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江
摘要:甲基丙烯酸(MAA)和环氧树脂(EP)进行反应后,添加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丙烯酸异辛酯,合成的含有丙烯酸树脂链段的环氧树脂作为增韧剂,制备成环氧胶膜。改性后的环氧树脂胶膜剪切强度及剥离强度明显提高,DSC测试显示体系的耐热性能损失不大,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固化过程及其改性过程中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改性后的EP制备出的树脂固化物具有良好的力学及耐热性能。
关键词:增韧;环氧胶膜;甲基丙烯酸
中图分类号:TQ43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4)06-0072-02
环氧树脂是综合性能良好的热固性树脂,它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耐磨蚀性、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电器绝缘性,以及收缩率低、易加工成型、较好的应力传递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轻工、建筑、机械、航天航空、电子电气绝缘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基体等各个领域[1] 。
但环氧树脂存在质脆、冲击韧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目前的增韧技术如有机硅改性[2]、聚氨酯改性[3]、丁腈橡胶改性[4,5],均可通过诱导剪切变形,诱发基体的耗能过程,终止、分枝裂纹,从而提高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但对耐热性影响较大。本文通过丙烯酸与环氧树脂反应接入柔性链段得到增韧树脂,再经过复配压膜成型得到胶膜体系并进行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测试,同时用FT-IR对丙烯酸及环氧树脂的反应进行表征。
1 实验部分
1.1 试验主要原料
环氧树脂E51、E44、E20,工业级,无锡蓝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双氰胺,工业级,空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化学纯,常州市一耕化工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工业级,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用瑞士梅特勒-托力多公司820型差热分析仪(DSC)测定浇注体TG。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Varian640表征甲基丙烯酸和环氧树脂反应情况。
剪切强度按照GB/T 7124—2008测试、高温拉伸剪切强度按照GJB 444—1988测试、常温90°剥离强度按照GJB 446—1988测试。
1.3 增韧剂的制备
60 g E51环氧用0.05 g三苯基膦(ph3p)作为催化剂,与1.2 g甲基丙烯酸在110 ℃下进行反应1.5 h,而后升温到130 ℃(升温30 min),滴加2 g E51和0.24 g偶氮二异丁腈及8 g异辛酯的混合物,加热到130 ℃保温1.5~2 h,再补加偶氮二异丁腈50 g继续反应30 min,合成的增韧剂结构见图1。
1.4 环氧胶膜的制备
将环氧树脂E44 15 g、E20 45 g、增韧剂25 g,按比例混合并加热至50~60 ℃,分散搅拌速度为300 r/min,然后分别加入固化剂9 g、偶联剂2 g、流变助剂2 g、促进剂1 g、气相二氧化硅1 g搅拌均匀后压膜成型。
2 测试及分析
2.1 力学性能分析
由表1可见,改性后常温及高温剪切强度比改性前提高10%~15%,改性后体系韧性较好。
2.2 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FT-IR表征与分析
从图2可见,3 494 cm-1处羧基上的羟基峰明显减弱说明丙烯酸上的羧基已经反应,915 cm-1处为环氧吸收峰,改性后吸收峰减弱,也说明环氧基团与羧基反应了。
3 结论
通过丙烯酸与E51环氧树脂反应得到增韧树脂,再经复配压膜成型得到胶膜体系,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对胶膜体系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改性后的环氧树脂胶膜剪切强度及剥离强度明显提高,而耐热性能损失不大,满足环氧胶膜在结构粘接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双春,赵慧燕,刘晓旭.改性环氧树脂研究现状及分析[J].当代化工,2012,41(10):1085-1097.
[2]周宁琳,周红.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J].热固性树脂,1996(3):25-26.
[3]YING I,SUFEN MAO.Study on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epoxy pesin/polyurethane Semi-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J].J.of App1.Poly.Sei,1996,(61):2059.
[4]李晓强,唐斌,成奖国.羧基丁腈橡胶的性能研究[J].橡胶工业,2004,51(5):69-73.
[5]马天信,姜波.增韧剂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J].热固性树脂,2003,18(3):7-9.