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4-04-29 14:38钟佐彬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高校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对我国未来经济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方针,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方针,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创新能力  培养

[作者简介]钟佐彬(1982- ),男,重庆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校团委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团学建设和管理。(重庆  4013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8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关键,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的构建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想要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入手,建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教师团队,重视大学生实践教育等,使大学生的创新教育能够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

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当前随着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

2.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目前许多高校都提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拓宽大学生的眼界与思路,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使他们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能够更为全面地发展,在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调整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架构。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在我国高校大学生进入大学前要先经过严峻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忽然轻松下来的大学生很多都不能很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在高中,他们更多的是面对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题,而进入大学后,他们更多的是放松自己,造成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的动力。现在的高校大学生都逐渐重视在高校构建人际关系,随着这种思想的蔓延,有些大学生想一切都靠关系来解决,这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高校大学生缺乏创新的信心与毅力。有些高校大学生即使能够参与到创新科研中,也由于对未来创新道路的坎坷预计不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选择了退缩。在他们的创新道路之上,缺乏创新的毅力与信心,这是使他们在创新的道路上最终失败的原因。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有效指引,这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学生的创新想法缺乏有效的实施途径。一些高校由于缺乏相应的设施,缺乏创新的经费支持,不能满足大学生创新研究的要求,高校领导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也没有真正重视起来,这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一些创新项目上,有些学校草草应付了事,几乎做不出什么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想着手。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主要分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观念三个部分。如今我国许多高校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以成绩和分数单纯评价学生、对学生进行统一培养等问题。这些教育方法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大学生的创新思想,与现代大学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大学生为主体,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高校应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积极引导。高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大学生创新思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的高校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方式呆板,在课堂教育中缺乏必要的活力,对学生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应首先从改革课堂教育模式入手,使高校的课堂教育变得丰富多彩,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与时俱进,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获取的知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需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只有树立创新的观念,才能更好地指引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想要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大学生的创新观念进行培养。高校应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个人意志以及创造能力,使大学生心中树立起积极创造的价值观,让他们认识到创造是推动人类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一个民族只有蕴含创造能力才能够生生不息。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与技巧,帮助大学生激发出自身的创造潜能,把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高校也应为大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在校园中宣传和弘扬创新精神,加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力度,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观念。

2.高校要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高校的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与好奇心,通过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大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的提升。高校要在校园内部营造崇尚和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便于大学生能够及时将自己的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中更多地加入提升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元素,高校应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体制改革,转变高校的教育培养观念,让大学生从原来被动性学习变为能动性和主动性学习,高校的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为知識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计划和情况有目的地学习和创新。其次,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高校教师应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熟知学科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重视学生创新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欲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教师在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教育方式来提升高校课堂教育的活力。高校应鼓励教师采用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通过有效地借鉴和吸收其他学校的经验和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创造积极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设法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发散性思维。高校要改进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坚持灵活性与原则性、严格性与宽松性的统一,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大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

3.高校应注重大学生实践過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应强化自身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大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技能。高校应开设更多的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场所,并且将实践教育纳入高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提供经费方面的支持,要选派专门的教师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责任心。高校要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充分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对学生素质方面的提升,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应丰富实践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大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的需求。为大学生的各项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学生能够参与到创新科研活动中,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4.高校应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要在高校内部树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体系。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指导。要树立大学生心中的民主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大学生学习和工作中的需求。高校的教育内容应综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行为方式和日常交际情况,对大学生的教育体系进行适时调整,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身特色,提升综合素养和能力。高校要采用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和手段,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考查,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标准。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评判制度对大学生进行综合评判,在对大学生进行评判的过程中要突出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指导的评判方式,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其次,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校要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奖学金的评定和以后的发展直接挂钩,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对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要给予更多的肯定和褒奖,包容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错误,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设立专门的资金,对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进行支持,并对在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给予他们相应的学分,为他们颁发证书和优秀荣誉,把创新成果纳入先进的参评条件中,鼓励高校师生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大学生心中树立创新意识,更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傲雪,李文英,岳红.高校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2]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3]陈超.浅析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36).

[4]蔡惟铮,王淑娟,杨春玲,等.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关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5]李东升,陈黎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07(2).

[6]董睿.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9).

[7]钟军,刘志峰,刘峰.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8]郑秀英,张进明,白守礼,等.提高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高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