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贺心 李铭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摘要】自新一轮的“课改”以来,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堂当中悄然兴起,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更着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而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在美术鉴赏课上,我们更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基于此,本论文着重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分别对两个班级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从理论和实际两个维度说明“‘主体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上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情怀。”“经验式”教学向“主体式”教学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经验式”教学“主体式”教学美术鉴赏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209-02 一、“经验式”教学与“主体式”教学的内涵厘定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感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标准和方式,强调课程教学的活动性和知性的统一,使知识论和教学论或者源于或者归于人是经验的产物。”基于经验主义对教学、知识来源的把握,笔者把“经验式”教学理解为教授者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对前人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进行概括与总结,把自身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所积累沉淀的学习经验或学习成果经加工后融入到讲授的内容中,向学习者传播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以讲授法体现于教学当中。“经验式”教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自古以来,教授者更倾向于通过讲授法向学习者传递经验和交流思想,它不仅有利于教授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和知识,也有利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接受信息量大、内容量多的知识,有一定的学习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为多数教育者所采用,亦沿用至今。然而,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验式”教学逐渐出现各种弊端,其过于强调教授者的地位与作用,忽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单向反馈的结构,它的表现形态就是记忆水平的教学”,因此,在“经验式”教学指导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多的是以识记、再现教材的方式呈现出来,对知识缺乏理解与思考,更忽视了学生本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逐渐表现为“浇灌式”或“填鸭式”教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变化,由“经验式”教学引申而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地向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向合作、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转变,这为“主体式”教学的诞生起了奠基作用。
“主体式”教学并非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它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强调学习者的潜能和内在价值,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前提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或对话、或讨论、或探究、或合作等)促进学习者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强调师生之间的双边交往,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想学”的方向转变。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授者不仅需要引导学习者获取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去感受、发现与升华,培养学生欣赏、分析抽象艺术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慢慢地形成探究的技巧和技能。而单纯的“经验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难以取得这样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经验式”教学向“主体式”教学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验式”教学与“主体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中的实施现状
美术鉴赏课是一门选修课,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非艺术类专业,对美术这一艺术门类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欣赏抽象艺术作品时,大部分学生都带着一脸的茫然,不知所措。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我开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调整、再反思、再调整。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当中,我主要采用大画家彼埃·蒙德里安抽象艺术作品《灰色的树》为教学素材,对两个不同的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种为传统的“经验式”教学,另一种为“主体式”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1.“经验式”教学
彼埃·蒙特里安抽象艺术作品《灰色的树》
图 一图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