了……”“我没有变啊,
‘淑女了不好吗?”她冲我调皮地笑了笑,在那笑容里依稀可见以前开朗活泼的影子。“可是,——可是你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呀!”
“老师,您放心,我真的没怎么的,挺好的……”我再问,也没有结果。
有一天,我评作文时总算解开了小月的“秘密”。她在一篇题为《我喜欢牵着您的手散步》的文章里写到:今年过了年,自己在广东开厂子的舅舅需要帮手,爸爸妈妈就去那里打工了,一方面帮舅舅照管厂子,一方面挣钱贴补家用。爸爸妈妈走后,把她扔给奶奶照顾。虽然奶奶对她很好,但她总是想爸爸妈妈,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而且,爸爸妈妈有个习惯,不管家里多忙,吃完晚饭总会陪着小月到村西头的小树林里散步,一家人总是有说有笑,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散步的感觉很享受。文章结尾,小月深情地写道:“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我有多想你们吗?我喜欢听你们说笑,更喜欢牵着你们的手散步……”
读着小月的文章,我才恍然大悟,我怪自己粗心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其实,在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的情况很多。这些留守的孩子,性格会改变,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成绩也会因此下降。
[案例分析]
在农村,小月的故事并不是“个案”,它具有普遍性。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下:
1.家长为了让孩子过上更优越的生活,外出打工,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现在,农村地少人多,剩余劳动力就挤进城里“淘金”,这是他们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尽快进入“小康”家庭生活的一种方法。小月的父母一直在农村种地,家庭生活一般,眼看着同龄的“哥们儿”、“姐们儿”进城有了发展,也就去了广东打工。这样,家里会更富裕些,而且小月越来越大了,一方面上学需要吃得好一点,补充营养,穿的也要像个样,不然孩子会自卑的;一方面孩子以后上大学要用钱,需要提前攒出来。他们处处为孩子考虑,可是他们忽略了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更需要跟父母交流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尤其,像小月这样外向性格的孩子随时都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不然他会感到很孤独的。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小月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只有靠回忆过去来弥补“爱”的缺失。因此,她常常“呆坐”、“呆望”。
2.爷爷奶奶辛辛苦苦照顾孩子,但年龄差距太大,“代沟”难以逾越。农村的留守孩子都习惯于寄养给隔代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对孩子关爱有加,但是年龄上的差距使他们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小月在家里是个乖小孩,也很孝顺。奶奶起早给她做饭,帮她洗衣服她也知道感恩。但是,她跟爷爷奶奶很少交流,年龄渐大的爷爷奶奶一方面很难接受小月的“新思想”和“时尚的举止”,他们累一天了,也不可能像爸爸妈妈那样陪着小月散步聊天,她的生活一下子全变了,她既接受不了,又觉得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她眼见着年迈的奶奶为自己操劳,于心不忍,孝顺的她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奶奶,有“负罪感”,所以小月越来越不爱说笑了,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
3.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会觉得“更孤独”。小月像其他同龄人一样需要“玩伴”,一起交流成长的经验,一起快乐的成长,需要向人倾诉内心的苦与乐,忧伤与喜悦。但是,独生子女最缺少的就是“玩伴”。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因为他们都是高中毕业生,又很年轻,跟孩子很有共同语言,所以小月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玩伴”了,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了,父母一出去打工,小月就陷入了孤独中,性格就发生了变化,也影响了学习成绩。
因此,小月的现象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有着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背景,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
[解决策略]
小月的问题的解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农村“留守族”问题的解决。我通过QQ聊天的方式给小月家长的建议是:
1.孩子成长的快乐比对金钱的满足更重要。所以,我希望小月的母亲在家跟孩子生活,父亲在外打工满足家庭经济生活需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方案,父母可以通过视频聊天、手机短信或手写家书等方式经常跟孩子沟通,及时解决小月成长中的困惑,鼓励她的点滴进步。
2.给孩子换个生活环境,跨越“代沟”会更好。小月跟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既有“负罪感”,又缺少沟通,不如把孩子托付给年龄跟父母更接近的叔叔、姑姑、舅舅、姨姨或老师,搬到他们家里生活,她既会跟这些人很好地沟通,又会和他们的孩子共同面对生活或学习上的问题,这也是这些家长“挠头”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双休日到祖父母那尽享天伦之乐,老人家也会减少些劳累。
3.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出谋划策”。我建议小月的父母也多给孩子出点主意,比如指导她读些优秀的图书,一方面打发寂寞的时光,一方面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孩子渐渐会自己解决当前问题。
小月的问题在农村极其普遍,产生的原因与解决的方法具有很多相似性,家长和老师配合好,教育就会有成效。现在的小月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准备“五·四”青年节汇演的节目,他的父母也进到了舅舅厂子的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