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晶
本研究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对边缘化学生的形成及教育转化进行了个案研究。在促使边缘化学生转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个对边缘化学生问题成因分析、转化的理论依据、具体实施的整体认识。研究认为,边缘化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家长、老师的合力作用,要改变老师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加强学业辅导提高学习成绩,树立边缘化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注重发掘、把握边缘化学生平时生活和在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积极引导强化,从而实现边缘化学生的顺利转化。
“边缘化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当前有不少初中生存在各种学习、心理、行为障碍,很多学生表现为讨厌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被动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讲解,上课听讲不认真、走神、睡觉甚至捣乱,有的对教师心怀不满,对作业练习、考试等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由不学变为混学,最终脱离班级大团体而处在了学习的边缘地域。“边缘化学生”的教育转化不仅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边缘化学生”成因复杂、教育困难、转化成效缓慢,但教书育人、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不抛弃每一个孩子,不放弃每一个希望,应当千方百计地教育转化他们。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边缘化学生”选择了一种另类的学习生活模式,如何教育转化这类学生,本研究试图从此着手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概念界定。初中“边缘化学生”是指:“在外界不良环境因素作用和刺激下,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有别于正常学生的学生群体”。他们中边缘化程度较低的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程度较高的则品行不端,危害他人、学校和社会。这里所说的“边缘化学生”并非那些地处学校边缘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校或班级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行为怪异、言语不多或粗俗的、无所事事或默默无闻的、对抗和反叛老师的学生,这些学生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造成的。
根据边缘化学生的特征,对边缘化学生的分类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学习性边缘化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不佳、基础差、成绩低、学习跟不上;第二类是行为性边缘化学生,表现为行为偏激,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有逃学、顶撞老师等不良行为;第三类表现为心理性边缘化学生,即对未来失去信心,有心理障碍,经常处于自卑、偏激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学生。
2.研究对象。研究对象A学生的具体情况:A学生,男,15岁,某实验中学三年级学生。A学生有明显的学业挫败感,上课从来不敢举手发言,课堂上老师让他起来回答问题就一直摇头,如果被叫到办公室谈话更是一言不发。学习成绩差,特别是英语、语文经常不及格,学习提不起精神,谈到学习就很沮丧,自己慢慢放弃了学习追求。通过和A学生周围同学的接触了解到,A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对老师表现出了明显的敌意,讨厌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课延堂、不满老师长期布置超负荷作业、怀恨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罚作业等,久而久之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自己从心底听不进去也不想听老师的正确教育。这样久而久之,进一步发展为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整天躲躲藏藏有意回避,躲闪老师,对班集体冷漠,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进一步拉开了自己和整个班集体的距离,表现出很强的行为边缘化,学习成绩差不能正确处理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少得到老师的正确引导。针对这种情况A学生有很强的无助感,这种长期存在的无助感就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出现很严重的学业迷茫。通过和A学生的接触发现,A学生不管是从学习、平时的行为举止还是学习心理都表现出逐渐脱离学校主流,各方面处于边缘化地域,成为大家眼中名符其实的边缘化学生。
3.教育转化方案。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促使A学生的转化。在对“边缘化学生”教育转化的时候可供选择的理论依据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等多种理论。
(1)针对A学生的学习边缘化行为,要正确适时地运用正、负激励原则,赏识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运用奖励、表扬等正强化法促使A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2)针对A学生成绩在班级中处于落后位置、顶撞老师等特点,选择了行为主义理论作为促使A学生转化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学习是建立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环境与某种正确反映之间的联结。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根据A学生的行为特征,本研究通过应用正强化、负强化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结合的措施来教育转化A学生。通过充分肯定A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通过赞赏、支持、鼓励、激励和表扬对学生思想上或行为上做出肯定的评价,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增强、保持、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质。对A学生存在的不足或所犯的错误,给予否定、批评或惩罚,以达到约束管教的目的,使学生不良的思想行为得到控制、消除和改正。
(3)行为主义只能矫正A学生的边缘化行为,却无法有效提高A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针对A学生出现的心理边缘化现象,要恢复他的自信心,就要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愿意冒的风险,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个体能够坚持目标,轻易不放弃。在对A学生实施转化的过程中就要适时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他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鼓励并积极的支持其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转变。
A学生在某培训机构进行晚自习辅导,通过了解A学生的各项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实现对A学生的转化。
