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长春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源泉。然而,提到技术创新,人们更多的会把它和专家、学者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企业和职工的作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转化技术成果的实践者,也是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承担者,他们对技术创新的适宜性、创新性和应用效果有更加直接和深刻的理解。因此,笔者以为,化企要搞好技术创新,既要接企业的地气,也要接职工的地气。
对化企而言,技术创新的方向决定了创新成果的适宜性和使用效果,只有明确了方向,科技创新才会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攻关课题,才有努力的方向和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涵盖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消化吸收,安全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设备的技术改造、传统的工艺创新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的突破等。因此,技术创新要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抛开生产经营活动谈技术创新,即使再美丽的成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最终只能束之高阁。只有做到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与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才有其存在的实际意义。
对职工来说,他们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实践者,也是转化技术创新成果的主力军。任何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诞生,都是总结和提炼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适时加以改进、整改和完善而形成的,每一次总结、改进和完善,又进一步推进了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技术水平梯级提升的过程。近5年来,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取得10项发明专利和5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国家授权,这些专利成果都来自于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小革。如该公司造气车间职工在实践中摸索的煤气发生炉不停炉下灰工艺、洗气塔进口清堵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煤气发生炉独立制气方法、煤气化炉渣处理残碳自动回收方法获得了发明专利。这些专利成果的成功运用,使公司实现了传统的间隙式煤气发生炉节能效果接近先进的连续气化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总之,技术创新只有与企业结合、与职工群众创造性的劳动结合,才能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企业发展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