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梅
【摘要】古诗词的特点最适合于多媒体教学。那些需要一定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才能体验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使之具体、生动、可感。多媒体教学的四个特点:①信息量大;②直观性强;③趣味性浓;④跨越时空。
【关键词】古诗词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再现诗歌的美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96-02 “请张开你的耳朵,请闭上你的眼睛,请放飞你的想象,请松驰你的心情,让我们来欣赏邓丽君的歌《但愿人长久》。我希望同学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播放VCD光碟。
优美的旋律在回荡,感伤的气氛在弥散。有的学生嘴在翕动,有的学生头在晃动,有的学生用手轻轻的敲着节拍。
这是一堂运用多媒体手段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公开课的导入部分。你想知道接下来的情形吗?那么你得学会使用多媒体,特别是现在流行的多媒体电脑、数码投影仪、VCD光碟等。学会了这些,你也可以演绎接下来的故事,学会了这些,你也可以将你的课上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富有情趣。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
一、古诗歌的特点最适合于多媒体教学。
诗歌是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中的瑰宝,而历尽风云变幻,经久不哀,脍灸人口的优秀诗歌,集中的体现了古代诗歌的特点:①有丰富的思想内容;②有优美的表现形式;③有深邃的艺术意境;④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些特点,很多时候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时如果能运用多媒体诉之于视觉、听觉、触觉,让学生产生可触摸的印象,则收到的效果就要好得多。有一次我在听某县中青年教师古诗文教学比赛的时候,对一位青年女教师的印象非常深刻。她教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首非常凄美的散曲,作者用精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凄怆的游子图。但是,对于从未出过远门,从小就生活在温室里的这一代人来说,他们哪里能体会到“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落寞?哪里能体会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安宁祥和?又哪里能体会得到“古道西风瘦马”的旅途沧桑?于是这位老师设计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图画,并用投影仪投到了屏幕上:苍黄的底色,苍茫的远山,静静的小河,荒凉的古道,看上去,给人苍凉的感觉而又有些不协调。老师告诉学生:“这是一幅不完整的画。我手上制作的有一根枯藤,一棵古树,三只乌鸦,一轮夕阳,一座小桥,一座冒着炊烟的房子,一匹载人的瘦马,我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课文的描写把这些配件放在画面合适的位置上,并说明你的理由。”有趣的活动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纷纷举手,很快就完成了这幅画。老师再次启发:“对这些画面的布局,你真的同意吗?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有,你可以上来作一些修改,但要说明理由。”慢慢的,课堂再一次进入高潮,你去改改这里,我去改改那里,赏析课变成了操作课,操作课变成了审美课。同学们不仅很快熟悉了课文,而且受到了一次审美意识的教育和体验。听了这堂课,我真切的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能使我们触摸到诗歌的美,多媒体教学必定成为我们教学教研的发展方向。
二、借助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也是一种交流,它以优美的旋律吸引人,以幽深的意境感染人,所以最受人们喜爱,特别是花季的学生。瑞典的克里施特·古德蒙德说:“从你的学生进入教室起,就让他们感受欢乐的气氛,音乐是营造氛围的最好工具。”美国新教学方法的先驱查尔斯·施密德发现,用音乐营造气氛是使学习效率比过去提高至少五倍的关键诀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设置一些背景音乐,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许多的古诗词已被谱了曲广泛传唱,像《虞美人》《但愿人长久》《月满西楼》等,如能在讲授相关的课文时播一播相关的歌曲,或在相关的音乐背景之下让学生去感知课文的内容,品味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开头部分所描绘的情形,就是借助音乐营造气氛并感知课文的成功例子。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堂公开课,学生一直沉浸在快乐的气氛中,不管是研读还是质疑,不管是讨论还是抢答,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这不能不说是音乐的功劳。
三、运用多媒体电脑和数码投影仪再现诗歌的美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下,你可以借助多媒体,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能跨越时空的限制。巧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将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带入广阔的生活空间,把远古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把遥远的异域风情尽收眼底,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古代诗歌最讲究意境美,对于竟境的分析,讲得太多则伤意,讲得太少则乏味,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多媒体把文字转换成图像,把诗词的内涵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可供欣赏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品味。你不必担心自己的绘画技能不行,你可以购买相关的软件,市面上很多地方有卖,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里,有许多这样的内容。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几幅有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动画,有举杯问天的愁怅,有乘风欲飞的飘逸,有推窗问月的迷惑,有幡然醒悟的洒脱,一个一个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很好的诠释了诗歌的内容。再配上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形神皆备,荡气回肠,非常有趣。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关于辛弃疾的《村居》的教学。教者从网上下载了三幅不同版本的漫画,由于画作者对词作的理解不同,所以画的风格与内容也不同,第一幅画重背景,第二幅画特写了“白发翕媪”的对饮,第三幅画突出“小儿”“卧剥莲蓬”的悠闲自在。教者要学生结合课文找出三幅图画的区别,并对画面进行评品鉴赏。在鉴别比较中,学生很快熟悉了课文并体会到洋溢在文中的那种喜悦、满足和自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可以让你乐教,也可以让你的学生乐学。“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多媒体可以尽情的展示诗外的东西。当然,多媒体只是工具,只是手段,它不能替代老师的讲授,真正要把诗歌讲懂悟透,还得靠教者的课堂操控。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给那些跃跃欲试的同行们注入激情,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参考文献:
[1]周治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2003年10期。
[2]谢文利,《诗歌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3]曹忠波,《考试(教研版)》,《考试》杂志社,2009年11期。 [4]韩小玲,《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辑出版,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