1.针对A学生学习边缘化行为的教育转化。针对A学生有明显的学业挫败感,学业成绩不佳、基础差、成绩低、学习跟不上这一特点。主要通过对A学生的辅导改变他学习较差的现状。
针对A学生学习自制力较差问题,可以从考勤方面教育他,首先让他明白守时的重要性,要从心理上重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守时的人,按时上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如果没有迟到,便鼓励他继续保持,从小事中培养他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不断给与正强化进而改变他自制力较差的问题。但万一迟到,便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情有可原的因素,比如他们学校放学比较迟或来的路上自行车出故障了,可以提醒他让他下次多注意,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迟到一次让他写份保证,两次罚他在门口站10分钟并通知他家长,让家长监督他按时到校。
针对上课说话、不好好听讲的问题,可以正确引导他,让他懂得教室是学习的地方,课堂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秩序,当自己想要说话的时候掐一下自己的腿,并记住是因为自己想说话才使自己受痛的,通过这种强化改掉课上爱说话的坏毛病。随着他自制力的提高以及这种方法的运用,他上课说话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上课专心听讲,能管好自己的嘴巴。这不仅是对老师教育教学的尊重,更是对自我的一种负责,但如果屡教不改就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与他学校的老师形成合力,要求对他多留意且适当地严格要求,帮其改掉上课爱说话的缺点,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首先,规定他每天至少问我3个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我会问他。记得有一次,当A学生学习化学元素相关内容的时候,由于他基础较差,对当天所学的内容无法全部理解,并且对相应的字母表达方式掌握不牢,对我所提问的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反应不上来。我引导他复习课本内容,并且留下相应的时间让他识记,在他下晚自习的时候我再次问了他正确的字母表达式,再次加深他的印象。那以后我发现他明显喜欢做化学题了,遇到问题知道翻书,会主动学习了。其次,督促他每天认真完成作业,帮助A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会要求他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并观察记录他每天认真完成作业的时长,如果有明显提高就会在其他同学面前夸奖他,并且以电话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孩子的进步。老师的鼓舞、家长的关心让他看到其实自己也是很优秀的。
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坚持,A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一次家访电话中,他的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孩子上晚自习效果很明显,月考成绩比上次有了很大提高。
2.针对A学生心理边缘化的教育转化。对A学生出现的叛逆过激行为和对老师的各种不满所表现出来的敌对情绪,主要从通过改变在校老师的做法和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入手,家庭教育是关键。
由于A学生生活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单亲家庭,并且他也是我重点观察研究转化的对象,我每个星期都会和其家长通电话,就A学生近期在培训机构和在家的一些情况做一些沟通交流。我主要从A学生在上晚自习期间认真完成作业时长和作业完成质量及在自习期间的表现,向他父亲做一个A学生的概况总结,同时也希望其家长能把他放学回家后和假期期间在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情况给我做一个反映。但我通过和其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可能由于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其教育理念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其次就是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A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和孩子学校的联系,另外家长不能给孩子应有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家缺乏心灵上的归属感。
针对以上问题,为争取早日使A学生回归到学校主流生活中,我做了以下工作:
(1)改变其父亲认识上的误区,应该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家庭是孩子幸福生活的港湾,自己不管多忙都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正视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对正在成长的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重视家庭氛围的作用,凡是和谐、家教有方的家庭都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多数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优异,而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学生,大多行为不端,甚至违法犯罪。
(2)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以前教育方法的不当,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努力做到自由但不放纵,宽松但不娇溺,民主但不失长幼之节。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对A的教育不能是简单的棍棒教育或只是一味的惩罚,因为这样只会激化他的不满,嘴服心不服更加叛逆,可能还会走到更远的地域不利于转化,应多给其一些引导,多一些鼓励,不仅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而且会增加他的自信心使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3)让他在校班主任对A学生做转化工作。班主任老师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加强了对该生的关心,以朋友知己的身份帮助他,心里装着学生,表扬学生要真诚、批评学生要注意分寸,并且刚柔并济。用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弯下腰来同他对话、讲道理、提要求。对A学生的进步给与肯定,处处给他积极的影响,努力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他的健康成长,时常找他谈心给他以积极的引导,拉近与该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消除A学生的敌对心理。
家长平时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交流,与老师形成教育的合力。A学生作为一名初中生多学习生活在学校,作为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根据A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因素,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式引导教育,而不是采取强制型、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家长与老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与教育他。为落实家庭教育的转化情况,我特意对他做了一次家访,以下是我和A学生及其家长的一段对话:
我:A学生最近在家表现怎样?
