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玲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因为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教师主导一切、学生是教学的旁观者,这样只会扼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提高兴趣 优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注重学生对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把知识的逻辑顺序作为教学的唯一准绳,从而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要关注科技的发展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特点有力地说明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摒弃,推进新课程教学理念,变让学生掌握知识为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科学素质。可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才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做分析。
一、通过有情境的演示教学,培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应用为基础,以学生的操作为手段,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会阻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教师应该把演示教学配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愉悦,减少学生的陌生心理。教师可以把教学情境与当下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试图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二、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围绕教学问题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信息技术问题创设学习情境,把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从该问题入手产生学习探究的动力。教师对这种热情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实现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课外资料,丰富学生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利用课内的资源,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外,还可以利用课外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和阅历。我们所说的课外资源既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内容,又包括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学好信息技术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结合社会热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高中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它是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系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安排也着重地强调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生活和现实问题的联系,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要关注时事热点,发掘时事热点中与高中信息技术相关联的内容,把这样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关注新闻报道中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境,非常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把新闻报道引入到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中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学到了信息技术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一举多得。
五、安排课外调查与实践,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深入关注新闻热点的同时教师可以把这些新闻热点与本地的现状相结合,拟定和安排相应的课外调查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分组就一个问题展开调查,这种调查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问卷形式、走访形式、录音形式等等,不必给学生限定形式,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要一个结果,而是要让学生去体验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和能力的培养。比如,根据时下正在开展的大气污染治理,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治理大气污染的调查,掌握本地大气污染的程度,揪出导致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寻找解决大气污染的途径。学生带着这样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展开调查和实践活动,体会实践的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课本上没有的,是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因为生活中现存的信息技术情景,无处不有,引人入胜,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提供助力。教师要善于把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问题转化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主动地解决问题,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想办法,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为信息技术教学服务。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源经过自己的加工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