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中“疑、学、探、悟、用”

2014-04-29 12:40:37梁彩胜杨志彬
考试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做中学高中化学教学

梁彩胜 杨志彬

摘 要: 杜威的“从做中学”实际上包含从做中“疑、学、探、悟、用”五个过程。本研究以《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从“水果为什么可以说话”引入,解释“水果可以说话的原因”及探究“水果可以说话的条件”,最后将其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困惑,谈谈从做中“疑、学、探、悟、用”这五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施。

关键词: 做中学 《化学能与电能》 高中化学教学

杜威有句名言:“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从做中学”,主张“在做事里面求学问”。从笔者的角度,从做中“学”,实际上包含从做中“疑、学、探、悟、用”五个过程。课堂中真正实施这五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帮助他们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以《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这五步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实施。

活动一:从做中“疑”:水果为什么可以说话

在课堂开始老师首先播放火力发电的视频,并让学生找出火力发电中能量转换过程及火力发电存在的弊端,学生经过思考与交流后很容易得出火力发电存在的弊端:(1)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会造成能源危机;(2)煤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3)经多次转换,能量损耗大,燃料的利用率低。此时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假设你是电力工程师,面对这些弊端,你会如何应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研究新的发电方式:化学能→电能。“但是有这样的装置吗?”学生内心此时必定是充满怀疑。老师引导学生试一试:分别将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到橙子中,戴上耳机,将耳机的插头同时接触锌片和铜片,听听……学生会惊喜地发现:水果竟然可以“说话”,但是“水果为什么可以说话呢”?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火力发电的弊端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疑”:“水果为什么可以说话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受化学的魅力。

活动二:从做中“学”:理解水果可以说话的原因

在学生提出“水果为什么可以说话呢?”的疑问后,老师引导学生领悟:水果会说话的原因正是因为产生电能。并继续提出疑问:那这个装置的电能从何而来?从而引入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并强调:刚刚水果会说话的整个实验装置就是一个原电池。为了方便探究水果可以说话的内部原因,老师引导学生将稀H■SO■代替橙子进行原电池原理探究的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并记录现象: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总结: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总结铜锌原电池的微观原理,最终学生明白:水果可以说话的主要原因是有一个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本质,从做中“学”:水果可以说话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动三:从做中“探”:探究水果可以说话的条件

水果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说话”吗?老师抛出这个疑问之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及水果可以说话的装置,分析原电池装置的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路。为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老师提出改变影响实验的一个因子,探究水果可以说话的条件,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九小组,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一大组(1、2、3小组):锌片(两片)、铜片、铁钉、碳棒、橙子、双接头耳机。

第二大组(4、5、6小组):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酒精、柠檬汁、双接头耳机。

第三大组:(7、8、9小组):锌片、铜片、橙子、小刀、双接头耳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勤动手实验,在做中“探”:探究水果可以说话条件,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改变影响实验一个因子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四:从做中“悟”:总结水果可以说话的条件

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水果可以说话的条件,即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总结如下:一个前提:有一个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三个条件:①两个电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金属和非金属导体(石墨);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电极用导线相连或者直接接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中总结结论,在做中“悟”:总结水果可以“说话”的原因,提高对原电池原理的认识。

活动五:从做中“用”:水果可以说话的延伸

化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必定服务于生活。为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的习惯,列出以下生活困境:

生活困境一:海上黑夜自救。

如果你是一名海上航行员,因为海上突发情况很多,很多时候要漂流在夜间的大海上……因此在出发之前你一般会准备哪些器材,你将如何自救?

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由水果可以说话原理联想到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利用灯光引起其他船只注意,寻求救援。分组实验,设计如下方案:准备铁棒和碳棒,以及导线和灯泡,并将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生活困境二:格林太太的烦恼。

格林太太诉说病情——一次车祸后在黄金假牙旁装了颗不锈钢的假牙。但那次车祸以后,格林太太就老是头疼,四处求医就是治不好。你能给她治治吗?

学生集思广益,得出解释:由于金与铁(钢的主要成分)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唾液中含有电解质,就构成原电池,产生微小的电流,刺激她的神经,使得她头痛,因此必须换掉其中的一颗假牙,使两颗牙材料一样(如全为陶瓷牙)。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已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做中“用”:水果可以说话的延伸——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结课:

现各种电池如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已经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各种储能更高、体积更小、寿命更长、使用更方便等高科技含量的化学电池正在研发。未来电池的发展,就靠在座的各位科学家了,希望大家将来能投身于科学研究中,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从做中“疑、学、探、悟、用”的思想,把传统的教学变导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都处于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自主状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丽芝,潘君燕.走近杜威的“做中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2(9):41-44.

[2]李军.“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27-29.

[3]宋兆爽.“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生成[J].化学教学,2013(10):38-39.

[4]孔琳.“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2(1):87.

[5]东启云.运用“同化理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以“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育,2010增刊II:234-237.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大班制教学中缩小两极分化的途径研究》(立项编号:2011B0003)。

猜你喜欢
做中学高中化学教学
技校“项目教学法”的讨论
未来英才(2016年19期)2017-01-04 16:57:28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8:11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性学习实践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20:49
建立化学思维对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基于“做中学”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50:23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