A父亲:最近回到家以后不像以前那样,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了。
我:为啥最近不出去玩了?
A:以前是因为老是一个人在家,感觉在家没意思,最近爸爸经常回来也不像以前那样对我爱问不问了,比以前关心我多了。
我:最近你爸对你学习关心不?
A:比之前好多了,以前就只问一下我考试成绩,现在却还关心我问我哪里学不会,要不要找个家教。
我:那现在在家不觉得无聊了?
A:比之前好多了,至少会有种我爸在家等我的意识了。
我:学校老师最近有没有向你告A的黑状。
A家长:通过和孩子在校班主任的联系,他班主任告诉我A近期在学校表现改善了很多,课堂上能好好听讲。偶尔还能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了。
通过以上的对话,我们不仅可以看出A学生在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下,他的边缘化行为开始出现转化的迹象,同时还看到了家庭环境改变和老师态度的转变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再次证明家庭教育和老师的重视程度在促使学生转化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针对A学生行为为边缘化的教育转化。针对A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对未来彷徨的特点,则是通过家长平时的关心、代课老师的重视和我的积极引导相结合的措施,对A学生实施转化。
他在校所学科目代课老师主要从课堂表现对A学生做转化工作。代课老师因材施教,观察A学生的行为、抓住他的心理特点,防微杜渐地及时转化。在课堂上留心观察,有时他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故意做干扰课堂秩序的事,代课老师要及时引导,使该生懂得努力配合老师、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更能受到老师的重视。针对A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回答错了被同学耻笑,老师就要使他明白不要怕错只要积极思考、敢于回答问题就很优秀了,培养他学习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努力消除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平时多投入些精力在孩子身上,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关心他的生理发展,更应该多留意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发展。明确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正视孩子的各种反常行为,时刻关心孩子,要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及早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和行为,以便消除不利影响,更好地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由于A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缺乏学习自信心。我一方面主要培养4g@-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他正视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对他辅导作业的时候,我刚开始会问他比较简单的问题,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感,如果问题回答不上来我会让他看书并给与辅导,在下课前再次问他,我有时也会以回答不上来问题为契机,让他站在讲台前唱歌或讲笑话培养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针对他对学习前景不看好对未来迷茫等问题,我主要通过谈话的形式让他明白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不仅是你的权利更是你的义务,学习不是没有前途,以后过得不好是自己不够优秀,应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通过多方努力不断促使A学生的转化,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改变了之前每次把写作业当成很痛苦的事情的认识,开始主动问我问题,对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同时也能积极主动探索了。其次,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从记得有一次在我给他辅导完作业的时候,他居然跟我主动开起了玩笑,第三,生活态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学习重新找到了兴趣,自己经过努力做出了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表现出很大的成就感,逐渐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边缘化学生的转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转化过程中,家长、老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缺一不可,三者之间形成合力是边缘化学生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对A学生的转化发现:“对行为边缘化的学生,要首先改变家长、老师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对学习边缘化学生,要加强学业辅导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心理性边缘化学生,要发掘把握生活的教育契机,积极引导”。
总而言之,边缘化学生的成因和表现各不相同,对边缘化学生的转化要从实际出发持之以恒耐心教育,对边缘化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要灵活掌握教育理论方法,又要因材施教。要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争取早日实现对边缘化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